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响应“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家战略,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环境法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先后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主要包括六场高水平学术会议(含珞珈环境法论坛两期)、十四期珞珈环境法讲坛以及一回珞珈环境法茶座等系列学术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积极影响,展示了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的学术影响力和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小编特此汇总2024年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主要学术活动,以飨读者。
珞珈环境法论坛
Luojia Forum
on Environmental Law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
气候诉讼特刊研讨会
2024年2月9日,由我所主办的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英文缩写“CJEL”,中文名为“《中国环境法学刊》”,ISSN:2468-6034)气候诉讼特刊研讨会通过zoom会议平台于线上举行。《中国环境法学刊》于2023年12月出版了气候诉讼特刊,刊载了由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萨宾气候变化法律中心气候诉讼同行评审网络的同行评审人专门撰写的论文。本次研讨会由我所研究员、特刊编辑Otto Spijkers主持,旨在对特刊及论文进行简要介绍和研讨交流。来自中国、澳大利亚、阿根廷、日本、南非、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我所所长、《中国环境法学刊》共同主编秦天宝教授参加本次会议并发言。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明《中国环境法学刊》的学术质量获得了国际学术界认可,刊物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环境法学科建设实力、促进中国环境法学国际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届“中瑞全球可持续治理研讨会
(Sion-Swedish Colloquium on
Global Sustainability Governance)”
2024年3月18日至19日第一届“中瑞全球可持续治理研讨会(Sino-Swedish Colloquium on Global Sustainability Governance)”暨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论坛第二十九期在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隆重举办。本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瑞典隆德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商贸法系以及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国际环境法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来自瑞典外交部、瑞典驻华大使馆、瑞典隆德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瑞典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代表处武汉办公室、中国生态环境部、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所、厦门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北京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以及武汉大学的中外专家学者齐聚珞珈山,围绕实现碳中和的全球治理路径,共话全球合作。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全体博硕士研究生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继2023年8月我所师生访问隆德大学后中瑞学者进一步合作的成果,不仅实现了环境法学前沿话题的交流分享,更为中外环境法同仁提供了一场增进了解的友谊盛筵。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一向注重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汇集中外专家学者智慧,助力全球环境治理。同时,本次研讨会也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有利于拓宽国际视野、启发学术思想,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
国家公园司法保护研讨会
2024年8月16日,我所联合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举办的“国家公园司法保护研讨会”在成都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旨在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行业协会与行政、司法机关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会议聚焦于如何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增强执法监督、推进环境司法及促进公众参与等多重举措,切实加强国家公园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进而为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石。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国国家公园的司法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更为高校与行政、司法机关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未来,各方将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为实现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目标而不懈奋斗,为加强国家公园法治保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贡献法治力量。
期刊编辑、作者座谈会
2024年9月11日,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CJEL,中文名:《中国环境法学刊》)期刊编辑、作者座谈会在法学院 325 会议室召开。本次座谈会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主办,旨在对CJEL期刊及论文进行简要介绍和探讨交流,为期刊编辑、作者搭建分享和学习的平台。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英国雷丁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兄弟院校的老师同学们及我所师生参加了此次会议。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明《中国环境法学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环境法学科建设实力、促进中国环境法学国际化繁荣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第十届全国环境法博士生论坛
金秋时节,凉风拂人心气爽;珞珈山下,英才共聚谱新章。时序更迭,岁月不居,十年弹指一挥间。9月12日至13日,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和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共同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武汉大学《环境法评论》协办的第十届全国环境法博士生论坛在武汉大学隆重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兄弟院校以及武汉大学的专家学者和四十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同聚一堂,围绕本届论坛主题“构建中国自主的环境法学知识体系”展开学术交流,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助力。
中国碳市场司法实践进展研讨会
2024年12月6日,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共同主办的“中国碳市场司法实践进展研讨会”在武汉大学法学院325会议室举行。本次研讨会聚焦中国碳市场的法治建设议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倡导的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化环境法学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进而为中国碳市场的构建与运行提供宝贵的司法智慧与实践指导。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为我国碳市场的司法实践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更为高校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实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通过深入的专题报告和圆桌讨论,会议为参会者提供了一个多角度、跨学科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对中国碳市场司法实践的理解和认识。
珞珈环境法讲坛
LuojiaLecture Series
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五十七讲——刘竹梅
2024年3月17日下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五十七讲“中国环境资源司法的发展与展望”在法学院120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原庭长刘竹梅主讲,本次讲座由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冯果教授主持,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张乐喜庭长、湖北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谭铁军主任、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教授与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博士生、硕士生和法学院其他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刘副会长从环境资源审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新时代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理念、环境资源审判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环境资源司法尚存在的问题、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介绍。刘副会长在讲述具体理论和现象时,结合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具体案例进行介绍,加深了与会师生对于中国环境司法现状的理解。随后,与会师生就“生态赔偿技改抵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现场气氛轻松愉快,与会师生收获颇丰。
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五十八讲——Luc Lavrysen
2024年4月8日下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五十八讲暨“珞珈法学全球云课堂”系列线上名家讲座第二期“气候法:国际和欧洲视角”(Climate Law: International and European Perspectives)讲座通过zoom平台于线上举行。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比利时宪法法院院长、根特大学环境与能源法研究中心Luc Lavrysen教授主讲,由武汉大学韩德培讲席教授、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首席专家Ignacio de la Rasilla教授主持,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国际交流部部长秦天宝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刘冰雨副教授与谈。来自武汉大学环境法所、武汉大学法学院及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广大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Luc Lavrysen教授结合理论与实践,从气候问题的紧迫性、国际法对气候问题的回应、欧盟的气候立法进程及最新动态三个角度,进行了主题为“气候法:国际和欧洲视角”的分享。随后,与会师生就“欧盟碳减排目标”“气候难民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于推动环境法研究的国际化进程、促进全球环境治理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五十九讲——Stefan Weishaar
5月8日下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五十九讲“Carbon taxes Experiences in Europe (欧洲的碳税实践)”在法学院325会议室开讲。本次讲坛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国际环境法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有幸邀请到了荷兰格罗宁根大学Stefan Weishaar教授进行主讲,由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谭秀杰副教授主持,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刘静副教授与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博士生、硕士生和法学院其他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Stefan Weishaar教授就欧盟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欧盟法在成员国内的直接法律效力、欧盟法与成员国法之间的适用位阶、欧盟碳税的有关重要制度、在欧盟层面确立碳税制度的障碍等内容进行分享。与会师生就“碳税和能源税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讲——Stefan Weishaar
5月9日下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讲“EU ETS – an evolutionary story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一个演进的故事)”在法学院325会议室开讲。本次讲坛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国际环境法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有幸邀请到了荷兰格罗宁根大学Stefan Weishaar教授进行主讲,由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蒋小翼教授主持、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刘静副教授与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博士生、硕士生和法学院其他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Stefan Weishaar教授从气候变化的背景,气候变化国际立法的历史和欧盟采取的气候变化行动,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启动时间、涵盖的设备、人员和行业三个方面对“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一个演进的故事”这一主题进行详细介绍。与会师生就“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其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一讲——Stefan Weishaar
5月10日下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一讲“Smart Instrument mixes in climate policy: A Law & Economics Perspective(气候政策的智能工具混合:一个法律和经济学的视角)”在法学院325会议室开讲。本次讲坛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国际环境法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有幸邀请到了荷兰格罗宁根大学Stefan Weishaar教授进行主讲,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刘静副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谭秀杰副教授与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博士生、硕士生和法学院其他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Stefan Weishaar教授就从法律和经济的视角探讨如何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环境问题中的交易成本、不同工具在处理环境问题时的作用机制与各自的优缺点等内容进行了分享。与会师生就Stefan Weishaar教授讲座中展示的经济学图表等展开提问,现场气氛热烈,讨论充分。
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二讲——Coraline Goron(高丽娜)
2024年5月17日下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二讲“Environmental Public Communication on Weibo (微博上的环境大众传播)”在法学院325会议室开讲。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昆山杜克大学CORALINE GORON(高丽娜)助理教授主讲,本次讲座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纪莉教授主持,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虞楚箫副教授与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博士生、硕士生和法学院其他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
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三讲——金伟
2024年6月4日上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三讲“流域综合治理下的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湖北省水利厅政策法规处四级调研员金伟主讲。金伟调研员剖析了水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协作的重点领域、协作机制,就如何高质效办好涉水环境保护公益案件、更好加强水行政执法检察公益协作进行了分享。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博士生、硕士生、法学院其他同学和武汉市公益诉讼检察干警参加了此次活动。
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四讲——许思佳
2024年9月10日下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四讲“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执法实务谈”在法学院446会议室开讲。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上海海关许思佳副处长主讲,本次讲座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虞楚箫副教授主持,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刘彤彤副研究员与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博士生、硕士生和法学院其他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
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五讲——Michael Faure
2024年9月11日,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五讲“环境刑法的行政独立性”在法学院325会议室开讲。本次讲坛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国际环境法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有幸邀请到了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法学院Michael Faure教授进行主讲。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刘静副教授担任本次讲坛的主持人,来自英国雷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兄弟院校的老师同学、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全体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六讲——李显冬
2024年10月14日晚,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六讲暨伟博法律大讲堂第四十六讲“《矿产资源法》修订之观察”在法学院120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坛由武汉大学宪法与法治国家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北京市伟博律师事务所共同主办。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聘教授李显冬教授主讲,由武汉大学法学院孟勤国教授主持,苏州大学法学院王克稳教授、天津大学法学院郭志京副教授与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博士生、硕士生和法学院其他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
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七讲——郝海青
2024年10月15日上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七讲“国际气候变化法框架下透明度机制的发展、困境及应对”在法学院446开讲。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青岛大学法学院教授、全球治理与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郝海青主讲,本次讲座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主持,北京德恒(武汉)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恒敏、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周琛、北京德恒(武汉)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炳录、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副教授虞楚箫与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博士生、硕士生、本学期参与国际环境法课程学习的同学和法学院其他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
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八讲——卢义颖
2024年10月30日晚,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八讲“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概谈——从民法典绿色原则谈起”暨“检察进校园”系列活动第七讲在法学院217B开讲。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云南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卢义颖副主任主讲,武汉大学法学院诉讼法教研室主任占善刚教授主持,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刘静副教授与谈。活动吸引了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博士生、硕士生和法学院其他同学的积极参与。
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九讲——江必新
2024年12月10日下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六十九讲暨伟博法律大讲堂第五十讲在武汉大学法学院举行,湖南大学法学院江必新教授应邀以“健全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为题主讲。讲座由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秦天宝教授主持,武汉大学法学院秦前红教授和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教研室师生参加讲座。江必新指出,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认为宪法全面实施制度体系具体包括宪法的直接实施制度、宪法的间接实施制度、宪法的保障制度和救济制度等方面。江必新同在场师生就宪法实施的具体方式、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审查、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关系,以及宪法实施如何回应科技进步产生的挑战和机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七十讲——徐祥民
2024年12月20日上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七十讲“作为环境法学基本范畴的环境保护“在法学院446会议室开讲。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徐祥民教授主讲,本次讲座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李广兵副教授主持,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刘静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胡中华教授与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博士生、硕士生和法学院其他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徐祥民教授的讲座深入探讨了环境保护作为环境法基本范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强调了环境保护不仅是对环境损害的应对,更是一项伟大的人类事业,涉及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复杂关系。与会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向徐祥民教授提问并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珞珈环境法茶座
RIEL Alumni Salon
珞珈环境法茶座第五十回——黄文娟
4月2日晚,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茶座第五十回“分享工作感悟、探索职业成长”在法学院115教室开讲。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邱隘人民法庭副庭长、文娟工作室负责人、四级高级法官、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2007届硕士研究生黄文娟主讲。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法学院选修法律职业规划课程的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