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实务资讯 > 环保案例 > 正文
案例六 全民保护清漳河——小县城里的水环保行动
2019-02-28 348 次

朱照南

一 前言

在水环保行动中,往往是那些大型的机构和组织、在较大范围内的水资源保护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取得较大的成效,然而,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一个小县城有一个土生土长的水环保组织,在母亲河受到污染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作为当地民众的利益代言人与污染企业作斗争,并且巧妙地运用政府关系,动员政府资源,使政府站在了民众利益的一方,并将母亲河的保护列入政策立法,持续性地开展保护河流行动。一个小NGO发起的水环保行动在一个小县城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个组织到底是如何取得这样的成功的?里面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经验?

二 机构简介

左权县环境保护协会(又称“绿色太行”)是2004年12月经左权县环保局同意、左权县民政局批准登记注册成立的一个群众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民间团体,是左权县首家民间环保组织。其服务领域主要包括:青少年环保宣传教育,传播绿色生活理念,建立生态实践基地,保护当地水资源等各种环境资源。其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然之友、国际环保组织、当地政府和企业。在成立后的几年间,该组织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保护母亲河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以及青少年环境教育在当地形成模式。该机构是一个由民间环保人士发起成立的基层环保组织,努力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及公众的环境意识尤其是青少年的环保意识积极努力着。在水环保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是保护了当地的母亲河——清漳河免受采矿和生活垃圾的污染。

三 项目介绍

1.美丽的清漳河与工业污染

清漳河属海河流域,发源于太行山,分东西两源,流经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是左权县的“母亲河”。当地本是一个富水县,山清水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1]在这里生存繁衍。

随着工业企业发展清漳河渐渐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污染现象。左权县为全国100个重点采矿县之一,采挖区的村子大多也无水吃,县城北部上游的寒王乡(左权第二工业乡)、南部上游的龙泉乡(左权第一工业乡)有数十个村子吃水靠从县城抽水。清漳河的中游粟城乡为赤铁矿采区,选矿采用悬浮式细粉磁铁选铁粉方式,将细粉状的尾矿尾砂直接或靠雨季洪水冲入清漳河内,造成下游所有河滩内农田砂化弃耕。左权县境内太行山延绵,河谷狭窄,水流湍急,夏季涨洪水时尾砂全部淤入农田,下游的麻田镇数万农民,本来每人仅有几分土地,也被厚厚尾砂覆盖,昔日的太行山上小江南也成了太行山上大沙漠。群众这样来评价左权县的工业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选矿厂富了个别人,公家收了几个打鬼钱,毁了一川刮金板地,饿了二个乡镇受苦人。”

2.清漳河保护行动的过程

县城的采矿业发展与清漳河的污染与日俱进,尤其是2008年夏天,河南某矿业集团[2]受到县里部分领导的支持,决定开始在当地实施采矿工程,工程已经进人实施阶段,在进行最后一次探测时,对清漳河造成了大规模的污染。其中包括探测点下游的石匣水库[3]也受到了污染,该水库为县城及周边村民7万人及3万头大牲畜饮用水和1万亩水浇地用水的主要来源。此外,该企业还污染了自然保护区,妨碍和毒害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和国家保护动物苍鹭,原有的水源内鱼虾类、浮游生物等等全部死亡绝种。

村民发现清漳河被污染之后,第一时间将消息告知“绿色太行”。绿色太行的负责人巨琼瑛坚定地站出来决定与污染企业进行斗争,阻止河流及自然保护区继续受到污染。

清漳河保护行动快速启动之后,绿色太行开始运用各种策略与污染企业斗智斗勇,充分发动全县的民众一起参与到母亲河的保护中来。

发现污染之后,绿色太行决定代表全县民众与该矿业集团领导进行对话。绿色太行与部分民众到达污染现场之后,找到集团驻左权县的企业领导,希望与企业领导进行非常理性的对话。然而“大型企业根本不把民间环保组织放在眼里,他们也没有见过民间小组织还能与他们交涉对话,所以不当回事,张口闭口说‘你们去同省里、中央说吧!”’

理性对话的策略没有取得成功,巨老师决定开始使用较为强硬和激烈的手段来杀杀企业的威风。于是,绿色太行动员村民用最原始的办法保护清漳河——静坐示威。绿色太行发出倡导之后,村民村委坚决支持,为了不让该矿业集团在承包的土地里开矿,他们日夜静坐在施工的地方,并日夜守护。村民的静坐和坚持让该集团工程受阻,最终,该矿业集团决定暂时停工。清漳河保护行动取得了初步进展。

虽然企业暂时停工了,但是工程并没有完全停止和下马。于是,绿色太行决定利用现代传媒手段,逼使企业收敛。绿色太行组织志愿者到企业驻左办事处讲理,并警告他们要将企业的污染行为通过微博发到网上,引起全国网民讨论。此外,志愿者还告知企业主管要联络全国环保组织进行联合作战,对该矿业集团所在的各个地区的企业进行人肉搜索,揭发企业所有不按环保要求施工的情况。这时候,集团主要领导开始害怕,担心如果真的通过微博和其他网络途径将企业的所有信息抖落出来会对企业和他们个人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因而该集团左权办的领导进一步收敛,工程一停再停。

到这时,巨老师开始利用自己在县政府的组织资源和人脉资源与县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并且村民积极配合内外夹击。首先巨老师将污染事件与全县城居民吃水问题相结合,女口果村民没有干净水喝最终会导致非常恶劣的后果,甚至会威胁到全县的社会稳定。巨老师以县城稳定为切入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动员环保局、水利局、土地局、财政局、疾病控中心的领导到污染现场,劝说政府各部门的领导从7万人饮水安全角度强制企业停止排污。而在这时候,村民又积极配合,提出如企业不停止污染,就要动员全县城居民上访,并分批常年与该集团和县政府打官司,在时间上舆论上拖垮拖累企业与政府部门。政府部门的领导人一方面考虑社会的稳定和个人得失,一方面被巨老师的勇敢和坚持所打动,经过各方利益协调和磋商,最终决定让集团停止在左权县开矿。

3.清漳河保护行动的继续

矿业集团走了,但是左权县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企业在对母亲河及全县的环境造成污染,绿色太行决定继续行动——在人大议案。以矿业集团污染事件为契机,2008年和2009年两年中,巨琼瑛凭借县政协常委身份,分别在政协会上联络他人提出了让清漳河变清的议案。此后,她还推动县人大代表也将同样意见提在人大代表会上。议案之后,巨琼瑛继续找到县委书记讨论此事。最终功夫不负苦心人,县政府分管副县长让环保志愿者到沿河看污染,并将调研情况进行汇总。

最终,县政府根据人大决定,关闭掉20多个污染河流企业;让建起多年却未使用的城市污水厂,开始真实运行;将在县城设立5个大型垃圾填埋场;石匣水库将采取收费办证的方式调控入库人数,同时停止省一家企业在水库边建休闲山庄的探测规划。

通过一系列的保护行动,珍稀动物黑鹳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改善,河流两岸又重现了生机。全县7万人和1万头牲畜饮用水得到保障。此外,政府强行关闭了一批沿河采矿和选矿的污染企业,对于那些大型的企业,促进了企业的环保设备升级换代。根据调查,发现环保措施实施之后,当地的地方病发病率有所减缓,3个乡镇农田清河后恢复了耕种,农民有了口粮保证。治理母亲河——清漳河的行动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2009年开始治理,2010年河流已经由Ⅲ类、Ⅳ类水质达到I类水质标准。

四 总结与思考

整个过程梳理下来,我们发现,一个小县城的NGO能够带领全县人民与大国企进行污染斗争并最终取得巨大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具有坚实的民众基础。由于绿色太行在赵家庄村前期搞希望工程,村子里面很多赤贫户和学生受益,绿色太行还给困难户发放衣服、被子和少量救助资金,也给村委会在县里争得过一些扶贫式的小项目,3年来绿色太行在村委和村民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与污染企业作斗争的过程中,村委会和村民都愿意积极响应和配合绿色太行的号召,按照需要采取行动——静坐示威和集体上访。试想,如果不是经过长时间的坚实的基层工作,NGO是无法取得村民如此的信任和支持的,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NGO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言人首先要有良好的公众基础,而这种基础是需要深入一线做出来的。

其次,现代媒体技术的应用。在与矿业集团进行谈判的过程中,绿色太行非常智慧地利用了现代媒体技术的威慑力,告诉企业领导将污染事件通过微博公开,引起全社会关注。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水环保NGO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来表达和揭露污染问题,而且是非常及时、迅速、大规模的传播。这对污染企业来说无疑是非常重大的打击,即使再大的企业,再高的位置,也无法估计现代媒体的传播能力,因此,只能妥协退让。

最后,协调政府资源。在这个案例中,非常重要也非常有特点的一个方面就是绿色太行的领导人巨琼瑛作为县政府体制内的一名官员,在此事件中积极协调和整合了政府内的各种资源,最终将政府的天平压到了民众一边。这个过程是一个体制内各种利益博弈和游说的过程,巨琼瑛情理并用,说服了多数的县政府领导同意强制停止企业的开矿工程。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参与清漳河保护行动的环保局局长、土地局局长、财政局局长、疾控中心主任以及当任的县委书记都成了环保业余爱好者,长期参与到了绿色太行的环保行动中。这样的结果甚至是很多大型的环保行动和环保组织都没有达到的,但是绿色太行在一个小县城做到了。


[1]“绿色太行”最初是为了保护黑鹳而成立的一个环保组织。

[2]中国企业500强,与当地政府部门达成了协议,每年会给当地带来几个亿的经济收入。

[3]探测矿的所在地为“绿色太行”组织的黑鹳基地——石匣乡赵家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