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研究会论文集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文章 > 会议论文 > 2010年研究会论文集 > 正文
动物福利理论问题研究
2017-02-11 210 次

动物福利理论问题研究 丁卯章* 摘要:本文从福利是人类自己的用语和动物对之于人类的意义出发,揭示了动物福利强调的两个方面,并针对人们观念中的思想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评价,旨在研究动物福利应当注意的理论问题。 关键词:福利 生态整体主义 可持续发展 基因工程 “福利”这一词是人类自己的用语,里面溶入了人类自己的价值判断,但对动物好一点儿,是人类权衡取舍以及比较利弊之后作出的,以人类的观念维护和增加动物的福利乃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人类的利益。从长远看,与动物和谐相处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并没什么不好。 由是观之,动物福利的维护和增加是以维护和增加人类的利益为目的的。而文明进步到现在,人类应当变得更具有理性。增进动物的福利,从整体和长远来看并不损失多大的人类的福利。因为动物对之于人类有如下意义: 1、 做伴如宠物,用以缓解精神压力或者以孤寡老人做生活伴侣; 2、 满足爱好,比如一些养鸟爱好者; 3、 用于工作或使役,如农民使用的牛、马、骡、驴等; 4、 助残,典型的是给盲人领路的狗以及帮助有残疾的人进行生活自理的猴子等; 5、 食物,例如肉用牛; 6、 商业用途,例如鳄鱼的皮可用来制皮革、水貂的皮毛可用来制造裘皮; 7、 优育运动,如跑马比赛中的马; 8、 娱乐,比如马戏团是的动物; 9、 学习或者教育用途,比如为了了解动物的身体结构用于解剖的青蛙; 10、科学研究,比如生物学实验都是在动物身上进行的; 以上是合法用途,人类中有些人还对动物进行非法使用,以谋取非法利益, 如对珍稀动物进行捕杀或者走私倒卖,或是未经许可而进行非法动物实验。 我们明白了动物之对于人类的意义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问题-动物福利主要强调两个方面:第一,动物福利的改善有利于人们对动物的利用,当福利条件满足动物康乐时,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动物的作用。第二,重视动物福利,改进动物利用中那些不利于动物康乐的利用方式,使动物尽可能免受不必要的痛苦。福雷泽(Fraser 1988)诊断认为,动物福利的目的就是在极端的福利与极端的生产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由此可见,动物福利不是片面的保护动物,而是在兼顾对动物利用的同时,考虑动物的福利状况,并反对使用那些极端的利用手段和方式。[1] 因此,对待动物不能像对待一般物品或工具那样完全依人类自己的意志行事,动物有生命,所以人类在对待动物时要对自己的意志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这种限制根本上是有利于人类的。同时,动物生命的存在有其自然法上的意义,如果没有人类,也许很多动物会自然生息并繁衍下去。至少,从手段或方法(动物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满足人类利益的手段或方法)上考查,我们必须认识到以下问题: (一)人类优异论。我国立法上有关动物的法律是以保护法为名称出现的。保护一词的内涵是强大的一方对弱小的一方、高级对低级的恩照管,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人类优异论:我是强大的,你是弱小的,我对你的保护是一种恩典,而正是这种人类优异论“把人类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僵硬地分割开来,它片面地强调宇宙中人类生命的高贵性和独特性,无视个体生命对生物圈的依赖性和从属性,人类与宇宙整体的统一性”,当人类捍卫其畸形利益时,忘记与自然和平共处,不断盲目破坏自然。[2]这种优异论导致生态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种种结果已经危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这很可能是物种歧视产生的原因。在网上,笔者看了张雷的一篇文章(是针对文章—武汉上演狮牛生命大搏杀而作的),他在《人性的沦落-看我们生存的社会》一文中评价了在一个公园发生的事。是说公园为了赚钱让牛与狮搏斗。文章(武汉上演狮牛生命大搏杀)里说当有的牛进入场地时,仿佛知道是去赴死而停止不前。眼里流著泪,可怜的望著驱赶它的人不敢向前走。于是人们用鞭子、棍子去打它,直至赶入其中。可它面对的是六只狮子,于是下场只有被吃掉。看台上座著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的人,他们为著血腥的场面叫喊著。我可以想象当牛倒地时,那痛苦的呻吟与哀号被台上的叫喊所淹没直到消亡的悲惨场面。家兽还有情感,人,却泯灭了。最后在后记中提到: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说不定,动物才是最可爱的,人却进化成了野兽。[3] (二)生态整体主义的积极作用。生态整体主义(ecological holism)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价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超越了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颠覆了长期以来被人类普遍认同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它要求人们不再仅仅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仅仅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4]如果按照神学的观点,我们也会知道:造物主在发明天地万物时,并没有规定人是最珍贵的,可以爬在众兽头上称王称霸。只不过人比他原先的同类提前一步下了树,学会了直立行走,还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凶器,于是就神气起来,真的当起了世界霸主。这种观点虽说没有多大的说服力,但是可以肯定的说,没有人类的产生的话,地球是会由其他生物进行统治的。既然人类作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作为惟一有理性的物种,人类高贵的身份也使人类有更多的义务。人类的理性也可以超越其自我利益的局限性,站在生态系统整体的高度去保护自然万物,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 人类还是有同情心的物种,同情心使人类能够超越自身的视野,经验和利益的局限去认识和关怀万事万物。澳大利亚哲学家普鲁姆伍德在《人类中心之外的道路》里说得好,同情心能够“将我们置于他者的立场上,在一定程度上从他者的角度看世界,考虑他者的与我们自己相似和不同的需要和体验”。这里的他者不仅可以是其他人,也可以是其他生物。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的话,得出的结论往往也是不相同的。至少从使人类能生活得更好,如果地球上只有人类的时候,人类会寂寞的。可以说从生态整体主义出发,促进人与动物、环境的和谐,会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三)人与动物、环境的和谐。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说,人与动物、环境是统一的生物圈的组成部分,人与动物还有其它物种的存在都有其独立的意义,并不是说所有生物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人类服务的。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产生人这种动物,其他的生物也会自然的繁衍下去,也会自由自在的、自自然然的生活下去;而且有人说:当这个地球上只剩下一种动物,也就是人的时候,这个世界也就寂寞了。[5]这种人与动物、人与环境的和谐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有人提醒我们:让我们的独生子女们从懂事的那一刻起就知道,小动物们是他们人生的可爱伙伴,是他们天生的弟弟妹妹。一个对小猫小狗有爱心的孩子,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天性善良的大人,才有望成为一个尊重人权的好公民。[6] (四)人类最终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是指一国以实现人类的共同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追求有限资源的代内与代际公平分配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立法层次,涉及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科技等领域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有机组合体系。[7]这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很精典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如果被批判的话,就在于有的立法机关或者政府部门以及很多专家和学者把它狭隘地理解为“持续人类目前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对于可持续发展不能作这种理解,而应该从系统论和生态整体主义的角度去考虑,可持续发展应该是整个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人类最终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所以也要实现动物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整个生物圈是很有意义,并有重大的影响。动物的多样性要得到保护和促进,这有利于环保和维持生态平衡。 (五)对基因工程人类应有的谨慎。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因工程的应用,使人类要面临越来越多的发展风险问题,基因工程中,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很多新鲜的事物,但谁也不能控制其最终的结果。对于这种科学技术的发展风险责任,现行各国法律并没有对其作出严格的规定。这会使得受害人或受害方没有法律上的救济途径,不利于其利益保护。很多基因工程的后果是不能用时间或者现有的科技水平能够加以检验的,现在的科技也不能控制其带来的影响。人类总是对自己的理性盲目自信。很多通过对动物实施基因工程的短斯或者短视的商业行为会损害人与动物的福利。 探讨动物福利理论方面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更好的研究如何维护人类的利益。但是人类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对环境和其他的物种的损害和破坏应当尽量地减少,因为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在满足自己畸形的愿望之后,会面对其不理性行为带来的恶果。所以人类更应该从长远和持续的角度来思索自身的行为和各种活动。不仅要考虑自身行为的合理性,更要考虑科技例如基因工程的影响,人类的视角应该朝向多样化的方向去看事情。如果等到有一天人类为自己的短视遭受灾难时人类才意识到自己的足,就太晚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