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污染事故及处理案例
(一)污染事故发生的概况 东北某有机化学厂利用二氧化硫为原料生产糖精钠。1991年8月10日14时至15时 50分,该厂将来自葫芦岛锌厂的一槽车重达40 t的液体二氧化硫卸到本厂危险品仓库的 一个储罐中。当槽车内二氧化硫即将全部卸完时,在靠近槽车一端的胶管与铁管连接处 突然发生破裂(裂口为80mm~15mm),造成槽车内及管道内二氧化硫大量泄漏。泄漏事 故发生后现场操作2人立即向厂部生产科报告。主管安全生产的副厂长闻讯后,立即带 领安全科长等有关人员携带2台氧气呼吸器赶赴事故现场。仓库维修工人带上氧气呼吸 器后迅速切断空气压缩机电源开关,关闭槽车出料口阀门及储罐进料口阀门,控制了槽车内及空气压缩机混合气体的扩散。事故发生后15分钟处理完毕,泄漏的二氧化硫约 [50kg。二氧化硫污染面积约170m~130m。
(二)污染事故的处理经过 下风侧的居民和一墙之隔的市制药三厂,有154人吸入二氧化硫受到危害。制药三 厂立即电话呼救,并组织车辆运送受害职工去附近几个医院抢救治疗。 市卫生局组织有关职业病专家到抢救医院进行会诊,指导抢救治疗。 化工部接到事故报告后,组织北京的职业病专家赶赴该市协助抢救治疗。 最后经职业病专家确诊:急性二氧化硫重度中毒1人,中度中毒1人,轻度中毒7 人,刺激反应145人。经抢救治疗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 但本次事故经济损失严重,并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该有机化学厂支付中毒病人住 院医疗费用达33万元;赔偿厂区周围蔬菜、家禽等费用0.6万元;赔偿制药三厂成品原 料损失费。2.39万元,共需36万元。
(三)污染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教训 (1)事故原因 操作人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不牢,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缺 乏科学态度。在没有向领导及安全、设备部门进行请示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决定接卸液 体二氧化硫连接管由原来的铁管连接改为胶管连接,没有认真论证,选用的胶管不合理。 连接的胶管经过11次接卸液体二氧化硫后,由于磨损、老化,当工作压力达到0.6MPa 时,引起连接胶管的震动、扭曲,致使胶管与铁管连接处突然破裂,造成二氧化硫大量 泄漏,导致多人二氧化硫中毒事故发生。 (2)主要教训 接卸二氧化硫的安全操作规章及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对操作工的氧气呼吸器如何佩 备、放置没有明确的规定。在事故发生时,由于操作工没有随身携带氧气呼吸器,事故 现场也没有配置氧气呼吸器,致使不能立即关闭槽车阀门及空气压缩机开关,拖延了处 理时间,造成了更多的二氧化硫泄漏。 该厂区和危险品库区位于居民密集区,在储存、运输和使用有害物质原料中,在安 全和环保上对居民都构成威胁。本次事故受到危害的主要是居民和下风侧制药厂的职工, 而本厂并无中毒病人。 此次,多人二氧化硫中毒事故在抢救初期,由于没有明确的中毒诊断标准和治愈出 院的标准,结果有个别中毒病人住院时间达半年以上,一直不出院,因此造成不良后果 和较坏的社会影响。在多人中毒事故中,国家有诊断标准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标准,对每 位患者要有明确的诊断分级。病已治愈,一定及时出院,不应把恢复健康的患者留住医 院,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没有国家诊断标准时,则由专家组及时拟定出较粗的诊断标准 执行,以利于诊断工作顺利进行。 ①王自齐,赵金垣主编.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