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导向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选择的经济起飞之路。
谁不能感受全球化的魅力,请到中国沿海地区走一圈。
谁不能理解全球化的残酷,请到中国内陆和农村走一圈。
沿海地区那些摩天大楼同中国内陆和农村30多年失修的农田设施之间,有一条无形的线。富裕和贫困、繁荣和凋敝是
全球化创造的一对双生子。 许多人不能接受出口导向抑制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
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解构这个问题。
假定我们在某个地方圈一块地,通过出售土地、出售存量资产或私有化等方式来吸引外资,发展经济。假设外资投入了100亿美元。我用这100亿美元,按目前的汇率,换回了600多亿元人民币。这是什么含义?假定中国货币发行总量不变,这相当于我从全国其他地方吸走了600多亿元人民币。结果,我的经济发展导致了其他地区的投资不足和相对萎缩。
所以,我的经济高增长,是以其他地区的低增长为代价的!这些外资和出口产业实际上成了推动中国内部货币配置和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成了同内地、内需产业争夺资源的方式,是导致经济二元化和不平衡的一种方式。
这种全球化或出口导向,还是导致中国出现低技术数量扩张的重要原因。
全球化将资源从中国广大的内陆地区、从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内需产业里大规模挤出以后,将其大量集中在发挥落后优势的产业上,集中在利用别人技术的产业上。全球化举中国之力,使中国变成别人产业链底部的加工厂。在这种发展道路上,中国如何脱离低技术陷阱?这些资源本来是可以用来建立门类齐全的产业,用来推动新兴产业,用来办教育、办科技的。
全球化浪潮把中国内地或内需的资源卷到沿海,再从沿海卷到美国,换回美元,再把美元卷回美国。今天中国沿海地区的繁荣和奇迹,不是全球化创造的,不是同世界市场接轨的结果,不是市场化、私有化带来的,而是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其他地方投资相对萎缩带来的。全球化卷走了中国的财富,却留给中国一个相对落后的内陆、受到抑制的内需产业和一个巨大的贫困阶层。
让我们在拥抱树木的时候,放眼整个森林吧!
出口导向已经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应当淡出。
(《选择和崛起: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黄树东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