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基地新闻 > 正文
顾海良刘经南等深入文科基地调查研究纪实
2017-01-29 452 次

顾海良刘经南等深入文科基地调查研究纪实

11月4日至16日,顾海良、刘经南、胡德坤等校领导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先后对我校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进行了深入的专题调研。校办、组织部、人事部、学科办、财务部、国际部、社科部、研究生院、图书馆、后勤保障部和相关学院的负责同志共同参加了本次调研活动。调研的具体组织工作由社科部负责。 面对新的形势 我校7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进入新一轮建设周期,基地发展中所面对的很多问题不容回避、急需解决;“985”工程二期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学校不同层面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思路理解不尽一致,需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此外,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申报工作序幕即将拉开,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优势学科或特色学科的资源亟待重组。面对新的机遇,学校领导层审时度势决定以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和创新基地建设为重要抓手,启动相关职能部门联动机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解决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人文社会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推动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继续巩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传统优势地位。 “态度就是一切” 校党委书记顾海良在国际法研究所调研时明确提出:“态度就是一切”。他要求各职能部门把服务于学科建设和基地建设工作作为各自工作的重点,在调研工作中求实际、务实效、出实招,不仅要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且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副校长胡德坤也要求有关单位或部门以学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为重要契机,切实推动基地建设工作。各基地也对本次调研活动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天瑜在调研的前一天专门召集中心几位副主任召开工作会议,就所要汇报的问题商得一致意见。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张金海表示早在学期刚开始就准备好了汇报材料。各职能部门对这次调研工作高度重视,第一负责人基本上都克服困难参加了调研工作,校办主任谢红星、财务部长丁辉等几乎全程参加了调研工作。图书馆还安排了各学科馆员参加了调研工作会议。 “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世界”、“思想有多远,行动有多远”,在调研工作中这些话常常在耳边响起。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在调研工作中针对基地的发展思路和建设举措提出了很多富于启发意义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基地负责人进一步转变理念,开阔视野,调整思路。顾海良书记在信息资源研究中心调研时提出要从大处着眼来解决专职研究人员的配备问题,要以研究生招生改革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有力杠杆。他还要求环境法研究所等基地不断增强自身实力,通过更大跨度的学科交叉来凝聚新的特色和优势。刘经南校长在调研中要求各创新基地负责人在引进人才工作方面进一步转换思路,使我校引进人才工作格局从“要我来”变成“我要来”。他再三强调各基地负责人应根除“小农意识”,以国内一流乃至国际一流为发展目标,本着有利于学科交叉、有利于人才汇流、有利于资源共享的精神做好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工作。副校长胡德坤多次指出,基地的国际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要与海外有关国际组织建立起实质性的合作关系,要在联合进行项目研究、联合进行人才培养上开辟新渠道,要能够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国际学术期刊中占有一席之地。 沟通营造和谐 这次调研工作的主旨是“找问题、明思路、促发展”,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是调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调研工作始终。各基地负责人将基地建设和发展进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毫不含糊地端了出来,其中既有共性的问题,也有个性的问题;既有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有认识方面的问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通过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对一些具体问题能够立即解决的就现场解决。很多基地提及的重大课题经费本单列的问题,财务部长丁辉当场拍板予以解决;很多基地要求在创新基地经费中设置项目启动经费,学科办主任李斐明确表态尊重文科的学科特性,允许安排项目启动经费。对于涉及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基地队伍建设等一些深层次、跨部门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也通过深入听取意见,开展多方对话,进一步明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提出希望借鉴EMBA的模式为实务部门提供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生院负责人也表示尽快落实这项工作。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解决实际问题为基地建设和发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营造了和谐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