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实务资讯 > 环保案例 > 正文
案例二十一 关注城市社区饮水健康睿智化解社会公共冲突
2019-02-28 585 次

牛雪姣

一 前言

近年来,由于饮用水污染而引发的社会公共冲突频繁发生。公众与当地政府、污染企业之间经常由于各自利益的不可调和而导致矛盾的不断激化,最终衍化为公共冲突。这不仅破坏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和谐关系,还严重威胁了当地公众的生命安全。环境非政府组织由于其所具备的专业性以及非政府组织的非权威性,在环境冲突事件的处理中经常发挥重要的作用。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就曾介入并成功化解了当地的环境冲突事件[1]

二 机构简介

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是于2004年11月4日在甘肃省兰州市成立的一家民间环保组织,2007年在甘肃省民政厅正式注册。组织致力于西部的环境保护事业,改善已被破坏并仍在继续恶化的西部生态环境。绿驼铃自成立以来依照其章程、宗旨和目标,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促进甘肃省的环境保护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甘肃省环境问题,对公众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促进甘肃省高校环境类社团的发展、培训环保志愿者,加强大学生环保志愿者的能力建设。绿驼铃成立之初至今,对甘肃省的生态环境保护、环保宣传教育及本地环保组织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 事件介绍

(一)背景

甘肃省的梁家湾村是兰州市未铺设自来水管道的村庄之一。该村只有少数几位村民拉运自来水、饮用桶装纯净水或安装有净水机,其余大部分家庭都直接饮用黄河水。随着周边各类企业的陆续建成,黄河水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但官方数据显示周边企业的排污水平一直都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未对梁家村村民的饮水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然而,2007年,位于梁家湾村上游200米处的甘肃省兰州市柴家峡水电站建成蓄水后,该村村民普遍反应饮用水质明显下降,水中杂质增多并有明显臭味,该村村民的癌症发病率也明显上升。

村民与当地政府进行交涉,政府采取的是或压制或回避的态度,始终未能解决饮用水污染的问题。当地村民与政府和污染企业多次交涉无果后,采取了暴力和宣泄的手段向基层政府施压,最终演化成复杂的公共冲突事件,使饮用水污染的问题彻底陷人了僵局。

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在黄河环境考察中,目睹了发生在梁家湾村的环境冲突事件。于是,自2008年,开始积极关注和参与到该社区的水治理计划中。同时,充分发挥环境非政府组织自身的优势开始介入公共冲突的化解中,并且运用各种化解公共冲突的策略,最终高质高效地化解了公共冲突。

(二)策略

1.雪中送炭:环境公共冲突化解之前,主动担负水治理之责

水污染的治理以及公共冲突的化解都需要一个长期的协调和处理过程,在此过程中,公众与污染企业和政府的关系较为紧张,达成最终解决方案之前,三方都不愿意对此负责,此时绿驼铃作为一个环境非政府组织,挺身而出,积极地担负起社区水污染治理的责任,在该社区做了大量工作。

首先,绿驼铃利用自身在水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优势,为梁家湾村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1)在当地组织水质化验和监测;

(2)向村民推广简易的净水方案和技术;

(3)向贫困家庭、社区学校及当地卫生所提供净水设备;

(4)组织村内健康调查。

绿驼铃组织其工作人员及志愿者首先对梁家湾村的水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且通过走访和收集病例对村民的健康状况(家族病史、近期身体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仔细分析了水质污染原因及其对村民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这也为后期与政府和污染企业的沟通铺垫了客观的事实依据。另外,在梁家湾村水质继续不断恶化却无人治理的情况下,绿驼铃在社区内进行了简单的净水方案推广和必要的技术性支持,解了当地村民的燃眉之急。

2.绿驼铃作为第三方[2]介入到公共冲突的化解中

(1)与污染企业进行协调。绿驼铃在此过程中并未直接与造成污染的几家企业进行沟通,而是了解了该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结构及内部的各关键环节,进而找到该企业的利益相关方,以该企业造成污染为由,减少其在国际碳排放市场上的交易量。从而促使相关污染企业由之前回避或拒绝的态度开始转变为积极面对问题。

(2)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首先,绿驼铃吸引相关媒体对此事件进行报道,其中也包括少数几家国外媒体。在运用媒体策略时,并未将此环境冲突事件的责任方直指政府,报道多以陈述污染事件的客观情况为主,避免了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正面冲突。同时,由于媒体和公众的普遍关注,也很好地起到了向政府施压的作用。政府也开始逐渐采取行动,愿意与公众协商解决方案。

在公共冲突化解的第一阶段,绿驼铃奔走于污染企业和政府之间,针对不同冲突主体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策略,使得政府和污染企业都开始转变原来回避、拒绝和压制的态度与方式。绿驼铃将污染企业、政府和公众代表聚集在一起,就污染事件的解决方案进行协商。

“这也是冲突发生以来,政府、村民、污染企业间第一次一起以协商谈判的方式坐在一个桌子上谈这件事,这很不容易,至少能坐在这就说明事情的解决有了希望。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作为各方矛盾的一个缓冲带,协调各方的需求与利益。”绿驼铃负责人R女士说。

此次协商的结果是政府出资为梁家湾村铺设自来水管道,污染企业向当地资助净水设备,当地村民需自行承担自来水水费。但由于当地村民之前直接饮用的黄河水是免费的,多数村民并不同意自己支付自来水费,这使得整个事件再次陷入僵局。于是,绿驼铃作为第三方开始重点跟公众进行沟通与协商。

首先,绿驼铃组织当地村民学习饮水安全知识,普及饮用自来水的好处及其因饮用干净的自来水为村民带来的经济利益(例如,为村民省下的大笔医疗费用),对公民进行有针对性的环境宣教。其次,绿驼铃动员志愿者挨家挨户进行协商,听取村民意见,最后使村民接受了自付自来水水费的建议。

最终,绿驼铃在不同冲突主体间,以不代表任何一方利益的、中立的第三方介入公共冲突的化解,不断协调污染企业、政府和公众的需求,最终找到了公共冲突的冲突性和合作性的平衡点,成功化解了社会公共冲突。

四 总结与思考

在环保领域中,由于利益引发的社会冲突频繁发生,冲突经常出现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社会公众与污染企业之间,或者公众与政府、污染企业三方之间。当冲突发生时,公众、政府、企业就成了相互冲突的利益方,而且往往依据自己的利益不肯退让,甚至产生对抗。公共冲突事件往往由于利益的不可调和与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形成了官与民的对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并不适合作为冲突化解的主体,或作为具有权威的一方介入到公共冲突的化解中。同时,公众自身也不具有化解公共冲突的渠道和能力,这就导致了冲突难以自我化解。这时,非权威的、独立于冲突相关方之外的第三方介入冲突化解就成为一种选择。

而绿驼铃则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它既没有像其他大多数环境非政府组织作为政府的助手,也没有作为当地公众的利益代言人介入公共冲突的化解,而是作为中立的,独立于任何一个冲突主体之外,不作为任何一方利益代言人的第三方介入公共冲突的化解。绿驼铃充分运用了合作策略,为冲突各方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和利益整合平台,使得各利益方的意见和需求得以充分表达,有效整合了各方利益。因此,既避免了非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对立,也能更好地平衡各个冲突主体间的利益需求,最终高效高质地化解了公共冲突。

绿驼铃的这种化解公共冲突的方式,为我国非政府组织化解公共冲突提供了更好的参考和借鉴,也同时说明我国非政府组织已经能够独立地站在历史的舞台上,出色地发挥作用,这也为中国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提供新的思考。


[1]环境冲突事件也称绿色冲突,是指围绕环境问题的各种纷争与对抗。它的本质是随着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通过具体环境事件转化为新的人与人的矛盾。环境冲突事件的利益冲突经常发生在受害公众、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之间,环境冲突事件具有全局时滞性和局部突发性。

[2]第三方是居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冲突主体之外的试图帮助他们化解冲突的一方,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指原本与冲突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只是试图居间调解、仲裁或管理冲突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