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所张志伟(Alexander Zahar)教授受邀作为国际专家,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洲委员会总部,对欧盟气候变化行动进行国际审查。在布鲁塞尔期间,张志伟教授领导了一个国际技术专家小组,对欧盟有关气候的两个主要报告进行独立审查。该项工作的背景是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以及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义务。虽然欧盟二十八个成员国都批准了这两个条约,但欧盟本身也是一个缔约方,它必须作为单独的主体报告它根据两个条约采取的行动。
自2010年开始实行两年期报告以来,两个条约缔约国的报告要求变得更加繁琐。为了说明其行动,发达国家必须每四年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一份国家信息通报,每两年还要提交一份进展报告,称为“双年度报告”,即使是在提交国家信息通报的年份。虽然这两份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重叠,但有很大不同,“双年度报告”侧重于国家(在这次的情况下是欧盟)是否达到其减排目标的问题。两份报告的指导意见不同,各国必须遵循指导意见,否则就会有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特别设立的专家审评组(ERTs,expert review teams)认为不符合国际规则的风险。张志伟教授这次领导的是欧盟第七次国家信息通报和第三次双年度报告(2017年12月联合提交)的审查。
这次审查在欧盟委员会布鲁塞尔气候行动总部举办。专家审查小组(ERTs)由欧盟以外的五位国际专家组成,他们得到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两名官员的协助。在一个星期内,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环境局(总部设在丹麦哥本哈根)的工作人员就报告的各个方面向ERTs做了介绍,提供了近期发展的最新情况,并回答了ERTs的问题。欧盟将2020年的目标进行量化,就是所谓的“三个二十”目标,即在2020年之前减排量、可再生能源量和能源效率均提高百分之二十,这些目标已经在欧盟的法律中有了法律约束力。
欧盟在气候行动方面是世界领先的,但ERTs仍然能够就如何改进其报告工作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提出建议。专家审评组的分析和建议将以两份技术报告的形式出版(一份是国家信息通报,另一份双年度报告),都将于2018年7月左右公布。这些报告将为国际多边评估过程提供信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共同与每个发达国家(以及欧洲联盟)举行公开听证会,讨论其在履行与气候有关的义务方面取得据悉,自2010年以来,张志伟教授一直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在国家信息通报、双年度报告和温室气体清单(专门从事能源部门)方面的专家审评员,他在2016年被提升为国际首席评论员。目前,他是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的珞珈特聘教授,讲授环境和气候变化法,同时还担任荷兰博睿(Brill)出版社旗下杂志《气候法》的主编。的进展。这些听证会将进一步向各国施加压力,以改善其表现,并遵守国际气候变化制度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