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污染处理典型案例: 核燃料加工厂放射性污染事故
(一)污染事件的基本情况 1999年某月某日,日本茨城县那珂郡东海村铀加工设施JCO东海事业所转换试验楼内发生一起重大核泄漏事故。转换试验楼建筑面积为删,皿2,设置了相关的铀加工设施,将浓缩度小于20%的六氟化铀、核废料以及重铀酸盐沉淀物等铀原料进行转换或回收、精制,从而制造氧化铀粉末或硝酸铀酰溶液。 这天上午10时35分左右,在制造硝酸铀酰过程中,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为了缩短作业时间,使用不锈钢水桶进行操作,代替了操作规程中“5”和“6”两个正规的操作工序。为了进行均匀混合和精制,又违反操作规程,把不锈钢水桶中浓缩度为18.8%的超过铀临界量的硝酸铀酰溶液加入到沉淀槽中。根据推算,铀的临界量为2.4kg,而加入到沉淀槽中的硝酸铀酰溶液的铀含量竟达到16kg。正是由于加入超过铀临界量的硝酸铀酰溶液,使沉淀槽中的物料很快进入临界状态,立即发生了自持链式反应。这时发现物料发出蓝光,辐射监测报警铃立即鸣响,因此判明发生了临界事故。随后,几名当班的工人又手忙脚乱地开错了装置,结果使大量的放射性气体逸入居住有33000人的东海 镇上空。 上午10时43分,东海村消防队接到,报警内容是:有急病人,请派救护车。报警 时没有说明发生了核辐射事故,因而,急救队员不知实情,部分急救队员没有穿防护服 就进入事故现场而受到了照射。JCO东海事业所没有监测中子射线的专门仪器,事故发 生后对中子射线的测定是在6h以后才实施的。由于对中子射线缺而给救援行动带来很大困难,使参加救援的一些急救队不得不在现场外待命。 这次事故中,受到辐射危害的共69人,其中,包括JCO东海事业所员工59人(重 伤3人,大约两个半月后死亡1人,七个月后又死亡1人),东海村消防队急救队员3人, 附近建筑公司员工7人。事故发生后,在JCO东海事业所周围空气中的辐射剂量是平常值的7~10倍。另外,根据不完全统计,事故当天,向避难场所疏散的120人也受到了照射。
(二)事故的主要原因和经验教训 1•该事件按照日本科技厅分析,初步定为4级事故,放射性向外释放超过规定限值,工作人员受到足以产生急性健康影响剂量的厂内事故。 2.主要原因 这是一起由于人为操作错误引起的临界事件,核燃料工厂工人的错误操作是造成这次核事件的主要原因,在操作规程和安全文化素养方面也存在着缺陷。工人在操作中违反了操作规则,当班的工人把铀与硝酸进行混合。操作工人把16kg的铀投入特制的反应罐中,比规定的临界安全界限整整多出了13.6kg。几名工人忙中出错,又开错装置,结界事故,必须严格实施“临界管理”,避免铀的聚集量超过临界量。JCO东海事业所的沉 淀槽采取的临界管理方式是质量控制方式,这起临界事故就是因为作业人员没有严格遵守正规的操作规程,向沉淀槽中投入的铀溶液超过了铀的临界量而发生的。通过这起事 故可以看出,即使有了完善的设计,还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才能保证不发生事故。另外, JCO东海事业所对员工没有进行有关临界事故的安全教育,并且在该公司内也没有设置一旦发生临界事故时的警报系统,这些教训今后也应该认真吸取。 (2)应加强对中子射线的监测。发生临界事故时会发出中子射线,中子射线能够穿 透一般的混凝土墙壁。从这次事故中可以看出,JCO东海事业所事前没有考虑到对中子射线的监测。另外,由于对中子射线缺乏有效的防护手段,因而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使参加救援的急救队不得不在现场外待命。 (3)应急救援工作要做好辐射防护准备。在应急抢救过程中,由于急救队员不知实 情,部分急救队员就进入事故现场而受到了照射。今后,事故报警单位和接警的消防、应急等单位都应该吸取这方面的教训,积极准备应急预案,有效地实施灭火救援等活动,减少辐射对现场人员和救援人员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