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栗战书委员长在主旨演讲中强调:第一,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第二,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第三,要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第四,要健全完善法律制度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我们将继续加强生态文明法律和政策建设,用法治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第五,要积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等受邀参加论坛开幕式。
栗战书委员长 图/新华社客户端
当天下午,由武汉大学与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与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贵州司法厅联合承办的“生态文明法治主题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教授、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霄鹍、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教授、卜睿德(Ben Boer)教授、高海平(Otto Spijkers)教授、副所长胡斌博士、党支部书记李广兵副教授等,以及来自我国人大、法院和律师行业的法律工作者,其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自巴西、美国等国家的法官、专家学者和匈牙利驻重庆总领事馆领事等应邀出席或以视频形式参会。
本次论坛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治理”为主题,是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22个主题论坛之一。旨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安全治理提供保障,促进生物多样性领域科学研究、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的国际交流合作。本次论坛由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担任论坛主席,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担任执行主席。贵州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温杰、贵州省司法厅厅长张涛、贵州省律师协会会长白敏、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霄鹍分别主持论坛的领导致辞、主旨报告、专家学者发言、主题对话、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有关单元。
图/人大论坛融媒体记者王敏
在领导致辞单元,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飞跃、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许安标、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先后发表致辞。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安全治理事业逐渐融入了生态文明法治的全过程。他还对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的教学和研究情况,以及在国家环境法治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介绍。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
在主旨报告单元,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窦树华,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杨临萍,巴西高等司法法院大法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环境法委员会主席安东尼奥·本杰明(Antonio Benjamin),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二级大法官韩德洋,以及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分别围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坚实法治保障的中国做法、中国贡献”“司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的保护以及法官的作用”“贵州生物多样性的司法保护:经验与探索”“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等主题作了主旨报告。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指出,生物多样性是内部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和生态系统。出于生物多样性自然规律、公共利益维护、环境法律规制效率以及政治要求法律化等方面的考量,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规制应与整体系统观相契合。在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应从法律基础、规制主体、工具手段等多方面多角度探寻整体系统观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治化进路。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
在专家学者发言单元,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一级高级法官刘竹梅分享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司法实践。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志刚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剖析了生物多样性的管理目标和分类管理。美国野生动植物联盟总法律顾问、美国佛蒙特法学院教授吉姆·墨菲(Jim Murphy)通过视频发言,分享了美国通过环境法律诊所与美国野生动物联盟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经验和做法。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卜睿德(Ben Boer)教授通过视频就《生物多样性保护法以及国家层面的改革需要》进行了主题发言,他从执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视角,呼吁各国建立保护生物多样性法律制度。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尚以“生物多样性维持服务价值评估”为题,呼吁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教授卜睿德(Ben Boer)
在主题对话单元,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教授高海平(Otto Spijkers),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纪莉,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贵州省野生动物与森林植物管理站研究员、国务院津贴专家、贵州省省管专家冉景丞,贵州省律师协会生态文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法学博士赵翔围绕“共建万物和谐美丽家园的法治保障”的主题先后发言。高海平教授认为,全球团结是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生物多样性的一般原则。当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关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协定的修改草案文本中虽彰显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但对国际团结的强调仍然不足。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教授高海平(Otto Spijkers)
图/人大论坛融媒体记者 王敏
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单元,在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霄鹍的主持下,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与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贵州省司法厅签订《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与签订各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精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尝试构建“多向沟通、协作共赢”的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战略合作关系,使主题论坛成果不断深化,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在成果发布单元,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主持发布了本次论坛形成的四项成果。一是共同签订了《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二是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法治方面的立法交流。三是构建环境司法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机制,搭建环境司法案例、司法经验的多元化共享平台。四是根据本次论坛达成的共识,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建议》。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成立四十年来,始终践行服务于我国的环境法治建设实践、发挥智库功能的宗旨,多次积极参与各类生态环境法治相关论坛、年会等生态文明与环境法治建设实践活动,为推进和实现我国环境法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