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实务资讯 > 环保案例 > 正文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方式的各种探索案例
2017-02-10 244 次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方式的各种探索案例 [案例3] 武汉市餐饮油烟噪声扰民,社区居民自治听证会案 2004年4月,武汉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社区餐饮扰民问题居民 自治听证的试点工作,探索一条民主听证与依法行政相结合的环境 管理新路子,使得环境行政执法有了群众基础,便于决议的落实。 也有利于保障市民的饮食安全与身体健康,减少与降低社区油烟噪 声污染,从而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案情概要< 武汉市原有有证经营餐饮点1.7万家、无证餐饮点近两万处, 城区餐饮业的油烟、噪声污染扰民相当突出,像许多其他城市一样, 餐饮业扰民问题也成为该市环境难点问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个难 题,为群众的切身利益着想,2004年初,武汉市市长提出,实行餐 饮油烟噪声扰民社区居民自治听证会制度,探索新的社区管理机 制。为此,市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市试点工作专班。市环保局也成 立试点工作专班,并实行局领导带队分区督导,同时,抽调7名专 职人员为各区联络员,深入社区,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各区区委、 区政府均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组建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各相关 职能局为成员的试点工作专班,将任务逐一分解到政府办公室、部 门、街道和社区。4月30日,该市7个主城区的74个社区开始推 行餐饮油烟、噪声居民自治试点工作,925家餐饮店的去留实行社 区居民自治听证,并将听证会决议进行了公示。至2004年9月上 旬,该市“油烟听证”工作已经结束。在本次听证试点工作中,纳 入听证的餐饮单位、个体商户共1 127家,按听证表决结果建议取 缔250家,要求整改的有877家。目前,全市已依法取缔经营点150 处,已完成布局调整、安装烟囱和油烟净化器整改达标400家,分 别占应整治总数的60%和45.6%。①截至2004年11月30日,全市 74个试点社区的整治工作已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 一、油烟噪声扰民问题的特点和难点 (一)餐饮扰民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复杂性:一是相当大一部分涉及下岗就业,困难职工。取缔整 改,容易激化矛盾,管理部门面临改善环境与维护稳定的两难境地; 二是小餐馆和夜市、排挡占道经营多,违法经营、无证照经营现象 相当普遍。这类经营问题是很多社区餐饮油烟噪声环境问题的主要 矛盾。由于成本低,经营条件简陋,取缔相对容易,而巩固成果很 难;三是相当一部分违法经营有市场。武汉市民的消费习惯使很多 简单经营的餐饮点有市场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发展问题。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消费档次不高。加上历史文化因素形成的习惯 短期内难以改变。假如单纯取缔,又使部分居民消费不便利;四 是城市综合管理机制不健全,因而给无证占道经营提供市场和方 便之门。 油烟噪声扰民问题也具有非常明显的综合性的特点:一是很多 餐饮油烟噪声污染扰民问题源出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规划问题。原来 规划时人口不集中,或者还不是繁华的商业区域,一旦形成居住区, 居住功能与商业功能混杂,容易发生问题。二是很多问题不是某一 个部门能解决的,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 (二)难点所在 早点、烧烤摊群和小餐馆占道、无证照经营是扰民环境问题的 重要原因。由于涉及就业,所以取缔难:由于有潜在消费市场,所 以取缔后巩固成果更难。 因此,餐饮油烟噪声污染看起来很小,实际上难度很大,治理 难,取缔更难,长效管理尤其难。单纯靠执法取缔不仅难以维持整 治成果,而且容易激化矛盾。 二、民主自治听证程序 民主自治听证是化解矛盾的有效办法,听证的主要出发点是巩固 管理的群众基础,发挥基层干部的协调沟通作用,减轻整治的难度, 提高整治的效率。听证会的组织、召开、表决均由社区独立完成。 (一)听证前的调查 各区试点工作专班和社区负责人共同对74个试点社区内各饮 食业经营户逐栋逐户进行详细调查,建立台账,全面了解与掌握饮 食单位的地点、分类、证照办理和污染治理、污染扰民及从业人员 状况(下岗、外地)等,根据不同情况,对各饮食经营户分别提出 取缔、整改、调整布局和保留的初步意见,形成完整的听证会预案。 .(二)听证预备会、座谈会及协调会 听证会前,各社区严格按照《武汉市城市社区居民事务听证制 度》的规定与程序,由社区居委会召集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居委 会成员、社区协商议事会成员和有关社区居民小组长、门栋长及社 区居民代表,组织召开听证预备会、座谈会、协调会等形式,广泛 征求居民代表和经营业主对预案的意见,耐心解释法律法规和有关 政策,对听证会预案和整治预案进行修改与调整,保证了听证会的 成功。 (三)听证会有关程序 为保障听证会有章可循,民政部门专门就此研究制定了详细方 案,社区五类人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受害居民代表、社区党支部 成员、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协商议事会成员和业主代表。有关市、 区政府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代表列席了会议,环保、民政、城管、 卫生等职能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则坐在观摩席和旁听席上。社区 居民和被听证的饮食业经营户可自由旁听听证会。全市74个社区 居委会严格按照听证会规章中规定的代表资格确定与组织应到人 数,并按规定的程序对听证会预案进行听证与表决,代表投票程序 和监督程序严格。 听证结果于3天内在社区进行了公示,充分保障了听证会的透 明性和民主性。 三、听证决议的执行 听证会做出听证决议后,环保、工商和城管、卫生等部门依照 有关法律法规,采取统一整治行动,取缔无证与占道经营,规范和 整治社区内有条件经营的饮食餐厅,保留下来的餐馆也都安装了高 空排放的烟囱和油烟净化设施,其中重点加大对无证照经营和拒不 整改经营户的执法力度。市、区试点专班共组织联合执法行动150 余次,对拒不关停或整改的经营者保持高压态势。 武昌区在取缔付加坡社区长期消极整改的“钉子户”时,以强 硬措施遏止暴力抗法,并抓住试点机遇,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胭脂路、 新生路、读书院等“重灾区”的夜市大排档实施连续执法。 江汉区下大决心解决生成北里等地区的“老大难”扰民环境问 题,各有关部门联合执法,街道和社区协调配合,彻底消除了违法 经营的反弹空间。在抓好试点社区的同时,对该区占道经营严重的 老三栋、妙墩横路、西北湖周边、唐家墩等地区持续开展综合执法。 江岸区一元街三阳社区将经营餐饮的门点全部停止出租,从根 本上解决了执法难的问题。 青山区把执法职责具体到每一个职能部门,对一般经营户由部 ㈠“承包到户”,对“钉子户”由政府牵头实施联合执法,明显提 高了执法效率。 洪山、桥口、汉阳等区均采取不间断执法、不定期巡查、专人 守控和畅通社区信息渠道的方式,有效遏止了反弹势头。 四、验收工作 有关部门专门制定了试点工作验收办法,并严格按验收程序与 标准,对74个社区试点工作进行验收。依据试点方案的整治标准 与要求,相关部门对辖区内已听证、整治达标的试点社区进行自检, 在自检合格基础上,向市试点工作专班办公室提出完成试点社区整 治工作的验收申请,同时报送相关材料。试点工作专班组织市有关 部门,对提出验收申请的社区进行走访检查和征求意见后由试点工 作专班进行初步验收,对不达标的社区,提出限期整改意见,若预 验收合格5~10天后无反弹,再由市环保局组织市民政、工商、城 管、卫生和市文明办等专班成员单位,对试点达标社区进行正式验 收,并对通过验收的社区授予餐饮油烟噪声扰民问题居民自治管理 试点达标社区的荣誉证书。 五、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② (一)解决了一批扰民环境难题。基本根除了社区内的油烟噪 声污染,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二)改善了社区环境面貌。市、区专班将这项工作与创建文 明城市、“清洁武汉美化家园”和“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紧密 结合起来,不仅基本根除了74个社区的餐饮油烟噪声污染,而且 推进社区环境面貌显著改善。试点过程中全面开展立面整治和环境 建设,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称赞为实现了“第二次解放”。彻 底根绝不规范经营的同时,筹集资金大力开展绿化和美化,显著提 升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三)提高了居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试点本身也是一次生动的 环保宣传教育过程。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听证和政府部门的宣传活 动,了解了环保法律知识,增强了依法维权与尊重他人合法经营的 意识。经营业主通过与居民交流和政府部门的宣传,深刻体会到获 取经济利益应当以不危害他人生活为前提,极大地增强了环保工作 的自觉性。同时各级媒体跟踪采访,专题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 反响。 六、居民参与民主听证模式在环境保护行政中的推广 武汉市在试点社区的民主自治听证取得一定成效后,市政府乘 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进餐饮扰民的环境问题整治,按照为人民群 众多办实事、加大整治力度的原则,进一步扩大自治听证范围。以 餐饮业油烟污染为主,把试点工作与2005年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 动紧密结合起来,将听证范围扩大到中心城区居民密集区内的石 材、五金、服装加工等工业类噪声污染,卡拉ok、餐饮经营、商 业揽客、丧葬哀乐等社会生活类噪声污染,机动车鸣笛、刹车、报 站等交通运输类噪声污染,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噪声污染等比较突出 的急需政府部门加大力度加以解决的噪声问题,并尽快制订方案。 ① 朱本礼:《听证会——化解餐饮扰民大难题》(中国环境报》2004年11 ② 参见武汉市餐饮油烟噪声扰民问题居民自治管理试点工作专班:{2004年社区餐饮油烟噪声扰民问题居民自治管理试点工作总结},2004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