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6年1月5日,著名环境思想家莱斯特·R·布朗又推出新书——《B模式2.0:拯救地球延续文明》,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其中主要观点包括“中国使世界重新思考其未来经济”等。鉴于此书涉及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故本报今日刊发此文,简要介绍其出版的背景和国际社会的反响,总结了主要内容与观点并特别突出了中国例证与结论,对其做出了总体评价,提出了几点建议,供读者参考。
新经济模式的提出与国际响应
核心提示:《华盛顿邮报》将布朗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一位思想家”;印度加尔各答《电讯报》称他为“环境运动的宗师”。 莱斯特·R·布朗从1971年开始出版“环境警示丛书”,是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环境思想家,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有人称,他的书一出版就成为经典。《华盛顿邮报》将其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一位思想家”。印度加尔各答《电讯报》称他为“环境运动的宗师”。布朗在我国的知名度也很高,其在1995年出版的《谁来养活中国?》一书在我国曾引起很大的反响和争论。布朗的另外两部力作是2001年11月出版的《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和2003年出版的《B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以下简称《B模式》)。《B模式》认为,A模式即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所走上的一条环境道路正在使世界经济走向衰退和最终崩溃,故必须选择B模式,即新经济模式。 布朗认为,目前国际社会仍未形成建立新经济的广泛认识,也看不出新经济是什么样子。故又推出了新版本——《B模式2.0: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以下简称《B模式2.0》),主要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述了人类文明面临的种种困境;第二部分论述了人类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即B模式,包括消除贫困和稳定人口、恢复地球资源、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以稳定气候、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第三部分主要包括调整税收和补贴政策、建立物质循环体系以及建立新经济的紧迫性等。基于石油价格上涨所引发的系列思考,《B模式2.0》进一步强调了A模式——传统经济模式已经时日不多,必须建立B模式——新经济模式。 本书再次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赢得了国际知名人士和机构的广泛赞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认为,布朗以一种务实、直率的方式告诉我们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的世界,并从气候变化中拯救地球,我们都应当注意他的建议;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称赞这是一本伟大的应当唤醒人类的书;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保罗格纳评价说,这是对新的社会模式的一个明确和卓越的概括。
必须建立新经济模式的警示
核心提示: 在环境退化与破坏对世界经济和21世纪文明造成的影响面前,军事威胁显得黯然失色。新威胁需要新战略。这些新威胁包括环境退化、气候变化、持续的贫困以及幻灭感等。 《B模式2.0》中与中国相关且引起关注的内容和观点如下: 一是强有力的新证据证明西方经济模式并不适合中国,日益紧张的石油供应不能支撑中国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布朗认为,以化石燃料为基础、以汽车为中心和丢弃式的西方经济模式并不适合中国。如果不适合中国,那也将不适合印度。同时,在不断一体化的全球经济进程中,各国都在争夺石油、粮食、钢铁等相同的资源,所以目前的经济模式也不适合工业化国家。 布朗进一步认为,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以8%的速度增长,其人均收入将在2031年达到美国目前的水平。在那个阶段,如果中国的人均资源消耗与美国今天的一样,其预计14.5亿人口消耗的粮食将相当于目前世界粮食产量的2/3;纸的消耗量是世界目前产量的两倍;森林方面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如果每4个中国人中有3辆汽车,即美国模式,中国将拥有11亿辆汽车(目前全世界有8亿辆汽车)。为了向如此庞大的车队提供公路和停车场,中国将不得不推平相当于其目前大米种植面积的土地。 布朗认为,与中国资源消耗不断扩张密切相关的是由于世界石油市场快速的变化而产生了新的问题。例如,我们一直关心的油价上涨对食物生产成本的影响,而且更值得关心的是对食物需求的影响。由于我们所吃的任何东西都能转化成汽车燃料,高涨的油价为农产品开辟了一个巨大的新市场需求。那些燃料生产商正在直接与食品加工企业进行着竞争。结果,超市和加油站正在争夺同样的原料及其产品,也就意味着汽车拥有者与穷人在争夺生活必需品。 从这些预测中可以看到,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使中国达到美国的消费水平。中国也帮我们大家意识到,传统的经济模式已经时日不多。 二是中国因稀缺资源引发的潜在地缘政治问题日益突出。 现在整个世界都面临着稀缺资源的地缘政治问题。这在中国、印度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设法获得石油的努力中已经非常明显。未来,不仅是谁将获得中东石油的问题,也将是谁将获得巴西的乙醇和北美粮食的问题。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已经非常严重的土地和水资源压力将随着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增长而变得更加严重。这种稀缺资源的地缘政治问题是“过度利用——崩溃”这种文明模式的一个早期征兆。 布朗认为,这个世界如何去满足中国、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预测中的对粮食、石油和其他资源的巨大需求,将决定着世界如何解决地球被过度利用的问题。低收入的进口国在争夺粮食过程中的结果也将预示着未来的政治稳定性。而美国如何应对中国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及其导致的美国食物价格的升高也将显示出各国应对资源稀缺政治的能力。 在环境退化与破坏对世界经济和21世纪文明造成的影响面前,军事威胁显得黯然失色。新威胁需要新战略。这些新威胁包括环境退化、气候变化、持续的贫困以及幻灭感等。 理想的新经济模式
核心提示:布朗将从传统经济模式向新经济模式的转变称为“环境革命”,并将其与人类历史上的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相提并论。他认为,环境革命与工业革命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依赖于向新能源的转变。而且与前两次革命一样,环境革命也将影响整个世界,由新技术和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所推动。 在《B模式2.0》中,莱斯特·布朗提出了新的经济模式,主要包含3个内容:调整全球经济结构,维持人类文明;大力消除贫困,稳定人口增长;采取系统措施,恢复自然系统。 布朗将从传统经济模式向新经济模式的转变称为“环境革命”,并将其与人类历史上的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相提并论。他认为,环境革命与工业革命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依赖于向新能源的转变。而且与前两次革命一样,环境革命也将影响整个世界,由新技术和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所推动。 首先,新经济模式要调整全球经济结构,维持人类文明。 一是采用清洁能源。布朗认为,应当依据生态规律对全球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以建立新经济。风能、太阳能电池、太阳热能、地热资源、小型水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正在成为世界主要的能源。在欧洲,4000万人现在从风电场获得生活用电。对于美国型的汽车燃料经济,大幅削减石油消耗和碳排放的出路是气电混合动力车。如果对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风电场进行资助以向电网输送廉价电力,就能够以风电供应大部分短途驾驶用电,从而大大减少碳排放和减轻世界石油供应压力。 二是发展功能服务产业和循环经济。与目前以汽车为中心的模式相比,未来的交通体系将更加多样化,广泛利用轻轨、自行车和汽车。其目标是加强移动性,而不是汽车的所有权,促进服务业的大力发展。目前的丢弃式经济也将被综合性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经济所取代,从汽车到电脑等消费品将被设计成可以分解成零件并被充分地循环利用。一次性饮料包装等丢弃式产品将被淘汰。 三是合理应用环境经济手段和自愿性措施。在经济政策方面,布朗在强调市场缺陷的同时,指出应当调整经济政策以 弥补市场缺陷,如减少所得税并提高损害环境行为税,以使市场准确地反映自然资源的价值并为保护环境的各种措施提供资金,这包括在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实施的碳税、垃圾税、资源税、燃油税等。布朗还指出政府应当取消或减少对有损环境行为的补贴,如不可持续能源行业和航空业的补贴等。如果取消这些补贴,将可以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些补贴应当转向有益于环境的活动,如清洁能源、公共交通等。另外,还应当通过政策推广生态标志的应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其次,要大力消除贫困、稳定人口增长。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经济体系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这意味着消除贫困和稳定人口增长,并重建贫穷世界的希望。消除贫困可以加速向小型家庭转变,而小型家庭则又有助于消除贫困。消除贫困的预算中的基本项目包括向基础教育的投资、最贫困学生的学校午餐项目、乡村层面的基本医疗服务以及向全世界妇女提供的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总体上,实现这些目标每年将需要额外支出680亿美元。 三要采取系统措施,建立地球恢复预算。布朗在《B模式2.0》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需要共同建立一个地球恢复预算——用来重新造林、恢复渔业、消除过度放牧、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将水资源再生能力提高到可以稳定地下水位并使河流恢复流动。这些措施的实施每年将需要额外支出930亿美元。” 综合社会目标和地球恢复措施,实施B计划全球每年将需要额外支出1610亿美元。这是一笔巨大的投资,这是为了我们孩子的生存而进行的投资。布朗声称,如果我们不能在衰退开始前建立起一个新经济,这将不是因为缺乏财政资源,而是因为受陈腐观点的制约。 总体评价与建议
核心提示:从警示世人的意义看,布朗的新作对促进世界和中国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率、保护环境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实践有积极意义。但也需要提防其对“中国威胁论”增添论据的负面影响。 从警示世人的意义看,布朗的新作对促进世界和中国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率、保护环境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实践有积极意义。这也是我国正在努力的发展方向。 然而,与过去一样,在布朗的著作中,中国一直是他得出“警示结论”的论据,是教育世界的“反面教材”。其所引用的有关中国现象是事实,但据此推出的未来状况只是一个假设情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没有充分列举中国成功的实践,没有反映中国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新进展。其结果可能是在警示和教育世界和中国的同时,为“中国威胁论”增添作料,与我国“和平发展”的形象不利。难怪有评论认为,中国使世界重新思考其未来经济。 对此,我们首先要本着客观的态度,取其精华,认真研究,吸收其对发展B模式的积极建议,转变我国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努力推动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第二,在初步具备较强综合国力的情况下,我国应在全球多边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等领域逐渐要有所作为;应进一步加强区域环境合作工作,特别是要汲取“松花江污染事件”的教训,重点解决好周边的区域环境纠纷问题,以适应“和平发展”对外战略的要求。第三,加大我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的对外宣传力度,树立积极的环境与发展国际形象。
(作者单位: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来源:http://www.zhb.gov.cn/eic/649096689457561600/20060619/189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