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基地新闻 > 正文
武汉大学举行200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报告会
2017-01-29 407 次

武汉大学国际法所研究基地主任黄进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法律与政策分析”日前举行开题报告会。 环境法研究所参加“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法律与政策分析”研究,杜群教授、秦天宝副教授承担了该课题的研究任务。 我校举行200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报告会 转http://ssroff.whu.edu.cn/newsshow.jsp?typeid=4&id=1350 我校2005年度获准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法律与政策分析”和“数字信息资源的规划、管理与利用”3月12日上午在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会议室举行开题报告会。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袁振国教授、科研处处长张东刚教授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会议。会议由社科部部长沈壮海教授主持,学校副校长胡德坤教授、黄进教授出席了会议。两个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课题组成员、学校社科部有关领导和部分校外专家参加了开题报告会。 承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法律与政策分析”和“数字信息资源的规划、管理与利用”的两位首席专家黄进教授和马费成教授以及相关子课题负责人根据获批时教育部评审专家提出的建议分别汇报了课题修改方案以及研究思路及课题分工,其他课题组成员也就如何完善课题研究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黄进教授透露,我校承担的这一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引起了国外高校的密切关注,也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视野。3月9日,黄进副校长在会见英国邓迪大学副校长一行时,对方表示了与我校合作的强烈愿望,并表示将提供费用让我们每年派一位学者到该校进行学术研究。 承担“数字信息资源的规划、管理与利用”项目的课题组,在此次开题报告前,还专门邀请部分校内外专家,举办了为期一天的课题研讨会,对课题研究方案、目标、框架、分工、子课题设置、项目管理模式、项目进度、项目最终成果要求以及项目经费分配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研讨会结束后,项目组办公室还编制了项目简报,另外还在网上设立了课题的博客网站,供课题组成员或相关学者在网上讨论、交流。 在认真听取课题组专家报告后,袁振国副司长、张东刚处处长以及胡德坤副校长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袁振国同志首先充分肯定了我校对重大攻关项目的高度重视,认为认识非常到位,准备十分充分,课题组在精力投入、力量动员、组织协调等方面相当出色,令人振奋。他指出,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是落实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举措,意义深远。它不仅是研究几个课题的问题,而是树立哲学社会科学的形象,改变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引起社会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关注的大事,因此,教育部对此寄予很高期望,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加倍努力,通过研究,产出学术精品,为社会多作贡献。他介绍说,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实施重大攻关项目以来,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从今年开始,教育部将加大对重大攻关项目的管理力度,强调从项目开题着手全程跟踪。他强调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既是课题组的工作,也是学校、教育部的工作,必须共同关注,使之真正产出学术精品。关于项目经费,他认为就课题研究的需要是远远不够的,希望学校能给予配套支持。 关于两个课题的研究工作,袁振国副司长要求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基础研究和对策性研究的关系。从整体来看,武汉大学准备的重大项目研究体系庞大,对于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与此同时,两个课题又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要对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对策,及时提交阶段性的咨询报告。如能源问题既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国际关系中给我们制造麻烦的一个因素,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基础研究,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实际,为党和国家政府决策服务,为处理好国际关系提供法律依据和智力支持。这样不仅可以扩大课题的社会影响,而且可以从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更多的支持渠道,增加经费来源。 二是要处理好整体研究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重大项目的研究涉及的研究体系庞大,整体推进对学科建设和学科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作为课题还应有相对的重点突破,希望在某些方面做得更深入扎实、更富有成效,推出里程碑式和标杆性的研究成果。 三是要处理好多方面成果收获和标志性成果呈现的关系。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发表系列文章、出版多部著作、召开多次国际会议、进行国际学术交往,这些都是重要的收获,但教育部最希望看到的是一本不超过40万字的核心著作,是一本有突破性、最能体现创新、代表中国社科研究最高水准、自身逻辑体系统一、具有统一的指导思想的标志性成果,像马寅初的《人口论》那样的力作。对于标志性成果,教育部将统一设计、统一出版,每年出版40部典型专著,若干年后形成具有巨大影响的专著系列。希望重大攻关课题产出精品力作,以力作出大师,推进力作和大师的涌现。 随后,张东刚处长对课题研究也提出了四点要求。张处长指出,此次两个重大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正巧也是教育部两个重大研究基地的负责人,团队的主体也是基地的主要成员,每个重点基地每年有两个重大项目,重点基地还有“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的依托,希望首席专家在基地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进行统筹考虑,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以达到时间、人员、经费、科研成果最优化效果。 第二,要通过项目研究推进管理制度的创新。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是虚拟化的科研组织,是一个跨学科、跨学校、跨国家和地区、跨部门的研究群体,怎样开展研究、怎样联合攻关、产出精品、校内外专家怎样组织管理,要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模式和新办法,争取在科研管理的制度上、体制上多提供经验,摸索出一套管理办法来,通过管理促进精品力作的产生。比如“数字信息资源的规划、管理与利用”课题编写简报形式就很好,讨论中提出的建立课题网络专栏、专题数据库的建议也很好。课题研究不仅要出科研成果,还有人才培养和资料建设的任务,要通过课题研究带出一支队伍来,并积累出一批资料和数据,使之成为项目研究的衍生品或副产品,总之要以项目为纽带形成积累,产生增量效应。 第三,要注意扩大重大攻关项目的宣传和影响。承担重大攻关项目不仅是荣誉,同时也是压力。建议在基地网站上设立网页或专栏,或者像“数字信息资源的规划、管理与利用”课题组那样建立课题的博客网站,通过课题与国外高校建立交流关系也是扩大影响的重要形式。 第四,要注意学术安全。能源、信息问题都是国际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学术交流、对话以及成果公开等方面都要把握尺度,注意学术安全。这也是任何重大攻关课题都都应加以注意的问题。他最后预祝课题取得成功并期待精品力作早日问世。 胡德坤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代表学校向社科司领导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研究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认为开题报告这种形式是推进课题研究的重要方式。他介绍说,学校对重大攻关课题一直非常重视,努力进行管理创新,比如采取预先立项予以支持,保证有前期成果和团队,奠定良好的基础。他要求课题获准后科研管理要从申报前的管理转到申报后的管理,要认真消化、吸收并落实社科司领导提出的建议和指示,按时保质完成研究任务,对于应用性强的项目尤其应该抓住机遇,加快研究。我校2005年获准的四个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有三个都是国家急需的应用型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要及时上报,积极为国家决策发挥参谋作用。 胡校长还强调,要通过研究促进人才培养,组建创新团队。目前学校已经决定建立专职科研队伍,要通过重大攻关课题促进专职科研队伍的建立,每年保证一批教师专职从事科学研究,通过建立专职科研队伍承接重大项目,产出重大成果,产生更大影响。他要求学校各部门都要对重大攻关项目予以重视和支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课题顺利完成任务,产出标志性成果,培育出跨学科的创新团队,不辜负教育部领导和学界同行对我们的期望。 学校社科部部长沈壮海教授强调,每个承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的课题组都要积极探索项目管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并表示社科部也要根据社科司领导讲话精神,积极研究加强和改进项目管理的措施和政策,跟踪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创造良好条件,提供良好服务。他希望课题组将各位领导的指示和建议转化到研究中,推动重大攻关项目的深入研究。 下午,项目组成员开展了项目专题研讨。据悉,我校2005年获准的另外两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也将在3月中旬举行开题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