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理论文章 > 正文
在保护与开发中寻找和谐
2017-02-05 428 次

在保护与开发中寻找和谐 ——云南历史文化名镇光禄的文脉及保护性开发规划探析

云南省姚安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局党组书记 戴国斌

摘要:光禄古镇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城镇之一,在历史它曾有过显赫辉煌地位。本文对其历史文脉及保护性开发规划进行研究探析,提出要在保护与开发中寻找和谐,推动其更大发展。 关键词:保护性开发 规划 探析 光禄镇 历史文化名镇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积淀的产物。在当前不断推进城镇化和大力培植旅游业的新形势下,如何将历史文化名镇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好,使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姚安县光禄古镇被确定为历史文化名镇后,当地政府随即就与外商达成了开发协议。本文对光禄古镇的历史文脉和保护与开发规划作些粗浅探析,以供政府和开发商参考。

一、沿革及概况

穿越漫长历史烟雨的沧桑古镇 位于姚安坝子西北的光禄古镇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城镇之一,具有悠久历史,灿烂的古代文明和良好的区位。 1、古镇历史。光禄古为滇国地,公元前279年前后庄蹻入滇,即“以兵威定属楚”。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曾在这里的旧城村高陀山筑弄栋城。这是光禄建镇的开始,也是姚安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由统治阶级设置的城池,它标志着地处高原腹地的姚安从此归属中央政权。唐朝的南诏,宋朝的大理国,为统治需要,三番五次扩建城池规模。随开皇十七年(597年)在这里设弄栋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设姚州都督府及嶲州都督府,统辖今滇西、滇东、黔西及川南大片土地和人口。南诏时设弄栋节度,宋大理国段氏改为统失府,元设军民总管府。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是古代历代王朝的治滇重镇,是从内地四川进入云南后,东进昆明,西下大理的必经之地,也是古丝绸之路通往东南亚和印度等地的一个重要节点。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里与整个云南的政治历史,特别是与南诏大理国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曾经沧海,历史巨变,明朝以后这里的历史地位逐渐衰弱,至民国二十一年(1911年)改为建制镇。解放后先后设区,公社等,几经反复。1988年恢复建制镇,2004年11月15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在苍桑中走过了1000多年后又还原了其应有的地位。 2、气候条件。地处东经101°21′,北纬25°33′,海拨1816米,年平均气温15.3℃,降雨量754mm,无霜期232天。 3、区位情况。镇域面积136平方公里,辖10个办事处,64个自然村,15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647人;南距县城12.6公里,距州府楚雄96.6公里,距省会昆明281.6公里,北距四川攀枝花市232.6公里。南永二级路穿境而过。境内居住着汉、彝、回、白等民族,是姚安西北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全县除县城以外的第二大商品贸易集散镇。

二、悠悠历史长河,积淀了小镇深遂的建筑文化元素

由于光禄建镇较早,古代建筑较为发达,积淀了深遂的建筑文化元素。虽已越千年,许多古代建筑早已倾废,但从留存下来的建筑物中仍然能依稀看到这里发达的古代建筑文化。 1、传统民居。也就是光禄古镇的核心地带民居建筑群。主要有呈“坤”字型的旧街道4条及东、南、西、北四关的出镇街道合计共长1020米,面积7568平方米。组合成了古镇的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民居有序地分布于街道两侧,基本上是砖木结构或土木结构,一般有两层,两进或三进,下店上宅或前店后宅。民居中也有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等典型大户民居。街道过去为青石板铺就,解放后大多改为混泥土铺筑。 2、高氏土衙建筑群。高氏土衙建筑群位于古镇西关,与古街区连为一体,包括高氏土衙,姚安路军民总管府旧址和高氏宗祠等。高氏土衙为这里彝族袭职土司高氏家族的土衙门,雄伟壮观,是一栋典型的古代建筑物,其建筑风格堪称一绝,历经风雨侵蚀,依然威风八面地矗立在旧城区。该建筑始建于唐代,后屡修。整个建筑有房屋30余间。这里浓缩了一个显赫家族的兴衰史,是研究土司制度和彝族土司宗族史的一部活字典。土衙的南面是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和高氏宗祠建筑群,呈中轴线对称,其栋宇辉煌庄严,形态各异,雕梁画栋,巧夺开工。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建筑为三重堂古代宫殿式结构;历明清两代,今存正殿五间,进深四间,过厅五间,门厅七间;北厢犹存,南厢已毁。整个建筑群虽有些破旧,但破旧中仍显其历史之悠久和昔日的宏伟。高氏宗祠建于1936年,是姚安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中西和壁的法式建筑物,是供奉高氏祖先牌位的祠堂。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前面有古戏台和古戏楼。 3、龙华寺。龙华寺又名卧佛庵,始建于唐天佑年间(公元904—907年),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系古代宫殿式建筑群,除大雄宝殿、两厢、过厅、钟鼓楼和走廊外,还有两耳、两轩、圆通楼等大小房屋110余间,分前后四院。建筑庄严雄伟,殿宇参差,楼阁相连,走廊曲折,各占地势,檐牙高啄,钩心斗角,规模宏大,非常严谨,是姚安乃至于云南留存较早、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4、三丰祠。三丰祠座落在龙华寺以南20米的山坳中。清光绪年间建。为四合院建筑,有正殿三间,两厢四间及祠门,可作为龙华寺建筑群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绵长历史文脉,展现着古镇不衰的魅力特色

光禄古镇文脉悠远,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古代政治中心地位突出。文化和政治一直是古镇不衰的魅力和特色。 1、风水理论选址的典型。我国古代为适应农耕文化时期人们生产、生活需要,在村镇规划选址过程中,创立了一套完整严格的理论体系。认为山体是大地的骨架,山体来脉高昂,一个地方才有气势;水域是万物生机的源泉,没有水人类就不能生存和发展。只有山环水抱才是“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传统城镇规划选址的理想模式是枕山、环水、面屏、向阳。古人对光禄古镇进行规划选址布局时就是按这些思想进行的。古镇座落在光木山麓的缓坡上,座西北面东南,有利于排水和向阳。背靠高昂起伏的光木山作为祖山;左面有山脉悠长的小邑后山作为左护;右面的右护高陀山受姚安坝子地势所限山脉短促,古人在山上建有高陀山塔来弥补,该塔俗称白塔。故民间又将古镇称为白塔街。在光木山与高陀山之间有大康郎箐,常年溪水不断,经古镇流入进入蜻蛉河,虽解决了古镇用水,但按山环水抱的要求有缺口,显得不完整,古人又在大康郎村后建有矣保山塔以之弥补。镇前面有蜻蛉河流过,从小邑后山和对面班刘后山交错处流出,在镇上看不到河水流去的地方,是天然的紧锁水口。同时,选址时镇前面是开阔水域,达到了面水的要求。(古时赵家丫口凿开前,镇前面的草海,江尾一带为湖泊和草地)。对面有高大的班刘草海后山为案山和朝山。古镇处在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里,周围巍峨起伏的山峦合围着万倾良田,山麓或田野之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村寨,自成了一个山环水绕,自成体系的完整环境格局,可以说光禄古镇是按传统风水选址理论进行布局实践的一个典型实例。 2、历史名人辈出。光禄自古名人辈出。有“九爽七公八宰相,三王一帝五封候”和“一门五举子,三步两道台”之誉。这里的高氏不仅是姚安著名彝族袭职土司,而且还长期担任南诏大理国的国相。高升泰在大理国王段氏避位时一度被拥为帝。出过高泰祥、高耀等著名人物。赵,马两大姓仅隔几步之遥,分别出过赵子骧,马驷良两位浙江道和山西道的道台。特别是明末清初彝族土司高雪君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一生著书81部,成为当时云南著名思想家。被史学界誉为与内地大家“顾炎武、黄宗曦、颜元、王夫之”五氏并列齐名。民国画家赵鹤清集诗,书,画和园林设计于一身,是当时驰名全滇的著名文人,现昆明许多地方还有他的墨迹和作品,其代表作《滇南名胜图》在台湾公开出版发行。 3,古代政治中心地位突出。光禄是历经唐、宋、元、明、清以来统领姚阳大地的历代高氏彝族土司的封地采邑。从汉朝在这里设置第一个统治阶级的城池开始,随设弄栋总管府,唐设姚州都督府及嶲州都督府,南诏时设弄栋节度,宋大理国时设统失府,元朝设军民总管府。作为古代政治中心的历史地位十分突出。 4、文物古迹众多。光禄古镇文物古迹较多,主要有汉弄栋县城故址,土主祠,送子娘娘殿,龙王殿,斗母阁,玉皇阁,观音阁,文昌宫,至德寺,高雪君铜锤像,飞来石等,历史文化积淀比较深厚。 5、佛文化发达。龙华寺是云南最古老的名刹之一。不仅寺宇建筑恢宏,而且佛教文化源远流长,比较兴盛发达。早在唐代这里就是滇中地区佛文化中心,长期以来一直是三姚地区重要的佛教胜地。特别是明,清时期,这里宗风大盛,常住僧众就达700多人,十分兴旺。时至今日,到这里敬香和旅游的香客依然很多。 6、民族文化纷呈。由于古代地处交通要道,各地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因此,民族民间文化十分丰富。主要有姚安坝子腔、牛歌、栽秧调等。最著名的是民族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初八 “龙华会”。 “龙华会”起源很早,明清时期就已有相当的规模。有诗描绘当时盛况说:“岁岁早春天,寻春到佛前。二月初八日,游人万万千。喜涟涟,相约飞凤山头见”。目前,“龙华会”已被确定为全县性的法定民族传统节日。每年二月八都有数千客商和本地及周围临县的数十万群众云集光禄,欢度传统民族节日,开展旅游,经贸和观光活动。这里还是姚安花灯的发源地,从清乾隆年间起就有唱灯组织。花灯剧目繁多,主要有《小邑拉花》、《夫妻花鼓》、《老皮怕婆》等。

四、寻找和谐,对古镇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历史文化名镇是前人留下的一笔珍贵财富,是物化了的历史和文化。在今天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好这笔遗产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又要把这笔遗产保护好,完整地留给后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开发各地有各地的情况。就光禄古镇的保护性开发规划,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古镇开发与保护的规划。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同时也是古镇保护和开发的龙头,高水平的规划是做好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前提。要确保古镇的保护和开发顺利进行,就必须有科学合理,高起点的总体规划和与总规相配套的专项规划。在规划中要坚持原真性、完整性,保证历史停息的真实性。要尊重历史,使保护对象成为不同时代发展的记录;具有识别性,保证区域内一定规模建筑风貌的完整;同时,也要创新思维,赋予保护性规划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体现时代性。另外还要从本地地域发展的战略出发,从未来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来进行,突出地方特色,体现自身特点,具有超前性。确保古镇规划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能适应时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总之,要进行古镇保护性开发,首先必须做好规划工作,保证保护和开发严格在科学规划指导下进行。 2、重视文物古迹的保护。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是一个城镇的重要内涵,也是一种难得的资源。光禄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但由于岁月苍桑变化,许多文物遭到严重破坏,有些古迹已荡然无存。保护好现存文物古迹是保护古镇历史文脉的关键,是发展旅游,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确保古镇保护性开发成功的基础。要把文物古迹的保护作为保护性开发的一项重点,对现有文物古迹进行分类指导,切实加强保护,以确保古镇文脉的延续。 3、恢复象征性标志建筑物。每个特色城镇都有自己的象征和标志。标志性建筑物是一个地方的窗口和门面。特别是历史文化名镇,象征性的标志建筑物对提升自身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光禄古镇最具象征意义的建筑物是原建在高陀山上的白塔。该塔虽已倾废,但至今群众依然把古镇亲切地称为白塔街。因此,要结合古镇的开发建设,有选择性地恢复高陀山塔,矣保山塔和南关牌坊等能体现本地形象的标志性建筑物,以此提升古镇形象。 4保护和开发好老街区。位于古镇中心的“坤”字型老街区,是整个古镇的核心区域,也是光禄能成为历史文化名镇的基础要素之一,应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妥善对其保护和开发利用。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对这些特色民居建筑进行认真保护。二是针对这些民居建筑由于建成时间久远,有的超过了使用年限,开始损坏和倾废的实际。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整个街区进行整修,对近年建设的少数现代装饰和建筑该拆除的坚决拆除。恢复古镇原有特色风貌。三是按现代城镇的要求,完善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适应现代生活要求。四是按建设古镇旅游步行街的要求,对街面进行整修,将人民公社时换上的水泥街面还原成原有的青石板街。尽力将老街区建设成为古韵味浓郁、特色明显、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古镇中心区,充分展现古镇自身的特色。 5、着力做好重点古建筑的修复保护和开放。光禄由于其长期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治中心,除传统民居外还留下了许多不同时代的官方建筑,如姚安路军民总管府、高氏土衙、高雪君祠、古戏台等。这些古代建筑不仅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而且也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均为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建筑当中,有的尚保存完好,有的因年久失修,已开始部分损坏。要结合古镇的保护性开发,进行分类指导,该保护的保护,该维修的维修,具体是保护好高雪君祠、对姚安路军民总管府、高氏土衙进行维修,恢复古戏台,并将这些古建筑作为景点对外开放。 6、弘扬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民间文化是一个地区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留存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文化“活化石”。要利用这里民族民间文化十分丰富的优势。努力将光禄古镇打造成为云南花灯艺术基地和名符其实的“花灯之乡”。把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作为发展古镇旅游的一个重要内容,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把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发展。 7、做好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光禄古镇曾经是一个水源充裕、青山环抱、林茂粮丰、气候宜人,非常符合古代风水理论要求的风水宝地。但随着人类活动的无限扩大,致使生态大环境和市政小环境遭到了很大破坏,导致古镇失去了过去秀丽的风彩。因此,要恢复往日怡静的风姿,就是要认真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和市政环境的治理。一要着力抓好生态大环境的建设,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重点要加快周围面山的绿化工作,做好水源保护。二要加强市政环境的整治,针对目前古镇环境条件差,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都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的实际,加大建设和整治力度,拆除电线杆随意竖立,电线电缆乱拉,各种标牌乱挂乱贴等造成游人视觉污染,破坏古镇景观的设施。三要加强绿地、绿化和水源建设,努力恢复古镇小桥流水的历史风韵。 8、抓好古镇特色旅游发展。古镇保护性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特色是发展的灵魂,要以古镇与旅游为突破口,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特色”二字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古镇作为古代政治中心,古建筑物多,古代文化发达,文物古迹丰富,民族文化纷呈的优势,即要弘扬特色,又要坚持创新,开辟符合自已特色的旅游项目来吸引游人,推动古镇特色旅游业的更大发展。努力通过保护与开发的实施,使古镇的旅游上一个新的台阶。 9、科学合理地进行新区开发。发展是城镇建设和古镇保护永恒的主题,作为历史文化名镇,如果只囿于原有规模的保护,不抓新区开发,就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要使历史文化名镇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保持并不断焕发古镇的特色和魅力,就必须既抓保护又抓发展。就光禄古镇而言, 就是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既使其显示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又不断适应发展的需要,在抓好保护的同时,有序地进行新区开发,走既利于保护,又利于发展之路。目前光禄古镇的新区和旧区已由通往龙华寺的大马桑街分为两部分。可在南面的新区内规划布局政务、商务、学校、医院、商业街、市场等现代城镇设施,将影响旧区保护的单位移到新区发展。在新区开发中要认真规划,科学布局,既体现时代气息,又保证新区特色与古镇风貌的一致。历史文化名镇的新区是自身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既没必要一味仿古,人为地制造假古懂,但也要注意与古镇风貌特色的协调。 10、和谐有序地组织居民参与。居民是古镇的主人和做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必须依靠的主体。要保证保护和开发成功,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要加强古镇历史价值的宣传,提高居民的自豪感。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规范居民行为,提高古镇的文明程度。同时,要通过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加速旅游业的发展,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调动居民主动参与古镇保护和投身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束语

历史文化名镇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前人留给后人的资源和财富。古镇保护与开发核心问题在于既保持原汁原味的特色风貌,又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开发与保护是相互依存和不可分割的统一概念,既不能墨守成规,限制开发,阻碍发展,也不能因开发而毁坏历史,割断古镇的历史文脉。对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开发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原则,寻找平衡和结合点,正确处理两者间的辩证关系,努力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光禄镇文史资料汇编》,光禄镇人民政府和姚安县旅游局编。2003年7月。 2、《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项目楚雄州姚安县小城镇建设申请报告》,姚安县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局和姚安县光禄镇人民政府合编,2000年3月。 3、《姚安县文物志》,姚安县博物馆,1986年3月。 4、《古今风水学》,王乾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版,昆明。 通联:云南省姚安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局 邮编:67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