理论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理论文章

森林火灾的一般扑救方法

发布日期:2017-02-14 发表者:原创文章 浏览次数:2159次

笔者在基层林场工作了近十年,先后在三个林场工作,参加了大、小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逾百次,在火场洒落了无数汗水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火场实战经验,现主要就怎样以较少的人员,付出较小代价,及早扑灭林火方面作一浅显说明。从目前基层情况来看,林场的大多数管护人员都分布在林区一线各自的岗位上,接到森林火灾报警后,难以迅速集结,而平常机关人员就比较少,发现林火,能够迅速投入灭火的通常也只有三至五人,组织较多人力又会拖延时间,往往使小火酿成大火,纵使组织大批人马及时赶到现场,往往较小的火情又会造成人力的浪费,同时,许多一线人员未能熟练掌握灭火技术,也是造成扑救不力的又一重要原因。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就要求我们基层各部门必须认真总结以往森林火灾的扑救经验,让一线扑火人员切实掌握精兵作战技能,才能使三至五名扑火人员达到“精兵作战、以一当十”的作战水平,真正实现专业化,实现对森林火警和一般森林火灾的“打早、打小、打了”目标。

一、灭火工具的灭火选择及使用常用工具为圆头钢锹、风力灭火机、灭火弹、背包式水枪、农用喷雾器、手电、电喇叭等。圆头钢锹是开设隔离带的最佳工具,在山区林火的扑救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它最为常用,也最为实用,价格还最低,容易作到人手一把。在实际灭火工作中人们只求速战速决,所以也大多使用钢锹,晚上扑火再加一把手电(主要供路途往返使用)也就够用了。圆头钢锹头较尖,在灌木较密处,易伸进灌木丛中灭火、开设隔离带,运用较灵活;刃较锐,容易切断植物根茎而铲进土中,可加快隔离带的开设速度,可用来在植物根茎纵横的林地挖坑掩埋未燃尽树干、球果,还可用来挖掘土壤,再用土扑撒人员不易到达处的林火。圆头钢锹的这些长处,都是方头钢锹难以实现的,工矿企业工人使用的大板锹就更难发挥作用了。在实际森林火灾的扑救中,风力灭火机因其灭火技术较难掌握,未经专门培训掌握不了利用其开设隔离带的方法,遇到灌木较密的林地,又因不便施展而很难发挥作用,因此,在以往扑救山区森林火灾中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通常非专业人员使用它仅能吹灭燃烧缓慢的地表火,对于较大的林火,也只知一味猛吹,有时可暂时减弱火势,有时反而起着“风助火势”的作用,更为糟糕的是,外溢的混合油会被林火烤(点)着,使灭火机着火(笔者就遇到过一次,经撒土、衣物扑打才扑灭)。另外,由1-2人轮流背着灭火机爬到山上,并在林中穿来穿去,即占用了人力还消耗了体力,往往事倍功半。因此,今后基层单位加强专业灭火机操作人员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每个基层单位最少应有3-5人能熟练掌握风力灭火机的使用方法,使其真正发挥作用。灭火弹可用来压制火头,减弱火势,但在山区扑火中作用发挥不理想:将其投出后,它往往顺坡滚出火场后才爆炸。背包式水枪在灭火当中也常常使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因其使用费力,喷射水流的距离还不够远,喷洒的幅面也较小,耗水还较多,同时,连接软管还易脱落或断裂,为此,它的作用主要在清理火场时发挥,在未燃尽的树桩、树干、树头较远,不易处理时,使用水枪喷水予以浇灭。建议在基层单位推广使用改装喷头的农用喷雾器,让其在火场清理中发挥作用。农用喷雾器贮水量大,喷水均匀、持久,操作省力,对浇灭树桩、树头、树干等处残火和燃烧不剧烈的明火,可起到绝对效果,不会发生死灰复燃。

二、火情反馈的处置林场机关值班人员接到火情报告后,马上向林场领导报告,场领导马上指定一名负责同志带领机关在岗人员3-5人带上圆头铁锹迅速出发。机关留守领导根据已掌握的情况,组织后援力量,同时,通知其他各处灭火力量待命,随时准备投入灭火工作。各天保站接到火情报告以及管护员、森林公安民警在巡查中发现或接到火情报告后,应迅速通知所在林场或当地政府,之后,迅速赶赴火场组织灭火力量,并展开扑救工作。

三、扑火力量的安排及调度到达火场后,指挥员根据火场四周的林火的扑救难度和受到损害及将受到损害的森林资源状况,马上将扑火队员分为左右两路。燃烧剧烈、扑救条件差、受到损害及将受到损害的森林资源相对重要的一面,多分些人;反之,易扑救的,有农田、道路、悬崖、河流等可利用自然条件的地方,可少派些人,每组指定一名带队人员,持对讲机与火场指挥保持联系,随时汇报扑火情况。必要时,每队还可安排1人做扫尾工作,负责加宽隔离带,扑灭复燃火苗,清理、掩埋带火树桩、树干、球果等。在扑火力量充足时,可安排专人站在远处山头对火场变化进行监控,随时向火场指挥报告林火发展情况,使火场指挥员及时作出判断,随时对人员分布、分工进行调整。专业扑火人员、森林公安民警可组织指挥随后赶到的村民、矿工等义务扑火人员进行扑火,在方法、策略等方面进行指导,在人员分工上进行安排,对错误方式、方法进行制止。有条件的地方,火场指挥员还应和防火了望台进行联系,掌握火情动态,同时,不断向林场汇报扑救工作进展情况。

四、扑火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隔离带的开设。最主要、最有效、也最根本的灭火方法即开设隔离带,以防止林火蔓延。 1、开设的位置。实践证明,近火扑救易灼伤扑火队员,烧损人员衣物,同时,扑火人员在林火的炙烤下进行扑火操作,会因大量出汗而使身体严重缺水,导致战斗力迅速下降。为此,提倡扑火队员要根据实际情况离开火线0.5—1米,甚至更远处进行隔离带开设。 2、开设的宽度。一般隔离带的开设宽度30-50cm,具体应视火势、坡位、坡度、特殊地形、风向、风势等来决定。 3、开设的方法。扑火队员利用圆头钢锹主要依据地形条件来采取拨进(枯枝落叶)或拨出的方法开设隔离带,隔离带要露出生土。一般火场上方处的可燃物往下拨,即往火里拨,火场下方处的可燃物亦往下拨,即往火线外拨,左右处的可燃物要斜向外拨,保证上方滚落的带火树干、球果、动物粪便等物不会滚到隔离带以外,经控制形成的正三角形、梯形的火场因火种不易滚出隔离带,最易火灾的扑灭。对于下山火,上坡处的隔离带可窄些,但应保证火苗不会窜出,对于上山火,上坡处的隔离带可宽一些。火场下坡处开设的隔离带不但要宽一些,而且要挖出生土垒出30-40CM左右高的土垄,主要为防止滚落的枯杆、球果进入林地再次引发林火,实践中,这种再次引着林火的情况在火灾复燃中占着很大比例。左右处的隔离带可相对窄一些,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地势平缓处,已经自然熄灭或被扑灭的过火地边缘,在确保林火完全熄灭的情况下,可不必开设隔离带。 4、自然地物的利用。在隔离带的开挖中,扑火队员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以提高效率,节省体力,要正确利用火线附近的岩石、农田、道路、溪流、悬崖、裂缝、沙化地带等地物作为隔离带,随后开设的隔离带与之衔接使用,但应注意不可留有与火场相连的可燃物,处理不彻底则会留下“导火引线”,应谨慎利用。林间小道上常落满枯枝落叶,因无灌木、野草羁绊,较易清理,经清理可暂时遏制林火蔓延,但还需多加留意,较大的火常能越过,为此,在清理火场阶段要予加宽。

(二)火场的清理。围火场开设一圈隔离带之后,林火基本上就被控制了,纵使隔离带内还有部分可燃物还未燃尽,也无须去扑灭了,扑火人员可分散在火场周围休息一下。之后,指挥员安排扑火人员分散绕隔离带进行详细检查,该加宽的地方要加宽,对于还在燃烧的枯树桩、树干、树头,能推倒掩埋的要掩埋,推不倒的要用灭火水枪或喷雾器喷水灭火,反复检查、清理,直至火场没有烟雾升起,这就证明林火被基本扑灭了。在没有大风的天气,只要守侯1-2小时,大队人员就可撤离现场了。高质量隔离带的开设、各种明火的彻底清除,可使林火得到迅速扑灭,大大提高了扑火效率,同时,减少了火场守侯的时间,减少了人力、物力消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灭火效果。另外,森林公安民警在扑救森林火灾的整个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可疑现象、人员,及时调查、盘问,通过整个现场的勘察,寻找起火点,确定起火原因,可求迅速破案。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们在灭火实践中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知识和别人的经验,要根据火场实际来灵活运用。我们只要在具体灭火实践中,积极参与,细心研究,全面总结,就能不断提高自己控制火场、扑灭林火的能力,从而为森林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