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理论文章 > 正文
循环经济与山西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017-02-13 502 次

循环经济与山西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赵海滨 山西财经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2004级研究生

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事关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能源产业又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环境污染问题。这在煤炭开采和相关的炼焦行业发展中尤其突出。如何解决煤炭产业的污染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另外能源对社会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改善至关重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基地。鉴于国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山西能源工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必将继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山西是能源大省,也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之一。经过二十几年的粗放式发展,积累的问题已相当严重。如果再不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寻求集约化的经济增长模式,失去环境依托的经济增长就会后劲乏力,经济大起大落的风险就会加大,经济的较快平稳增长将难以实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山西能源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 

山西非常重要的能源资源就是煤炭,自1978年以来, 山西能源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煤炭工业突飞猛进,国家、集体、个体一齐上的高强度、大规模开发阶段;煤化工工业开始起步,高耗能工业快速增长阶段;煤电并重发展,由单纯输煤向煤电双输战略转变的阶段。山西能源发展战略由浅入深,由不够完整到比较全面。不同阶段的能源发展战略,对山西能源开发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从能源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目前的能源发展战略还不尽完善,没有 将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节约消费、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能源科技进步、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农村能源开发利用、能源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到一定的战略高度,尚未形成与之相配套的宏观调控、管理、运行机制。由此,带来了能源资源回采率低、破坏严重、利用率低、环境问题严重、产品初级化、效益差、运力紧张、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不足等诸多问题。应该在重点搞好煤炭开采、综合加工与高效利用的同时,强化煤层气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能源产品生产与消费结构,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高载能系列产品,搞好能源运输体系建设,加强农村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注重能源开发、加工转化、利用与消费等环节的污染控制,综合利用各种废弃物,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我们先来看看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 山西煤炭资源预测总储量8000亿吨,含煤面积6.48万平方公里,截止1995年底保有储量2586亿吨,占全国的1/4强,其中炼焦用煤1407亿吨,占54.9%;非炼焦用煤1179亿吨,占45.1%。山西煤炭资源品种齐全,质量优良,开采条件好,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与煤炭共生、伴生的煤层气、油页岩、铝钒土、高铝粘土、 陶瓷粘土、耐火粘土、铁钒土等其它矿产资源储量也十分丰富。煤炭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搞好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西已形成煤炭开采、洗选、炼焦、电力、化工等多元开发利用的格局。国家重点煤矿、地方国有重点煤矿、乡镇集体煤矿已占用全省煤炭资源825.8亿吨。1995年,山西原煤产量达3.4亿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的26%;火力发电量达到496亿千瓦时,占全国火电总量的6.1%;机制焦炭产量达到1204万吨,煤焦用洗精煤产量达到4015万吨。山西在煤炭管理、整顿乡镇集体煤矿、取缔私开矿、劣质煤及煤矸石利用、土地复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煤炭综合开发与能源可持续生产仍面临一系列问题: 

第一:开采秩序混乱,私采乱挖,争夺资源纠纷时有发生。据1995 年统计,全省有私开煤矿达2700多个,越层越界煤矿达650多个。 煤炭平均回采率低于国际水平10—20个百分点,国有重点矿实际寿命普遍比设计服务年限缩短20—30%,乡镇集体煤矿吨煤损失资源高达6.6吨。与原煤共生、伴生的矿产资源破坏更为严重。 第二:勘探工作落后,采掘比例失调。在2000 年以前计划开工的项目中,80%尚处于详、普查阶段;国有重点矿掘进率仅66.7米/万吨,不及规定标准(90米/万吨)的3/4。 第三:煤炭资源洗选率很低,加工转换比仅30.88%,转换效率只有78 .49%,原煤在终端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达72.4%,煤炭综合开发程度低。 第四;煤炭优质劣用,浪费严重,大量宝贵的焦煤、 无烟煤被作为动力煤使用。炼焦、电力、煤化工等行业煤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仅土法炼焦每年耗损优质焦煤2000万吨。煤炭开采、炼焦、电力、煤化工等行业的经济效益也很差。 第五:煤炭开采和能源生产造成严重的土地塌陷、水系破坏、 地下水紊乱、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仅国有重点矿区土地塌陷面积达298平方公里,矿井废水排放达1立方米/吨煤,煤矸石堆存量1.6亿吨,其自燃产生的废气排放量达358亿立方米/年。炼焦、电力、 煤化工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十分严重。 面对以上问题,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其中循环经济与山西可持续发展探讨了循环经济学原理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比较适合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现在这样紧迫,我们必须强化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发展清洁生产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成本,发展绿色消费以减少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的破坏,发展新型能源以实现生产方式的彻底超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 理念。循环经济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与传统高耗能、高污染式“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单向流动不同,它要求把经济系统组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转向。其核心就是把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利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结构调整、增加效益。对于面临严重资源环境压力的山西而言,大力推行和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一个新课题。 发展循环经济,让快速增长的GDP变为绿色2003GDP2380上年增长12.5经济高位运行,其中冶金、煤炭、电力等主导行业高速增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3.3%增长49.8%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5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6%,电力生产和供应增长18%源外输量也大幅度增长,全年全省共外输煤炭3吨,比上年增长8%外输焦炭3658上年增长12.1%,33.23比上年 增长9.8%系列数据是山西多年来少有的,但不容忽视的是经济高增长是以资源拉动型的运输经济和粗放型的采掘经济作支撑。中国的能源结构是缺水富煤少油,以煤炭为代表的工业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与高增长结伴同行的是高耗能、高污染。据有关资料显示,山西大气环境煤烟型污染特点突出,TSP、SO2超标严重,大部分城镇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全省排漏的甲烷气占全世界的1/5资源污染严重,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大力推行工业节水新技术,走无害化、产 业化循环之路我国被联合国列为世界13贫水国家之一,缺水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日益加剧的水资源紧缺与经济高速发展这一矛盾?

缺水必须从节水做起,缺水是挑战更是推行节水的机遇。而工业节水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一方面是以煤、焦、铁行业为主的“黑色”经济大量的用水(清洁水)、浪费水(使用效率低)、排水(超标污水废水)、破坏水(污染地下水资源);另一方面水资源枯竭、污染日益严重,全省主要河流达不到功能要求,汾河水八成超过五类水质标准丧失使用功能。缺水与污染成为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关注水,就是关注未来。有关专家指出,如果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从国际水平的平均4降至2,到2010以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山西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新的节水制度,利用新的节水技术,推行节水经济。特别是在煤焦、化工、电力、造纸、钢铁等高耗水行业提高水资源利用 率,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废水处理,走无害化、产业化循环经济之路。“十五”期间,工业节水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这些项目包括:绿色水处理剂、工业节水成套技术以及工业废水回用技术等。对于用水量大的工业循环水而言如果提高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可以大量减少新鲜水补充量和污水排放量,节水效果十分显著,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排污率的高低代表了锅炉水处理技术的总体发展水平。发达国家排污率为5%我国排污率为10%果采用工业蒸汽锅炉节水成套技术项目,锅炉排污率会由10到0.3%节水和减少污水排放量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工业废水回用率的高低则反映了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的发展水平。国外污水回用率达80-90%国工业废水回用率不足10%废水资源化是节约工业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通过采用新技术,在我省节水空间还是很大的,关键是企业要从技术上再提高,有关部门要从政策上再重视,就会取得大的突破和进展。建立循环型、集团化、区域性工业园区,提升企业的 整体竞争力循环经济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先进发展模式,代表了未来工业经济的发展方向,是更高层次上的结构调整。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依靠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生态型发展模式。推行循环经济要建立“点”上的小循环,形成一个以上下游产品连续成链,资源封密的“互联网”;建立“线”上的中循环,以行业为单位,拉长产业链, 使若干企业产生的废物成为下一个企业的原材料;建立“面”上的大循环,以城市(区域)为单元,把城市产业链连接起来,发展循环经济型城市(区域)。通过“点、线、面”的“小、中、大”循环,逐步建立循环型企业,生态型社区,循环型工业园区,最后建成循环经济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最后我想用温总理的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这是山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