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研究会论文集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文章 > 会议论文 > 2012年研究会论文集 > 正文
国际环境问题中的外部效应
2017-02-08 38304 次

国际环境问题中的外部效应

陈郑洁(福州大学法学院, 福州 350002)

摘要:随着生产活动的扩大化,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及产品本身都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国际环境问题中,外部效应问题也越发的明显。跨境污染、物种灭绝、环境难民、以及共有资源的使用冲突等问题亟待国家间的合作加以解决。本文拟对国际环境中的外部效应问题加以分析,强调国家应注重合作来解决该问题。

关键词:外部效应;科斯定理;国家合作

一、外部效应概述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外部效应(又称外部性)是指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之间或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通俗地说,即某些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经济主体的利益( 增加或减少),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或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的现象。[①]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对其的定义是:“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②]兰德尔对其的定义是:外部性是用来表示 “当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成本不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些低效率现象;也就是某些效益被给予,或某些成本被强加给没有参加这一决策的人。”[③]根据外部效应的定义可知其有着正反两面的影响。举一个简单的积极的外部效应(正外部效应)的例子,一条连接到附近的城市土地的铁路线使得该块土地的价值增加,进而增加该土地所有者或使用权人的财产利益,铁路公司却未因此获益。然而土地价格的上涨是铁路公司造成而非土地所有者或者使用权人本身所致。再举一个消极的外部效应(负外部效应)的例子,空气污染,工厂排放的有害物是对周围环境和人口有害的外部效应。人口承受了污染成本:污染可能使他们健康受损,他们的财产价值也可能因此而下降。

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产品、废物贸易以及自然资源的使用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几乎每一个过程或多或少会产生空气或水污染,噪音污染,若产生有毒废料则会引起环境退化。某些产品的本身可能会对消费者或其他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使用这些产品可能存在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不适当风险。自然资源的利用最终导致的外部效应可能会是森林毁灭、动物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或者致使气候变化。在环境问题上,外部效应主要表现在消极的方面。

二、外部效应具体情况分析 (一)外部效应的类型 在国际环境政策的背景下,外部效应问题可以分为5种不同类型:污染或物理外部效应,社会外部效应,心理外部效应(非使用价值),资源外部效应(使用价值),竞争力外部效应。

污染或物理外部效应是跨界污染的经典例子。简单说就是在甲国的活动可能对在乙国的环境产生负效应。例如加拿大的工厂因冶炼而排放的二氧化硫气体可能对美国造成损害;墨西哥工业空气污染降低了德克萨斯州大弯国家公园的知名度;建立一个水电大坝可能会减少下游国家的供水或改变下游国家的水质;挖凿一条运河可能会改变地下水位,减少作物产量等等。

社会外部效应发生在国际背景下,是指因为环境恶化造成的社会压力和紧张蔓延到其他国家或造成国际社会的不稳定。生态系统和环境的破坏将会迫使一个地区的居民离开他们的家园,去到其他地方继续生存。环境难民是因破坏环境的行为而造成的社会外部效应的典型例子。再如,由于环境退化而导致绝望和极端主义将会致使社会不稳定或造成紧张局势,这威胁到一个地区的稳定。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行为或事件导致另一国家或地区产生不满或气愤等负面影响时,心理外部效应就会产生。心理外部效应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保护性心理外部效应和“道德”心理外部效应。保护性心理外部效应关注存在的价值,该方面的价值是基于单纯的存在的价值和保存的价值。存在的价值包括享受某种物种的存在,以及他人或后代能否继续享受大自然资源这一事实的存在。甲国的一个美丽景观的破坏或一个物种的灭绝,可能会剥夺乙国居民对这些资源的存在该有的认识的权利。乙国居民是否观赏该风景或观察该濒危物种并非必要,只需保护并使这些资源继续存在,对乙国居民而言就已经享有了该资源。“道德”心理外部效应并不关注资源的存在或资源的保护,而是对某些消极且有违道德的行为的不满。例如英国人对西班牙斗牛的强烈谴责,英国人甚至在广告上投入巨大资金谴责该行为,表示自己的不满;又如欧盟因对猎杀动物取其皮毛行为的深恶痛绝而采取对动物皮毛限制进口的措施。心理外部效应引起两个难题:1难以计算非使用价值;2心理外部效应一般关乎集体利益,有人愿意为此付出但不一定能得到相应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搭便车的情况比比皆是。

心理外部效应涉及到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而资源外部效应则是关于自然资源的利用价值。资源外部效应涉及所有可能的利用价值,如消费,观赏野生动物,在自然界远足的价值等。当资源以浪费和不可持续的方式消耗,资源存量急速下降,当这些过度剥削后代资源行为频繁发生时,便会产生资源外部效应。过度消耗的石油使后代无油可用,过度捕捞使得今后无鱼可食,热带雨林的过度砍伐使得生物多样性难以为继,二氧化碳吸收量骤减,也使得后代将无法观赏美丽的热带雨林风光。

竞争力外部效应关系到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采取经济保护措施通常会涉及到行业成本。例如甲国的低环境标准会吸引高环境标准的乙国的投资者来甲国,使乙国投资者以低成本获取高收益。这将导致探底竞争的产生,每个国家都将采取降低环境标准的方式获得竞争优势。

物理外部效应,心理外部效应,社会外部效应一般而言不存在争议,但一些经济学理论对资源外部效应与竞争力外部效应提出质疑。降低环境标准的产业竞争是一种谋取有利条件的竞争。首先,没有经济学上的理由支撑现在过度使用资源的方式会使所失去的未来利益大于现在消耗资源所获得的利益。该行为方式遭受抨击,更多的是因为人们认为短视、腐败或者其他体制上的失败导致了该行为为方式的存在。其次,资源外部效应包含了未来资源的使用价值,而该价值经常被低估或者难以评估,因此不能在现今的价格上充分反映出来。最后,对资源的保护无法让资源所有者获得利益或者得到补偿。譬如热带雨林的场主不会因为雨林吸收污染而放弃砍伐树木所带来的收益。这就能解释为何现在是以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资源。这是在剥夺后代的利益,因此可以说这导致了对后代的外部效应的产生。

(二)外部效应间的关系 外部效应的5种形态虽各有不同,但它们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联系。一种行为可能导致几种的外部效应的产生。例如,热带雨林的砍伐,可能涉及外部效应的所有类型。首先,物理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基于砍伐可能导致气候变化。雨林的采伐不仅释放出二氧化碳,同时降低了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这有助于在大气中增加温室效应气体的含量。通过排放二氧化碳的直接方式和通过减少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的间接方式导致大气物理变化,从而产生物理外部效应。其次,雨林往往以不可持续的方式削减。这样,许多濒危物种的栖息地被破坏,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灭失。雨林过度砍伐,导致未来无资源可供使用,从而造成资源外部效应。再次,如果环境优美的热带雨林被完好保存,即使从来没有漫步在这些森林中,世界各地的人民都能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若雨林消失,那么心理外部效应就可能发生。同样,热带雨林破坏的结果可能是物种和文明的灭绝,这可能在全球引起不安情绪,并可能被人们视为是道德上的错误而拒绝接受该行为。再者,如果甲国没有任何关于防止雨林削减的措施,乙国可能会采取类似的宽松政策,以防止本国的伐木业都转移到甲国,此时竞争力外部效应就可能发生。最后,因为热带雨林的破坏、文明的摧毁将会造成的社会紧张和环境难民的产生,此时社会外部效应就将产生。

此外,外部效应可能导致同一资源不同利用方式或利益的冲突。如大气的构成因热带雨林的砍伐而发生改变,而森林的锐减与物种的灭绝使一方受益,同时也让其他方感受到精神上的痛苦。又如工厂因生产而排放的污染物,使生产方获益却也让他国产生环境污染。因此,很明显外部效应使得各方利益发生冲突,协调各方利益变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国际社会解决外部效应问题的方法 国际社会解决外部效应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共同监管。具体而言是对产生消极外部效应的行为以传统的调控方法或实行经济奖励方式进行共同监管。显然,这需要相关国家的合作。另一种方法是建立责任制度以对因遭受外部效应影响的个体加以补偿。这依然需要合作。国家间不仅需要商议该种制度,更需要合作以执行该种制度。但是这种责任制度目前陷入了困境。首先如何评估非经济损失?如何使对外部环境的心理不满程度进行量化?如何界定主体的行为是在维护子孙后代的利益?其次,即使是严格的责任制度也无法确保每个因外部效应受损的主体获得补偿,因为执行的总成本可能高于损失。此外,行为和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的复杂,其中长期不断累积的环境破坏而产生的损害尤为复杂。

因此,共同管制或者责任制度难以有效解决外部效应问题。有些在自由体制下的行为主体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在完全竞争和不存在交易成本的条件下,资源的使用冲突会反映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可能有的问题,且外部效应不会妨碍资源的有效配置。外部效应是互惠性质的问题。我们可以说为了避免乙国受损而使甲国受损。关键是避免产生更严重的损害。即便外部效应的制造者不是责任的承担者,有效的资源配置也能成为可能。譬如,如果建一个围栏的花费低于牛走失的损失,那么农夫将愿意建造围栏。如果环境治理措施的成本低于养鱼场鱼的价值,那么渔民会愿意为处理工厂排污而投入。但是如果建立围栏的花费与排污处理的花费更高,那么最好的途径是谈判。

国家也可以像上述个体一样对待外部效应的影响。如果外部污染造成的损害大于防治的成本,则该国将会在防治上投入,如果污染小于损失,那么该国将选择继续忍受。

在经济学理论中,科斯三定理广受推崇。科斯第一定理被表述为: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可交易权利的初始配置不会影响它的最终配置或社会福利。科斯第二定理被表述为:当存在交易成本时,可交易权利的初始配置将影响权利的最终配置,也可能影响社会总体福利。科斯第三定理被表述为: 当存在交易成本时,通过明确分配已界定权利所实现的福利改善可能优于通过交易实现的福利改善。[④]科斯模式在国际间也可适用。但科斯模式并非没有缺陷。首先交易成本不存在的假设是必要的,但是现实中大量复杂的交易为了谋求利益最大化使得交易成本的存在成为必要。因此现实中并不明确是否科斯交易能解决外部效应问题,是否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其次,科斯模式仅仅关注使用者与资源直接的关系,而忽视了诸如社会对资源使用竞争者的影响,以及社会财富分配,贫富差距问题。即便只关注环境保护问题,贫困问题也不容忽视。贫穷不但影响人的生活,还影响了人类生存的环境。贫困会导致过度使用和破坏自然资源。雄心勃勃的扶贫发展项目往往涉及灾难性的生态后果,污染减排措施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因此,贫困不仅和社会有联系,和环境退化亦有联系。再次,科斯交易难以解决跨时空的外部性和外溢性的公地问题,因为还不能确定谁是代表后代利益与公共利益。最后,多重的个案存在使国家更倾向于采取一般规则来解决相似问题而不采取个案解决方式。

由于交易和信息成本的存在,由于多重外部性问题,由于涉及公地外溢性问题以及跨时空的外部效应,由于对社会和其他问题的忽视,以科斯模式通过谈判来解决外部效应引起的环境问题是不切实际的。理性国家将会采取合作的方式解决外部效应问题。

如果不通过合作很多问题将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的。因此合作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合作可以是一次、多次或者是有连续的基础两种模式。一次或多次的合作也许比较不会干涉到国家的独立和自由,但是一个有规律的合作会降低国家间的谈判成本。通过正式或不正式合同或者以其他的方式合作,就会建立共同的信心。连续的合作的另一个价值在于双方谈判情形的重复发生。与囚徒困境的重复发生一样,这种方式增强了国家不追随短期利益驱动的动机。当有多次竞争或者谈判情形并且双方关系已经有所发展演变后,双方都会尽可能地采取策略来证明他们的善意,提高他们诚实和信任的声誉,因为这对于他们长期的谈判地位有利。这样,重复的合作会产生一种以长远眼观对待的以灵活而非自私地行动产生的自我利益。这反过来使得在不同利益的情况下方便建设性和多产性的合作。并且规律性的合作将促进合作体制的建立和稳定,反过来会创造连续性利益的机制,从而确保多次连续性的合作。因此,规律性的合作能降低讨价成本和促进长远的利益,国家应选择在建立永久合作中获益。

四、小结 本文试图列明外部效应的各种情况,以及各种外部效应间的关系,表明外部效应在国际环境问题中的常见性、多发性以及严重性。在解决外部效应问题的方法上,仅对现行的某些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其不足,并未能提出实质性的合作方案加以解决。这也是由于外部效应问题的复杂,各国情况不同所致。在今后的国际环境问题的商议进程中,希望能注重合作的效能,更好的解决国际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新春、黄江英:《环境问题的外部效应及政策分析》,《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5期。

[2] 彭兴庭:《环境透支的“外部效应”》,《中国环境报》,2004年6月4日。

[3] 沈满洪、何灵巧:《外部性的分类及外部性理论的演化》,《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4] 吴振球:《论科斯定理的真理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5] 杨琼:《环境外部性与环境法相关制度的构建》,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4月。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activi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the product may adversely affect the environment. The environment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issues, Externalities are more and more obvious. Cross-border pollution, species extinction, environmental refugees, and the use of shared resources conflict issues that must be 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to be addressed.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analyze Externalit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stressed that countries should focus on cooper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 Externalities; Coasean Theorem; National Cooperation

作者简介:陈郑洁,女,福州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

[①] 陈新春、黄江英:《环境问题的外部效应及政策分析》,《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5期。

[②]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263页。

[③] 兰德尔:《资源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115页。

[④] 约瑟夫·费尔德:《科斯定理1-2-3》A,《转轨、制度与制度选择》C北京: 杜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