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5日晚在法学院325教室,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建所3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暨珞珈环境法茶座第十四回开讲。本回茶座有幸邀请到了宁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长、我所1999级硕士研究生、2004级博士研究生钭晓东教授和西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我所2001级硕士研究生黄政。他们共同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环境法学科在高校学科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的精彩讲座。
本回茶座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副所长李启家教授主持,我所所长秦天宝教授、所长助理李广兵副教授、胡斌主任和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茶座。此外,参加此次讲座的还有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我所1997级硕士胡静,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法律与政策倡导总监、我所2000级硕士葛枫女士。 最后,李启家教授对钭晓东、黄政二位的到来及主题报告表示感谢,并作了总结发言。他认为环境法学科是新兴学科,不是传统学科;是领域法学,不是部门法学。“民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要吸纳,不利与环境法的要克服。”环境法学科本身具有开放性,切忌自娱自乐,自语自话,这决定了其应该主动将环保理念向其他学科进行灌输,形成环境保护功能。本次茶座在一片温馨充实的气氛中成功结束。
讲座伊始,由钭晓东教授就本次讲座主题作了报告。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钭晓东教授感慨到自己与环境法在不经意间结缘,并指出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中,秉持环境法的情怀无比可贵,他形容在“三明治时代”(GDP—环境成本—科技风险)里,环境法的使命尤为重要。同时,钭教授感触到环境法促使自身的成长。他认为通过系统学习环境法的知识、制度促使了自身方法论的拓展与转变和跨学科、整体性、可持续性思维的培养。
钭晓东教授系统总结与具体分析了环境法学科在高校学科发展中面临的十大困难,并以多年工作的经历和感受提出了推动环境法发展的面向。他认为:第一,跨学科,跨系室。以国家项目实现多院统筹,推动环境法与其他部门法的联动发展;第二,探索学生团队建设。他以宁波大学“七彩虹环境法治联盟”为例,指出运用多重方法探索学生团队建设格局、提高成员能力、形成团队的成熟体制有利于环境法的推动与发展;第三,家庭组团,跨区域组团。他认为环境法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增长,更是个人情感的丰富、内心幸福感的支撑。
钭晓东教授提出,环境法学科在高校学科发展中面临着若干发展机遇与挑战,环境法要培养联动系统意识,实现系统体系协同,形成自我决策与力量,提高合作意识与能力,研究习惯及非传统法学研究路径,不能自娱自乐,实现跨部门的对话。最后,他衷心地希望环境法能够在日后发展中把握机遇、赢得高地与话语权。
随后,黄政教授作了主题发言。他强调环境法的基础理论要深挖,并借用指出环境法的发展与学习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有悟性”。他认为如今的环境法发展有几个特点:第一,环境法师资多、但投入度不足;第二,学生到课率不高,加上环境法本身内容庞杂、主线不明;第三,环境司法供给严重不足。黄政教授指出环境法学科如今面临几大挑战:一、现在高校环境法专业的学生毕业时没有专业就业的优势、相关工作人员很少;二、对社会民众需求供给不足、无法给予现实的保障;三、由于与高校原来行政隶属关系的密切性,环境法研究本身联系割裂;四、有些高校信息资源匮乏,急需加强信息智库建设。
最后,李启家教授对钭晓东、黄政二位的到来及主题报告表示感谢,并作了总结发言。他认为环境法学科是新兴学科,不是传统学科;是领域法学,不是部门法学。“民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要吸纳,不利与环境法的要克服。”环境法学科本身具有开放性,切忌自娱自乐,自语自话,这决定了其应该主动将环保理念向其他学科进行灌输,形成环境保护功能。本次茶座在一片温馨充实的气氛中成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