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田学军,人事司司长张东刚一行来校,围绕学校学术人才引育与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先后走访法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调研。校党委书记韩进、副校长唐其柱陪同调研。
调研期间,田学军副部长听取了秦天宝所长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参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与气候谈判等国际交流合作情况的介绍。此前,法学院院长冯果介绍了学院学术人才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成果,国际法治研究院院长肖永平介绍了国家高端智库国际交流合作的相关工作。法学院教授黄解放、黄志雄、张万洪分别介绍了国际法研究所莫干山研究中心、网络治理研究院、人权研究院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举办联合国人权边会等情况。田学军副部长还与我所高海平(Otto Spijkers)教授、国际法所Ignacio De La Rasilla教授等智库人才进行了现场交流。
田学军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治理。因此,要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谋篇布局,加快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培养体系、保障体系,努力培养大批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作为首批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勇于承担国家赋予的使命,凸显在咨政服务上的优势。近年来,环境法所在参与国家环境外交与谈判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方面服务国家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战略。自2014年以来,研究所秦天宝教授作为中国代表团法律顾问连续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谈判;2016年经中国政府提名,秦天宝当选为该公约《名古屋议定书》遵约委员会副主席。围绕在昆明举行的生多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秦天宝就“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焦点问题所提供的法律意见,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采纳,为确立我国谈判立场做出贡献。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社会庄重承诺的中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研究所受中央有关部门的委托,正在对欧洲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潜在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和预判;并拟和位于湖北的国家级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全面合作,为全国碳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法理支撑。 二是积极阐述我国重大环境立场和政策,对外引导舆论。在昆明生多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峰会发表主旨发言。研究所秦天宝教授及时接受《新闻联播》采访,对习近平主席讲话进行学习解读,揭示了中国多年来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从跟随者、到重要的参与者、再到积极贡献者的转变。秦天宝教授先后接受中国国际电视台、China Daily、Global Times、南方周末、观察者网等中央和地方媒体的专访,通过举事实、列数据、历史分析和横向比较等方式,揭露了过去30多年间美国的缺位对气候和生多等全球环境治理的破坏性影响,全面、客观、立体地展现我国尊重国际法、维护国际法的负责任环境大国形象,有力地呼应了我国外交部门近期对美国的官方批驳。 三是立足于维护国家环境权益,争取中国环境法学的国际话语权。2017年,研究所创办了第一本由中国学术机构主编的全英文环境法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中国环境法学刊》),已由世界知名的博睿出版社发行5卷10期,并被ESCI和SCOPUS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成功突破了西方学术界在专业期刊领域的垄断,用学术方式向世界展现中国环境法治和中国环境法学的发展和贡献。 未来,研究所将继续努力,努力建设成为一个国家“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的高端智库,为我国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治理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继续贡献武大智慧和武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