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基地新闻 > 正文
于文轩:漫谈环境法学研习的爱与哀愁
2019-09-26 1538 次

2019年9月20日晚,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九十四讲在法学院325教室开讲。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了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于文轩教授,讲座的主题是“环境法学研习的爱与哀愁”。

本期讲座由我所副所长柯坚教授主持,福州大学法学院沈跃东教授、我所陈海嵩教授、部分参加2019年全国博士生论坛的高校代表和我所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柯坚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于文轩教授的学术成果与实践经历,并对于教授应邀来珈做客“珞珈环境法讲坛”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本次讲座主题十分新颖,对年轻一代环境法学研习者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此次讲座对环境法学的研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柯坚教授

于文轩教授首先对受邀参加珞珈环境法讲坛表示感谢。他以“生物安全”的议题为例,阐述环境法学具有研究目标的综合性、研究领域的复杂性等学科特性。于教授认为,环境法研习的第一要义是动力,并结合自己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的经历说明挖掘学术兴趣的重要性。

于文轩教授

接着,于教授对环境法的研习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他指出做学术研究应当培养问题意识,具备一定的学术敏感性,强调建构论文体系时要“明眸善睐”,避免“顾左右而言他”,做到文题相符、结构清晰。另外,于教授通过列举“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效率价值理论”在生物安全立法中的应用,并结合环境法的学科特性,倡导将相邻学科思维应用于法学研究范畴,促进环境法学研究学术品性的提升。

最后,于教授简要的阐释了学术论文对于规范的要求。他以语言规范为出发点,联系自身从事编辑与翻译的工作经历,认为论文写作要避免译文化与口语化,保持生动性,特别指出学术研究的精髓在于交流,鼓励研究者坚持运用法学共同体认可的概念、表述与观念。

随后,福州大学法学院沈跃东教授、我所柯坚教授、陈海嵩教授分别就本次讲座进行了精彩而愉快的与谈。沈跃东教授认为环境法学科是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新兴学科,环境法学研究应立足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柯坚教授指出选择专业方向涉及人的志趣与原动力,做学术研究应当从内心出发。陈海嵩教授认为环境法研习要既要理论分析,又要兼顾实证研究。在场博士生和硕士生就环境法学的研究路径、中西方话语体系的融合等问题进行了积极而热烈的交流。

讲座最后,我所柯坚教授为于文轩教授颁发证书,感谢于文轩教授应邀来珈做客“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九十四讲”。本次讲座在温馨轻松的氛围中顺利结束。

柯坚教授为于文轩教授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

于文轩教授系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委员会常务委员,曾于2011―2012年度对美国联邦环境保护署和美国佛蒙特法学院进行了学术访问。迄今,于教授主持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教育部、司法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单位委托的课题研究30余项,发表了学术论文100余篇,专著5部,译著1部。

撰稿人:李良识

珞珈环境法讲坛(Luojia Lecture Series on Environmental Law)是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主办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讲坛秉承“法理与实务兼顾、权威与前沿并重”的宗旨,邀请国(境)内外环境法学理论权威和实务精英对环境法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精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