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春
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两江中心”)成立于2010年初,并于2011年8月正式在重庆市民政局登记注册,是一个致力于改善本地环境,削减污染的行动型环保组织。作为一个新成立不久的地方性环保组织,两江中心在组织发展、人力资源、资金等方面都不具备规模上的优势,但其注重自身专业性的发展,定位为一个专业型环保组织。
重庆地处长江中上游,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穿重庆市,重要支流嘉陵江于重庆主城区汇入长江,次级河流水网密布,纵横交错于重庆的山地峡谷。重庆位于三峡库区,重庆的水污染程度对于库区及中下游的水环境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两江中心把防治工业水污染作为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并发展出一套完整有效、可持续的工作策略和问题解决模式。
1.系统有效的工作策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两江中心工业水污染防治基本工作流程:1)污染源调查、检测、取证;2)向环保部门提交调查、检测、取证报告;3)督促环保部门开展企业污染调查和行政执法工作;4)持续跟进企业整改进程和效果,确保实现持续达标排放。
案例1:重庆民丰化工老厂区“六价铬渗滤液治理”过程性监督案例
重庆民丰化工厂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主要从事铬盐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由于历史原因,工厂坐落在长江三峡库区的嘉陵江边,由于工厂布局不合理,加之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产生的上百万吨工业废渣(含强 致癌物质:六价铬(Cr6+)堆放在江边。渣场经雨水冲刷及地表渗透扩散排入嘉陵江,严重影响到重庆主城区几百万人的饮水安全,威胁到长江三峡库区的水环境。该厂曾在2003年被中央媒体曝光,被列为当年国内十大污染案之一。2008年10月,政府和企业投人巨资将重庆民丰化工搬迁至重庆潼南。
该厂已经生产了五六十年的铬盐,因为长期堆放铬渣和排放污水等问题,导致该地区的土壤已经被严重污染,渗滤液常常随着暴雨浸入地下水或者流入江河。对于一个已经搬迁的工厂,其实之前并没有引起两江中心很大的重视。2010年9月14日,两江中心在Google Earth上进行例行工厂检索的时候,发现该厂区外嘉陵江河岸呈现典型的六价铬黄,Google Earth图片拍摄于2009年9月,而当时该厂已经关闭搬迁,说明该厂搬迁后仍在向嘉陵江排放六价铬废水。经过详细的调查,污染源就是工厂搬迁后留下的100亩被铬污染的土地。
2010年9月15日,在发现污染的第二天,两江中心即到现场取样调查,4天后收到了来自重庆市地质矿产测试中心的检测报告,数据显示六价铬为28毫克/升,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0.5毫克/升,这个数据已经超标了55倍。
收到报告的当日,两江中心联系了重庆市环保局和沙坪坝区环保局。当天下午,沙坪坝区环保局和两江中心一起到现场调查,重庆民丰化工已经对现场用硫酸亚铁进行了临时处置。9月26日,两江中心应重庆民丰化工的邀请到现场查看渗滤液处置情况,当时在厂区挖了临时渗滤液收集池,收集渗滤液后抽回到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放,并承诺将尽快对厂区堤坝进行堵漏维修,避免六价铬废水进入嘉陵江。
2011年4月,三峡库区放水后,水位回落,两江中心回访调查重庆民丰化工堤防渗漏治理情况和效果,发现还未进行有效治理,六价铬废水仍然四处横流,同时还看到在退水之后形成的河岸水潭中,泡在“黄水”里面的死鱼。两江中心再次取样后,马上将问题反馈给重庆市环保局。
2011年4月底,工厂开始投入100多万对渗漏进行工程化治理,主要对大坝进行堵漏。两江中心对此次治理提出了几点建议,得到环保部门的认同。一是查找漏点要彻底;二是治理过程中挖出的废水和被污染的土壤不能倾倒入嘉陵江,必须边挖边处置;三是要对治理公司和工人进行安全教育,避免直接接触造成的身体损伤。
2012年2月,两江中心带领公众志愿者再次回访该工厂,发现堵漏工程仍旧没有达到彻底堵漏的效果,仍能看到有黄色的六价铬废水流入嘉陵江。在和市环保局通报情况之后,两江中心明确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要对大坝渗漏进行彻底的工程治理,二是在大坝周围设置警示标志。这两项要求得到及时的回应,不仅警示横幅在几天后就悬挂出来,而且堵漏工程也再次启动。这次耗资500万元的堤防治理工程,由四川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承建,重庆江河工程建设建立有限公司进行监理。
在两江中心2012年4月的回访调查中,堤防治理工程已经开始,工程已经沿着堤防大面积开挖,正在建设渗滤液收集沟和收集井。但在5月重庆持续大雨之后,因为水量较大,正在进行堤防治理工程施工的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擅自将工程基坑中的含铬废水抽排入嘉陵江,抽排使用4台直径为8公分的潜水泵,使大量含铬废水进入嘉陵江。
于是两江中心再一次致电重庆市环保局,沙坪坝区环保局在当日晚上立即行动,并向中心回复了处理情况:1)市环保局、沙坪坝区环保局高度重视该事件,接到投诉后,立即派人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处理;2)对坝外含铬废水收集后,通过潜水泵全部收到厂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3)对零星不易收集的含铬废水,使用硫酸亚铁把六价铬还原为三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风险;4)对厂区以下嘉陵江水质及嘉陵江沿岸自来水厂进厂水质进行六价铬检测,两小时检测一次;5)沙坪坝区环保局对现场处理情况进行蹲点监督;6)要求厂区进行清污分流,减少雨水对厂区的浸溶,减少含铬废水量。
2012年7月,时隔首次发现污染源已经两年,机构再次回访时,堤防治理工程已经完工。原坝址的多处渗漏点已经被封,渗滤液通过导流槽进入集中收集池,再通过水泵将废水抽到厂区的污水处理站进行统一处理。
2012年8月,一次环保局的交流上,重庆市环保局唐德刚局长助理说到:“这次重庆民丰化工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两江中心的长期监督和关注,他们作为志愿者,对我们提出了很多具体而有效的建议,让我很感动。我常常对污染企业说,并不是我们环保局一个单位在盯着你们,后面还有更多的环保组织在盯着你们,还有更多的公众在监督我们的工作。”
“作为NGO或者作为一个普通的公众,我们都有发声的权利和推动改变的力量,我们坚持并相信,不管力量大小,前进多少,在行动总会有触动和改变。”这是两江中心踏实工作,赢得尊重的理念。
成果:两江中心2011项目年度推动污染企业持续达标排放或关停35家,直接推动企业和政府投入环保治理资金超过4000万元。
2.创新的“全产业链”思路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如何真正有效地解决工业污染问题,是两江中心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动力。为了达致减少水污染的目标,两江中心从找排污口开始做起,建立了完整的工作链,主要包括前端环评监审、中端管理提升、末端污染治理三大部分。前端环评监审,对潜在的水环境影响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进行审核,并了解其中的问题和可能产生的风险,和业主方、环评单位、环保部门进行积极沟通,从源头减少对水环境影响重大的项目的立项;中端管理提升,为用水企业提供节水用水的培训及管理建议,以提高用水企业的水资源管理水平,减少原水取用和废水产生;末端污染治理,对企业污染源进行调查,掌握其排污的定量定性证据,配合和督促环保部门执法。
案例2:“美的工业园技改扩建项目”环评监审
2012年5月,两江中心在对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工业园技改扩建项目”进行例行检索中,发现环评公示的时间违规。于是中心工作人员进一步与业主单位、环评单位沟通,并发现承接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庆永博环境污染治理有限责任公司(后简称“永博环保”)并无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其所谓环评工作,要么租借具有资质(的)环评单位的环评资质,要么造假。两江中心将调查情况反映给重庆市环保局并保持密切沟通和跟进,使造假公司重庆永博环境污染治理有限责任公司受到了处理。
(1)2012年5月11日,两江中心开展环评例行检索,发现环评爱好者网站公示的“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工业园技改扩建项目”第一次、第二次环评为同一天公示,致电公示业主联系电话,其解释说环评具体情况要问永博环保,他不是特别清楚,并告知永博环保工作人员z的电话。
(2)2012年5月11日,网上查询永博环保,发现其单位网站在其经营范围内明确标明环境影响评价,而重庆具有环评资质的单位列表中并无永博环保。工作人员以业务咨询的名义致电该公司网站业务联系电话。工作人员表达业务咨询意向后,问永博可以做哪些方向的环评,收费怎么样,对方介绍说,各方面均可,收费要看项目大小和内容。工作人员问对方资质情况,其回答说他们还没有取得资质,但是可以用其他单位的资质。
(3)2012年5月11日,两江中心工作人员致电永博工作人员Z,问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工业园技改扩建项目”是不是永博做的环评,回答是;又问他们什么时候做的公示,在哪里做的公示,回答第一次公示是在他们公司网站,是4月中旬前后(该公司网站无公示),说具体的要问具体负责的人员。
(4)2012年5月14日,两江中心工作人员到重庆市环保局反映永博环保租借环评资质,先后与环保局副局长黄红、环评处处长韩勇交流,黄红回应说要交给相关处室调查后处理,韩勇说需要调查后再回应。
(5)2012年5月14日12:40,接到永博工作人员Z电话,说他们已经接到重庆市环保局的电话,首先道歉说之前接电话时态度不好,然后说美的项目环评的事情已经完全交给后勤工程学院做,他们不介入了,他们只是给业主提供咨询建议。
(6)2012年5月14日14:30,接到环保局环评处韩勇电话,表达说他们已经开展调查,所反映的情况属实。他们将对永博环保进行严肃处理,并通报给所有区县环保局,另外感谢两江中心,希望今后多加强交流合作。
(7)2012年5月18日,重庆市环保局网站发布《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重庆永博环境污染治理有限责任公司违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报》(http://www.cepb.gov.cn/ZXGX/51769.htm),
成果:2011年,两江中心年度检索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资料超过1000份,其中200余份存在问题,在督促问题环评文件整改的同时,促成重庆市环保局先后出台了三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规范性文件,并对10余家环评机构做出处理。
3.专业的人力资源是工作日常化、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专业化女口何构建,人才最为关键。专业化的人力资源发展是组织可持续的基础,两江中心现有8名全职员工,其中5人具有环境工程、生态学、生物、法学专业背景,2人来自国际机构,1人来自专业技术单位,为开展专业化工作,实现专业型机构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案例3:过程管理——基于专业的组织项目管理模式
两江中心把发现的污染企业纳入个案管理,通过对调查取证、行政协调、跟进治理等个案解决的过程进行管理,协调各利益相关方,有节奏地推动污染问题的解决。
基于过程管理的项目管理模式,两江中心组织内部分为野外调查、技术支持、行政协调、外部支持四个工作团队,在个案的不同阶段开展专业技术工作。基本步骤为:1)野外调查团队分析重点的风险区域,女口污染严重的次级河流、工业集中区、产业集中区等,并开展野外调查、污染源检测、取证等工作;2)技术支持团队对其中典型个案开展研究,包括生产工艺、产污环节、风险分析以及解决方案的制定;3)行政协调团队和环保部门沟通,通报调查取证情况,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开始进入环保行政流程,跟进监督环保部门的解决过程;4)外部支持团队包括律师、技术专家,律师主要对机构提供法律支持,如在环保部门不作为、企业不积极治污时采取法律诉讼的方式进行督促,技术专家主要提供污染分析、治理方案等技术咨询。
成果:两江中心现拥有一个专业化的工作团队,已经完成了创始人主导的阶段,在工作创新、项目管理、筹款等方面逐步向一个专业型机构迈进。
经过近三年的组织和项目发展,两江中心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专业性技术积累,并与政府环保部门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两江中心依靠证据第一为基础的踏实的前期工作,持续地推动污染企业整改并达标排放,推动政府环保部门行政提效,监督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以促进环评行业规范发展,从而达到削减污染、保护环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