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理论文章 > 正文
优化自然资源配置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017-02-13 902 次

优化自然资源配置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胡德胜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必要基础,是人类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繁荣的物质条件。发展我国的自然资源管理理论,使其成为科学发展观从科学论断通向圆满实现的桥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立足现代科技和信息,前瞻性地界定自然资源的范围。一种自然物品在一国可能不是自然资源,在另一国却可能是自然资源;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不是自然资源,但在不久的将来,却可能成为自然资源。因此,主权国家需要对自然资源的范围予以前瞻性地界定并纳入管理范围,否则,可能造成珍贵或者战略性的自然资源流入他国,或者使将来能够成为重要自然资源的自然物品在其成为自然资源之前已经遭受破坏或者消失。   在自然资源配置中优先考虑社会功能,是维护国家稳定的基本需要。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对自然资源的最低需求,是自然资源社会功能的核心内容,是人权中最低的权利要求内容。国家在自然资源配置中必须将社会功能置于最优先的地位。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才具有最起码的条件和基础。   在自然资源配置中次位考虑生态环境功能,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切实保障。考虑生态环境功能的关键,是要维持生态环境的能够支持国家继续存在和发展的承载能力和限度,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发展的基础。否则,要么产生邻近两代人对自然资源的粗暴掠夺,要么造成他们之间的争斗,不仅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影响国家的生存。   

在自然资源配置中注重经济功能,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繁荣的现实要求。自然资源配置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配置中注重经济功能,一方面要使自然资源能够为国家带来最大的直接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则要促进自然资源开发产业或其后续产业能够带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在自然资源配置中综合平衡各种功能,是强化对内长治久安和对外独立安全的政治需要。多数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地域性以及某些自然资源的时间性,决定了自然资源在很多时候不能同时满足多种功能。这就需要在配置中综合平衡自然资源的各种功能。原则上,应当首先满足社会功能,其次满足生态环境功能,最后满足经济功能。   

在自然资源配置中强化经济杠杆在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以下,必须运用多层次的税收、补贴、资源费、信贷政策等经济杠杆,促进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分配于满足社会功能的自然资源不被浪费,增进配置于经济功能的自然资源更有效率或者循环利用。   

建立健全和完善自然资源的政策和法律,是实现自然资源最佳配置的制度保障。最佳配置的实现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文化需要,有利于社会福祉的提高。但是,自然资源多种功能的实现,要求政策和法律的制度保障。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最佳配置就难以实现。自然资源管理理论既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支撑和互动,也需要它们各自内部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只有这样,科学的自然资源管理理论才能形成,从而深化科学发展观,推动和保障和谐社会建设中各项目标的实现。 (作者系郑州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