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环境保护部和中国法学会联合公布了“生态环境法治保障”主题征文活动的获奖名单,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师生和校友取得了良好成绩:
二等奖4篇
陈真亮: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法规制之反思与检讨
蒋小翼:我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之法律保障
蓝 楠:废弃矿区环境问题防治关键制度研究
张文松:论公众共用物语境下政府角色的法律定位
三等奖9篇
陈海嵩:“生态红线”制度体系建设的路线图
何香柏:我国威慑性环境执法模式的反思与改革
柯 坚:法治时空观:新修订《环境保护法》的分析与解读
鲁冰清:论公共信托原则对我国自然资源管理的启示
聂 鹏:空气生态补偿的立法实践及路径推广——以山东省空气生态补偿机制为核心
彭 峰、侯婉颖:环保领域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界限问题研究——基于环境法法益视野中的考量
邵琛霞、孙展望:国际视角下生物多样性补偿理论、实践及启示
王清军:生态补偿概念的立法界定
杨 兴:食物权视野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路径
优秀奖5篇
陈学敏:中美环境民事裁判文书的比较及启示
康京涛:环境审判模式的生成逻辑及实践反思——基于环境“三审合一”模式的分析
彭 峰、闫立东: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监管问题研究——以“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制度”为核心
吴 凯:我国环境行政罚体系的重心迁移与价值调适——以新《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九条中“按日计罚”制度为中心
周 迪:论法国环境法上的“三十年诉讼时效期间”
据悉,本次主题征文活动系“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大型系列活动内容之一,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中央精神,探讨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积极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由国家环境保护部、中国法学会牵头举办,并由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十二家中央机构作为支持单位。
“生态环境法治保障”主题征文公告发布后,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热烈响应。组委会共收到有效稿件1722篇,后经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初评、终评两轮评审,最终确定拟获一等奖论文11篇、拟获二等奖论文39篇、拟获三等奖论文57篇,拟获优秀奖论文60篇,获奖论文共占有效稿件总数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