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基地新闻 > 正文
【所讯】Stefan Weishaar教授解读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工具
2024-05-23 3 次
2024年5月8日至10日,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五十九讲至第一百六十一讲系列讲坛在法学院325会议室开讲。本次系列讲坛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国际环境法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有幸邀请到了荷兰格罗宁根大学Stefan Weishaar教授进行主讲。Stefan Weishaar教授担任国际气候政策合作与联系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limate Policy Cooperation and Linking)主席,拥有经济学和法学博士学位,擅长从经济学和法学角度研究能源和气候变化的相关问题。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博士生、硕士生和法学院其他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



5月8日下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五十九讲“Carbon taxes Experiences in Europe (欧洲的碳税实践)”开讲。本次讲座由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谭秀杰副教授主持,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刘静副教授与谈。

图片

在讲座初始,谭秀杰副教授先对Stefan Weishaar教授本次系列讲坛做了简要介绍,他提到,碳定价机制一方面涉及碳税,另一方面涉及碳市场,欧盟在这两方面都有着较为先进的制度探索,相信与会师生在听完这三场讲座后,会对气候政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图片
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谭秀杰副教授

Stefan Weishaar教授对本次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的盛情邀请表示感谢。他首先介绍了欧盟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欧盟法在成员国内的直接法律效力、欧盟法与成员国法之间的适用位阶等内容。接着,他提到了欧盟碳税的有关重要制度,并详细分析了欧盟法中有关自由贸易和税收问题的立法程序,介绍了欧盟的能源税指令、消费税指令,并对欧盟法中的国家援助规则进行介绍,为之后的讲述做了铺垫。然后,他阐述了在欧盟层面确立碳税制度的障碍,进一步延伸了前面对欧盟特别立法程序的介绍。最后,他强调了碳税制度在欧盟成员国内部的实施情况和推行障碍,展示了欧盟各成员国碳税改革的历程。

图片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


Stefan Weishaar教授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刘静副教授进行与谈。她首先对Stefan Weishaar教授的主讲内容进行总结并表示感谢,Stefan Weishaar教授对欧盟碳税的整体框架进行了详细介绍,令人受益匪浅。她指出,在探索构建中国碳税制度时往往会研究欧盟的碳税实践,今天关于碳税的背景知识介绍非常重要。

图片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刘静副教授




之后,与会师生就“碳税和能源税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5月9日下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讲“EU ETS – an evolutionary story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一个演进的故事)”开讲。本次讲坛由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蒋小翼教授主持、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刘静副教授与谈。

蒋小翼教授对Stefan Weishaar教授的基本情况、学术成就进行了简单介绍,并表示非常期待Stefan Weishaar教授将要进行的精彩演讲。

图片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
蒋小翼教授




Stefan Weishaar教授从三个方面对“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一个演进的故事”这一主题进行详细介绍。第一,他介绍了气候变化的背景,展示了气候变化的相关图表,指出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已经成为现实,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十分迫切。第二,他以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作为引入,阐述了气候变化国际立法的历史,特别是对《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中确定的减排目标和实现方式等内容进行详细介绍。接着他对欧盟采取的气候变化行动,特别是不同阶段减排目标的变化展开具体说明。第三,他指出EU ETS是欧盟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Stefan Weishaar教授对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启动时间、涵盖的设备、人员和行业等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其四个不同阶段的交易和运行状况分别展开说明。最后,他提出气候变化危机不会消失,需要立刻采取应对措施,欧盟亦是在不断学习之中,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仍然任重而道远。

刘静副教授对Stefan Weishaar教授全面、丰富的讲座表示了感谢,并对讲座的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表示期待下一场讲座。

蒋小翼教授就欧盟及各成员国是否对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充满信心,是否决定减缓减排进程的问题与Stefan Weishaar教授进行了交流。Stefan Weishaar教授表示他目前没有注意到有国家决定改变减排立场,他同样指出,虽然欧盟目前采取的措施不能彻底解决气候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采取措施。

随后,与会师生就“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其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5月10日下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一讲“Smart Instrument mixes in climate policy: A Law & Economics Perspective(气候政策的智能工具混合:一个法律和经济学的视角)”开讲。本次讲坛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刘静副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谭秀杰副教授与谈。

刘静副教授指出,Stefan Weishaar教授前两天有关欧盟碳税和碳排放交易的讲座让人收获颇多,并对Stefan Weishaar教授今天的讲座内容表示期待。

Stefan Weishaar教授首先从全球范围内各国碳价普遍偏低的问题引入,提出希望从法律和经济的视角探讨如何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他指出,温室气体排放是市场失灵的产物,并介绍了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科斯定理、哈丁“公地的悲剧”等有关定价工具的理论。接着,Stefan Weishaar教授详细介绍了环境问题中交易成本的问题。他表示,在解决环境破坏问题时,交易成本通常很高,很难通过当事人之间的谈判(私法)达成有效的解决方案,此时政府可以进行干预。Stefan Weishaar教授进一步对比了私法和公法的不同特点以帮助大家进行理解。随后,他讨论了命令与控制、税收和排放交易等不同工具在处理环境问题时的作用机制与各自的优缺点。最后,他对今天的讲座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在制定气候政策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环境来设计和选择最合适的工具,并且可以考虑多种气候政策的智能组合来达到最佳效果。  

谭秀杰副教授表示,Stefan Weishaar教授的讲座让人收获颇多,他提到,碳减排工具的构建不仅要进行经济学上的成本与收益分析,也要考虑其在法律上的可行性。同时他强调,研究和解决气候问题需要跨学科的视野,法学和经济学学者应当多交流沟通,使用多种政策工具去达成制度目的,避免单一政策执行上的薄弱。

随后,与会师生就Stefan Weishaar教授讲座中展示的经济学图表等展开提问,现场气氛热烈,讨论充分。

图片

最后,刘静副教授为Stefan Weishaar教授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