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实务资讯 > 环保案例 > 正文
案例三 某公司年产30万吨球团矿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019-02-28 342 次

一、项目概况

球团矿是钢铁工业发展的方向,具有冶炼效果好,增产节能,钢铁产品质量高等优点。某煤矿为满足公司发展非煤产业的需要,充分利用当地铁矿石资源丰富的优势,投资建设了一条年产30万吨球团矿的生产线。该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职业安全卫生专项投资约200万元,占工程总投资费用的10%。

二、评价目的与依据

(一)评价目的与依据

(略)

(二)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包括原料系统、造球系统、竖炉系统、装车系统以及生产辅助系统(包括脱硫装置、煤气加压机、竖炉鼓风机、除尘器、引风机、水泵等)。

(三)评价内容

(略)

三、评价方法与程序

(一)评价方法

应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检测、健康体检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二)评价程序

工作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分别完成方案拟订与审定、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性健康检查、报告撰写与评审验收等工作。

四、建设项目及其试运行情况

(一)生产工艺流程

本工程的主要原料为磁铁矿精粉(主要成分为Fe3O4)、膨润土和燃料(焦炉煤气),产品为球团矿,产量30万吨每年。

该项目生产采用竖炉球团工艺,实现流水线作业,主要包括原料的储存、转运、配料、造球,生球的布料、烘干、预热、焙烧及冷却等工序。其工艺流程如图3-4所示。

(二)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评价

本工程从北到南依次布置了煤气房、原料场、循环池、烘干炉、竖炉、成球坪、办公楼。造球室位于原料场的东侧,烟囱、脱硫塔、引风机位于原料场西侧,鼓风机房位于竖炉东侧;成球坪东西两侧均为成品仓,火车装卸车线位于西侧成品仓旁;生产厂房和生产工艺布置结构紧凑;烘干炉和竖炉露天布置,有利于热量散发。平面布置在满足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利用其周围闲散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其布局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要求。

(三)试运行情况

该项目竣工投入试运行以来,经多次调试后生产基本正常,已满负荷运行半年多。主要设备、工艺、生产能力与产品质量等达到了设计要求。主要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依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要求基本实现了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目前基本运行正常。

五、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原料在卸料、转运、储存及配料、皮带运输等过程中产生噪声与粉尘,粉尘性质为铁矿石尘和膨润土尘。竖炉和烘干炉以焦炉煤气为燃料,在燃烧与矿石烧结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砷、铅、粉尘、噪声、高温与热辐射等。造球机、圆辊筛与皮带运输机运行时产生噪声与粉尘等。

此外,煤气加压机、鼓风机、引风机等产生高强度噪声;煤气泄漏时产生一氧化碳等危害因素;除尘系统排灰时产生大量的粉尘;设备维修过程中可能接触到苯系物等有机溶剂和电焊尘等;频繁间断性夜班作业可能导致部分作业工人生活节奏的紊乱和对工作的不适应;连续8h仪表单调作业,容易造成工人精神疲劳、视觉疲劳和强制体位,

(二)劳动定员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

该项目劳动定员74人,按四班三倒连续作业制组织生产。主要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见表3-11。

(三)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①煤气加压站和有可能泄漏煤气的工作场所设有固定式CO监测仪与警示标志。对可能接触CO的工种配备了便携式CO检测仪。

②竖炉配备了烟气除尘脱硫系统。竖炉产生的烟气经过一级重力除尘、两级旋风除尘后,进入填料塔脱硫,最后由55m高的烟囱排人大气。

③造球机设有喷淋装置。在造球过程中喷淋水珠,既有助于造球,也减少了粉尘的产生。

④地面经常进行冲洗,减少了二次扬尘。

⑤各操作室、休息室均采用轴流风机降温。

六、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确定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砷、铅、二氧化锰、铁矿石尘、膨润土尘、噪声、热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气温、气湿、气压、风速等工作场所气象条件进行了系统的测定。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1.测试项目合格率

毒物测试点全部合格;噪声测试28个点,有2处超标,合格率为92.9%;粉尘测试20个点,有3个点超标,合格率为85%。测试点超标情况见表3-12。

2.噪声控制效果分析与评价

噪声测定合格率为92.9%。风机班D6504鼓风机和成品装车7号皮带头两处噪声超标,其中D6504鼓风机噪声强度高达101dB(A)。但超标点处均无固定值班岗位,工作人员仅巡检时短时间接触。对上述噪声超标点应予以整改,建议更换低噪声电机与风机,并做好基础减振设计。在工作场所噪声没有达标之前,应加强个人防护,工作人员进入高强度噪声工作场所时必须佩戴符合卫生标准的弹性耳塞或隔声耳罩。

3.粉尘危害控制效果分析与评价

粉尘测试合格率仅为85%。有膨润土下料口、成品装车7号皮带头和竖炉成品下料口三处粉尘浓度超标,其中膨润土下料口粉尘浓度高达26mg·m-3,超标1.6倍。导致粉尘超标的原因主要有膨润土粒度小,在搬运、配料过程中极易产生扬尘;膨润土下料口和成品装车7号皮带头物料落差较大,导致扬尘;膨润土下料口和成品装车7号皮带头没有设置密封罩和除尘装置;竖炉成品出料口抽风装置功率太小,通风管道弯头多、走向不合理,导致抽风阻力增加等。

企业对上述问题应抓紧治理,目前应重点做好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根据《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通用技术条件》(GB/T 2626-1992)规定,接尘工人所使用的口罩阻尘率必须>60%。目前接尘工人使用的口罩为“武安301型防尘口罩”,该产品属复式口罩,阻尘率≥95%,可满足防尘要求。

4.有毒物质危害控制效果分析与评价

对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砷、铅、二氧化锰共7种毒物进行了系统测试,测试结果均合格,说明该项目在设备运转正常的情况下,有毒气体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好。

5.微小气候控制效果分析与评价本次评价时室外气温为30~32℃,尚未达到当地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不能进行高温作业分级评价。该项目针对生产性热源,通过车间工房的防暑设计、采取了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局部高温作业区采取机械通风、对炉体采用隔热等措施,可有效地减少热辐射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工种为露天作业,夏季太阳直接辐射作用将加重对作业工人的高温危害,应加强对工人的个人防护,谨防高温中暑。

6.生产性采光照明效果分析与评价

各生产岗位与办公室白天均以自然采光为主,照度要求较高的操作区,辅以人工照明。各操作台、控制室、办公室、仪表等作业岗位多安装日光灯,路灯为金属卤化灯。本评价测试了16个作业点的照度,均符合卫生要求。该工程的采光、照明基本符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的要求。

七、建筑卫生学调查与评价

本建设项目多数工房为无墙壁式建筑物,自然通风与散热性能良好;集控室和重要岗位操作室均安装了空调。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有关规定,该项目车间的卫生特征为3级。在厂区内设有更衣室5处、卫生间3处、饮水设施5处、浴室1处,其设施数量与位置分布基本达到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要求,可满足工人生活和卫生保健的需求。

八、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评价

(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设置

公司由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分管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职业卫生工作由安全生产部和经营部共同负责。其中安全生产部负责定期发放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设置警示标志;经营部负责进行车间作业环境有毒有害因素日常测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计划、职工的健康检查,组织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与竣工验收,以及职业卫生资料归档等工作。该厂设专职安全员1人。

(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完善情况

公司为了保护劳动者健康,建立了一系列职业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明确了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职责。针对该项目采用煤气作为燃料,制定了“煤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确定了应急机构和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响应等。公司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经常性的检查、监督,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正常运行。

(三)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公司在煤气加压站设有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但设置地点不全,内容不完整,不符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规定。应参照表3-13内容加以完善。

(四)健康监护

公司按照职业卫生相关规定,对所有工人进行了上岗前、离岗和定期健康体检。目前该项目从业人员未发现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患者。

(五)职业健康教育

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由公司经营部、安全生产部共同负责,对员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或不定期职业卫生培训。公司给每位员工发放《员工手册》,其中涵盖了职业病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并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职业病防护个人用品,以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应急救援能力。

(六)应急救援预案

公司针对该项目采用煤气作为燃料,制定了“煤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及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响应程序等,确定了安全生产部、经营部、职工医院和球团厂为应急机构。

(七)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情况

为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身体的危害,保障职工健康,对接触有害物质的作业工人定期发放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常用的防护用品有工作鞋、工作服、防尘口罩、手套、安全帽、防护眼镜等。此外车间备有毒物报警器等。防护用品基本能满足职工劳动保护的需求。

九、评价结论与建议

(一)评价结论

①该项目整体布局与设备布局合理,工艺流程顺畅,自动化程度高,劳动组织和制度基本合理,卫生设施基本完善,可满足工人生活与保健的需求。基本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

②公司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健全,职业卫生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完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和资料归档等项工作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运行,目前运作情况良好。

③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毒物测试点全部达标;噪声有风机班D6504鼓风机和成品装车7号皮带头两处超标;粉尘有膨润土下料口、成品装车7号皮带头和竖炉成品下料口三处超标。其噪声与粉尘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没有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要求。

④针对工作场所煤气泄漏隐患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措施,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不全,内容不完整,不符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规定。

(二)建议

①D6504鼓风机和成品装车7号皮带头两处噪声超标,应予以整改。建议更换低噪声电机与风机,并做好基础减振设计与施工。

②膨润土下料口、成品装车7号皮带头和竖炉成品下料口三处粉尘浓度超标,应予以整改。建议降低膨润土下料口和成品装车7号皮带头的物料落差高度,设置密封罩和通风除尘装置;竖炉成品出料口抽风装置应重新设计,可采取加大抽风机功率和理顺通风管道降低抽风阻力等措施。

③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的有关规定,尽快完善工作场所的警示标识。

④加强个人防护,工作人员进入高强度噪声工作场所时必须佩戴符合卫生标准的弹性耳塞或隔声耳罩。进入粉尘作业场所时应佩戴防尘口罩。

⑤加强现场清洁卫生管理,应增加地面水冲洗设施和真空清扫装置,及时清理地面和设备表面积尘,以达到控制二次扬尘的目的。

⑥加强夏季露天巡检人员、竖炉与烘干炉检修人员防暑降温工作,谨防高温中暑。

⑦该项目使用煤气作燃料,存在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风险,应加强对煤气管道、阀门和设备的检修,以及应急救援的演练。

十、案例分析

铁矿石球团生产主要原料为铁精矿和膨润土,其中膨润土加入量一般为2%~2.5%之间。膨润土又称斑脱岩、臌土岩等,在球团生产时起黏结剂作用。它是含少量碱及碱土金属的含水铝硅酸盐矿物质,其化学通式为。竖炉焙烧温度在1000℃左右,原料在此发生剧烈的物理化学反应,生球被固化,生成球团矿,其中的四氧化三铁转化为三氧化二铁。铁矿石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因品种和产地不同差异很大,但精选后的矿石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较低,据文献报道其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低于10%。

球团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铁矿石尘、膨润土尘、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砷、铅、二氧化锰、噪声与振动、高温与热辐射等,其中粉尘与噪声危害较为突出。其粉尘职业病危害控制取决于防尘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两个方面。工程措施是控制粉尘危害的前提条件,而管理措施则是控制粉尘危害的必要条件。在评价工作中不可轻视对管理措施的全面分析与评价。

本案例存在三处粉尘浓度超标和两处噪声强度超标,就其超标原因做了全面、正确的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本评价选用的评价方法恰当、内容完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全面、重点突出,评价结论客观、建议可行,符合评价规范的要求。

案例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对超标点防护设施的运行效率进行检测,没有对粉尘的性质与化学成分做进一步的检测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