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0日的下午,春风送暖。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40周年所庆迎来了一次特殊的活动。在校师生在446会议室热烈欢迎一批尊贵的客人——江苏省第三批援鄂医疗团的部分代表,并与他们进行座谈。参加此次座谈会的有医疗团代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晁亚丽医生、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文龙护士、以及武汉本地医护人员代表武汉亚心医院李颖医生、武汉市患者代表陈晓红女士,我所所长秦天宝教授、李广兵副教授、虞楚箫副研究员及部分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等。
秦天宝教授首先对各位医护人员和患者代表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他对各位援鄂抗疫医护人员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的巨大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秦天宝教授
座谈会上,与会代表结合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切身经历进行了真挚的交流和互动,进行了一场生动而感人的爱国主义和职业道德教育。一年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四万余名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用血肉之躯共同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一年后,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到常态阶段,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复学,安全有序欢乐的生活重回祖国大地。回忆往昔,温暖与感动涌上心头,那些至暗时刻追光前行的身影至今依然令人肃然起敬。
晁亚丽医生
晁亚丽医生简要介绍了江苏省第三批援鄂医疗团队的基本情况,并回忆了在武汉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时的整个过程。她谦虚地表示,她们不是英雄;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理应毫不犹豫,挺身而出。
张文龙护士
张文龙护士深情地忆及自己在妻子的支持、家人的叮嘱下义无反顾地报名前往抗疫一线的过程。来到武汉后,他立即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工作当中。他坦诚表示,当时每天下班回到宿舍之后,回想到未知的病毒,多少还是有些紧张和害怕;但是第二天一走上岗位,就把这些担心都忘记了,甚至比在本地工作时更加积极、更为认真、更有激情。他讲到,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就要尽己所能,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李颖医生
来自武汉亚心医院的李颖医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不幸感染了病毒,她以医生、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三重身份动情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由于早期医疗物资匮乏,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着实很辛苦。每位医护人员都尽心尽责,患者们也非常体谅医护人员的感受,正是这种相互信任才使得医护人员之间、医患之间、患者之间可以并肩作战度过这段困难时期,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战友情。
陈晓红女士
陈晓红女士是武汉市第一个从所在院区ICU病房中康复痊愈的患者。她满怀感恩地谈到,当时家里有三人感染,分在三个医院救治。但援鄂医生们的鼓励给了她抗击病情的巨大信心;众多医护人员长达18天的日夜护理和悉心照料,使她痊愈出院。她以自身经验告诉大家,医疗团队治疗和护理方法得当,身体没有任何后遗症,在此对抗疫医护人员再次表示诚挚的谢意。
听完与会代表的发言,秦天宝教授表示爱国主义不是空泛的、抽象的,是生动的、具体的。各位代表的亲身经历让他颇为感动,深受教育。他认为,每个人都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危急关头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抗疫医护人员逆行援鄂更是英雄之举。希望自己以及所有的师生能够在受到精神鼓舞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作为教师,就要承担自己应尽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认真负责指导和帮助学生。作为学生,当下就要抓紧在校的宝贵时间,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未来在从事法律实务工作时,要坚守法律人的良知和底线,守护公平正义。
李广兵副教授
李广兵副教授表示,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家属,特别理解医护人员的辛苦与忙碌。他讲到,作为中共党员应当向他们学习,真正做到在危急关头冲到前面,舍小家为大家,在平凡之中做出不平凡之事。李教授表示,各位代表分享的故事和他自己的经历,让他充分体会到,此次成功抗击疫情离不开举国体制的显著优势、各行各业的协力同心和普通百姓的支持配合。
座谈会现场掌声不断,在场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无不为我国伟大的抗疫精神所动容,纷纷起身向抗疫医护人员致敬。有的同学表示,虽然之前通过其他途径看到很多抗疫故事,但现场接触后还是非常感动。有的同学说,听到医护人员的故事,才深刻体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无非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抗疫英雄们为榜样,刻苦学习、拼搏奋进,成为对党、对人民、对社会有用之人,“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座谈会最后,秦天宝教授将武汉大学精心准备的抗疫纪念徽章转赠给各位医护人员和患者代表,并再次感谢他们应邀来珈做客并参加此次座谈会。各位医护人员和患者代表也感谢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对他们的主动邀请和热情接待,并给了他们一个与在校师生分享交流的难得机会。座谈交流结束后,与会代表和我所师生一起合影留念。
近年来,我所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结合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研究所要求各位老师既要当好授业解惑的“经师”,更要当好为人师表的“人师”,把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把人才培养和立德树人有机结合,相互配合,形成协同效应。本次座谈会就是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丰富和优化教研资源的一次重要尝试,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真心喜爱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