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绿色壁垒对我国环境及贸易的影响及法律对策 戚道孟* 李天辉 摘要:加入WTO使我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绿色壁垒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从绿色壁垒的实质及特点出发,浅析它对我国环境保护和对外贸易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绿色壁垒 环境与贸易 WTO 引言 中国的入世为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国际贸易“绿色化”趋势也给我国外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和挑战,那就是绿色壁垒。这个名词或许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中国入世后,许多出口国外的商品被拒之门外甚至被销毁,这些都是因为我国的商品在其他国家的绿色壁垒上碰了壁,其他国家也是通过绿色壁垒限制了外国商品的进口从而保护了本国的贸易和经济环境。中国是一个环境大国,存在很多环境问题,有的甚至还很严重,环境和生态破坏都令人震惊。本文将针对如何在入世初期利用绿色壁垒在应对外国相关政策的同时又保护我国的对外经济和贸易就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绿色壁垒的含义和实质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㈠ 绿色壁垒的含义和实质 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它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国政府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名,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根本目的,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对商品进行的准入限制原则,其实质是国际贸易保护的新形式,是一种全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较之其他的非关税壁垒,它更具有隐蔽性和形式上的合法性、表面上的公证性等特点,因而容易转移人们的视线,不易引起贸易纠纷。其核心是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绿色壁垒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对环保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构成了威胁。绿色壁垒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可以保护有限的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另一方面处于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它的实施在客观上又限制了某些商品的进口 。其内容包括绿色关税、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包装、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等。 ㈡ 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入世对我国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挑战与机遇并存。入世初期,我国所面临的比较大的挑战就是绿色壁垒问题。由于以往我国对环境问题不太重视,以至于入世后在绿色壁垒上碰了壁。其主要表现在环境问题和我国的对外贸易方面。 ⒈ 绿色壁垒对我国环境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环境大国而且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进入WTO初期许多方面都不十分完善。尤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由于我国过去对环境保护的不重视,很多出口商品无法达到国际标准,以致使在进入WTO之后大量的出口商品被绿色壁垒拒之门外的同时又“引进”了一些污染我国环境的产业。其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 污染型产业向我国转移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利用外资的一万多家企业中,污染密集型企业达4千家之多;协议投资总额为90亿美元,其中污染密集型企业投资40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近半数 。数据表明,发达国家利用双重标准,一方面设置贸易壁垒,阻止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其国际市场;另一方面鼓励跨国公司将一些污染和破坏环境产业通过“国际产业转移”转向发展中国家。一些境外投资者为了规避所在国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制度和较高的环境处置费用,同时为适应本国的需要,利用我国环境意识薄弱、环境质量标准相对宽松,暂时无法对他们造成绿色壁垒的现状,在我国投资兴建污染防治费用高、处理难度大的企业。外商在投资于污染型产业的同时,借原材料进口之机,将所在国大量危险废物运入我国境内加工、处置,而且引进的技术设备往往是所在国业已淘汰或是污染严重、禁止使用的。根据1995年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外商投资于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企业数、工业产值、从业人数已经占到了三资企业相应指标的近30%。这些做法不仅构成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加大了我国治理环境及履行国际义务的难度 。 ⑵ 对我国环境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由于我国环境意识薄弱,环境产业未曾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我国的环境产业现在仍处于开创阶段。目前,我国的环境产业技术水平比较低,其主要集中在三废综合利用,尚未建立起一个基本上以末端污染控制的产业体系,洁净技术和洁净产品生产更是刚刚起步,环境技术服务十分薄弱。因此,相对的环境产业产值就比其他产业要低许多。而许多环境产业较我国发达的国家,他们大都制定有较高的环境标准和较严的环保法律,于是他们便利用我国与其本国的这一差距,通过环境贸易向我国销售大量所在国已过时、大量存积的环境设备、技术和产品,使我国的环境受到进一步的污染和破坏,形成“生态侵略”;对我国环境市场产生巨大冲击,影响将持续相当长时期。而我国广大中小环保企业,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缺乏竞争力,将在激烈竞争中难以为继,被逐渐逐出市场,十分薄弱的环保服务产业更将备受冲击。由此可见,进入WTO之后,环境产业毫无疑问的会成为发达国家争夺我国市场的一个重要领域。 ⑶ 绿色标志加大挑战力度。 绿色标志,也称为环境标志,生态标志,是由政府部门或其授权的部门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特定图形,用以表示某种商品符合环境要求。首先,各国绿色标志制度所依据的环境标准不一致,评价方法也有差异。并且各国所选择的产品类别有偏向,往往只选择国内企业生产的且在国际市场上比较具有优势的产品。因此,绿色标志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企业在申请程序上可能存在歧视。其次,一些国家规定,无绿色标志的外国产品在进口时受到数量和价格的限制。再次,企业若想取得绿色标志,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请,经评审并符合环境标准后才能被授予环境标志。对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还较低的我国而言,环境标志产品的标准就相对较高。另外,申请环境标志也需要较高的申请费用,这无疑也给环境基础较低的我国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和出口成本。 ⒉ 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⑴ 我国产品将受到广泛限制,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 根据我国的现状,许多出口商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国家和地区制定的较为严格的环境标准,于是我国的出口贸易将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甚至使我国产品出口范围逐步缩小,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外贸出口的对象主要是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国家,而这些国家都有严格的环境标准,这使我国传统商品出口遭受了严重的打击。比如我国对日本、美国、韩国、欧盟、东盟的出口量,占到我国外贸出口量的80%以上,而这些国家都有严格的环境标准。1998年,仅欧盟禁止进口的产品总额就达到300亿美元,我国遭禁产品总额就达20多亿美元。根据联合国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约有70多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绿色壁垒的不利影响。从当今世界产品出口结构来看,绿色产品比例日益增加,对于以“污染严重”的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中国来说,无疑会处于不利地位。据中国国际绿色化学高级研讨会的统计,1999年,我国对外出口限制商品价值高达144亿美元,预计今后两年将达到200亿美元以上。因此,我国对外贸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绿色壁垒的挑战 。 ⑵ 绿色标志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我国的对外贸易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我国现在的绿色标志制度与发达国家比起来还不很健全,很多出口商品并未申请绿色标志。但是在我国进入WTO之后,一切都要与国际接轨,为避免被绿色壁垒拒之门外,很多产业和商品都要申请绿色标志。而事实上,申请绿色标志需要相对较高的费用,这样无疑会增加我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对我国而言,许多打入国际市场的产品竞争力并不是很强,有些甚至是凭借较低的价格赢得国外市场。如果不申请绿色标志,就面临着被绿色壁垒拒之门外的命运;而申请绿色标志,则会导致成本价格的提高,很可能也会被挤出国际市场。很显然,缺乏绿色标志的产品在推行本国环境标志的国家市场上是处于劣势地位的,更有甚者,一些国家把进口产品具有经本国认可的环境标志作为市场准入的原则。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贸易在绿色标志这一问题上面临着两难选择。 ⑶ 关税的递增使我国的出口产品面临新的选择 关税递增即关税税率随产品的加工层次的增加而增加。此规定限制了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使其不得不大量开采自然资源,出口初级产品,导致发展中国家环境资源状况日益恶化。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自然资源丰富,许多企业正在进行着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而这些企业多为中小型或民办型企业,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并且初级产品的深加工也是一种新兴产业,如果在出口产品时交纳大量的出口关税,便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一方面,产业基础较薄弱的企业在面对高额的关税时不得不选择放弃,从而使这一新兴产业结束它短暂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许多产业选择开采初级产品出口,大量的开采会使我国的环境资源状况日益恶化,导致本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面临更加严峻考验。 ⒊ 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的关系及相互影响 以上几点只是简单的阐述了我国入世之后绿色壁垒对我国环境和贸易两个方面的不利影响。虽然入世对我国的不利影响还有很多方面,由于篇幅有限,不再一一详述,但仅从以上几点我们也不难发现绿色壁垒对我国环境和贸易的影响是很难分开的。而且环境与贸易二者本身也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 ⑴ 经济贸易要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基础上的,贸易的健全发展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必要的资金、产品、技术和设备,贸易的迅速发展促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自由贸易促使各国生产具有比较利益优势的产品,从而使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贸易通过对经济福利的贡献能多方面的支持环保。贸易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类的生活环境的良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不当的贸易容易引起或加大环境资源的污染和破坏。贸易通过促进经济发展而刺激土地、矿产、森林、水等资源的污染和破坏,形成新的环境压力。 ⑵ 环境保护对贸易的影响也是双向的、深远的。一方面环境保护对贸易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机遇。环保时代的到来,全球出现了一个由环保产品、环保技术和服务、绿色食品等构成的巨大绿色产品市场,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环保产品的贸易。另一方面,环境保护措施逐步成为贸易保护的手段,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绿色贸易壁垒。这些绿色贸易壁垒已被大多数发达国家所用。于是,一种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得到广泛的运用。 我们可以看出,保护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的同时也在保护我国的环境;保护我国的环境,就能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所以必须有效的将二者结合起来,采取更多、更有效、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在绿色壁垒面前不受抑制,并且利用绿色壁垒进一步保护我国的环境与贸易。这既要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到我国今后的发展;既要立足于我国本国的情况又要面向国际面向众多其他国家的情况,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我国对绿色壁垒的应对措施和法律对策 绿色壁垒在带给我国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应该在迎接挑战的同时抓住一切有利机遇,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对外贸易健康快速的发展。 ㈠ 绿色壁垒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有利的影响和新的发展机遇 ⒈ 绿色壁垒使我国步入新的环保时代 绿色壁垒在给予我们惨痛教训的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由于我国过去对环保的重视不够,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果仍漠然视之,后果将不堪设想。而绿色壁垒使一直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环境保护的我们认识到环境是与经济密切相连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同时也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今后的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我国将步入环境保护的新时代。 ⒉ 有利于加快我国环境法律法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 为了使我国的商品尽快打入国际市场,达到国际环境标准,我国政府必然会加快对现行环境法律、法规及标准的修改完善,并特别重视填补现有的空白以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通过完善环境法律体制、加强对企业环境要求会使无公害产品大力发展。这既有助于打破发达国家对绿色产品的垄断,又有利于我国环境法规的健全和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 ⒊ 我国市场潜力巨大,打破绿色壁垒之后经济、环保将有长足发展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许多产业是我国所独有的,但由于达不到国际标准或被绿色壁垒拒之门外,使得竞争力下降。如果我国能打破绿色壁垒,达到与国际水平同一高度,那么在入世之后我国的外贸必将取得飞速的发展,市场无限广阔。当然,这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积极应对并努力打破绿色壁垒,使其为我所用。 ㈡ 我国在国际领域应对绿色壁垒的法律对策 ⒈ 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环保和贸易方面的谈判和讨论 这对未来国际贸易体制的环境取向会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应与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对发达国家环境与贸易不利的条款提出修改意见,争取平等、合理的权益。这样做既有利于扩大我国在一些国际环保立法和贸易立法中的影响,防止滥用环保法规、贸易条款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一切企图,又可表明我国在保护环境问题上的立场。同时通过与其他国家充分交流信息和意见,可以学习先进的经验,在处理全球事务上,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完善我国的环境贸易法规体系和管理体系。 ⒉ 加强国际环境合作和国际立法合作 强调国际环境合作,尤其与贸易伙伴国的合作,比如互相承认环保措施和环境标准等,有利于打破绿色贸易壁垒,有利于各国在环保技术领域进行交流和合作。强调国际立法合作,对进一步完善与贸易有关的环境立法,制定和完善环保产业法规,促进环保产业和环保技术的发展,使产品打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⒊ 充分利用谈判机制,采用各种方法和有关法律原则,对抗、抵制“绿色保护主义”如合法对抗、报复措施,国民待遇原则、非歧视原则等。 合理对抗、报复原则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7条的规定。该条规定表明在必要时,我国有权依法律采取必要的、合理的攻击、报复措施以维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权益。国民待遇原则和非歧视待遇原则是国际双重贸易协议所确认的相互给予的原则之规定。我国可以依此向对我国产品的销售采取歧视性做法的国家提出抗辩,双方可通过谈判、磋商解决这类贸易纠纷,也可以向有关国际组织提出申诉。 此外,我们还应充分重视同友好国家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的合作,采取一些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的一些举措等等。 ㈢ 我国现阶段国内对绿色壁垒的应对措施 ⒈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推动环保事业 既然环境保护、绿色产品代表了贸易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我们就应该利用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产品制造初期就严格把好环保关,从原产品到深加工再到最后的出口,都要严格按照国际环保标准,使我国的出口产品达到国际标准,与国际接轨。而对于其他那些电子、机电等产业也要逐步淘汰落后和不符合环境标准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机器设备。 ⒉ 严格执行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逐步加以协调和完善 我国的法律法规有些方面还不十分完善,往往是根据国际标准仅限制外国企业设立的环境保护条件,而对国内企业则是按照国内标准来发展企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申请设立合营企业如有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将不予批准。《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工作暂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对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其主要内容是有关于环境保护的。为此经济贸易工作者往往要求放松对贸易的环境控制,希望能通过制定和实施较宽松的环保法规和标准,以降低成本促进本国出口和经济贸易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我国的商品往往能出本国国门却难进其他国家的国门。此外,尽管我国的有些环保法规制定的比较完善,但由于执行起来力度不够,使许多在国内领先的产品终遭被拒绝的命运。因此我们应逐步完善不足之处的同时加大执行力度。ISO14000标准是国际上承认的环境标准,其要求任何国家都 可以拒绝进口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我国也应该尽快以立法程序将该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广泛推广适用。 ⒊ 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标准,在提高我国环保产品质量的同时抵制他国污染密集型产业进入 前文提到我国的有些法规也明确规定了有污染环境或影响环境保护的外资企业不予批准设立。但是,我国环境标准起步晚、标准低,对某些产业省去了应有的污染处理装置,因此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还是有机可乘的,他们利用“生态侵略”、“生态倾销”在将其业已淘汰或落后的技术、产业甚至废物打入我国市场的同时却在拒绝着我国的符合标准但对他本国贸易构成威胁的产品和技术。我国的商品也正是因为我国的环境标准相对较低才会在出了国门之后在他国被拒绝或销毁,从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标准目前可以保护我国的环境和贸易;今后可以使我国的产品符合国际环境标准,加大出口量。 ⒋ 适当的设立政府环境补贴,加大环保产品的出口量 我国入世之初,许多产业都面临着转型和调整,为了使这段时期内我国的外贸收入不至于大幅度降低,政府可以适当的设立环境补贴。环境补贴又称“绿色补贴”,即对环保产品提供专项的补贴、低息贷款等优惠措施,以保护和促进本国环保产品的出口。我们曾谈到,许多国家要求进口的环保产品应具有绿色标志,而申请绿色标志需要较高额的申请费用。由于我国许多环保产业还刚刚起步,资金实力不够雄厚,高额的申请费用使他们面临两难抉择。政府给予适当的政府环境补贴,一方面可使我国的环保产品加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加大我国的外贸出口量和外贸收入。按世界贸易组织修改后的《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定》,这类补贴是“为促进现有设施适应法律和规章所规定的新的环境要求而给予有关企业的资助。”它属于不可申诉补贴范围,国际上许多国家都予以采用。因此,我国可以考虑适当的设立政府环境补贴。 ⒌ 增强国民环保意识,长期重视环境保护,早日完善环保和贸易体系 广泛进行环保宣传,增强国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公众积极参与环保管理和监督,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保护政策,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是,只有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拥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和道德风尚,才能在各项工作中都与环保紧密结合,既有利于经济贸易发展,国民素质提高,又有利于我国的生态和环境保护。 ⒍ 利用GATT的相关条款,制定我国自己的绿色壁垒 1947年关贸总协定第二十一条“一般例外”规定:允许为保护动植物和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而采取出口限制措施,把它们作为贸易自由化的一般例外。同时规定:“实施的措施不得构成武断的或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这些措施包括:“……(乙)为保障人民、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庚)与国内限制生产与消费的措施相配合,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的有关措施。”由此看出,对“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等术语并未做严格定义,因此我国可以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以此为由,使其作为制定绿色壁垒的“合理”依据。从而可以有选择的使外国商品进入我国市场,并且阻止外国企业在我国制造破坏我国生态环境及天然资源的产品。 另外,我国国内法律应对绿色壁垒的主要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有:实施多数国家难以接受的环境标准,如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ISO14000和ISO18000环境标准或者对进口商品实行高于我国产品环保指标的双重标准。对入境后可能造成污染的产品,除征收正常关税之外,额外征收环保税,以期达到限制进口。此外,我国政府以保护环境为理由,可以宣布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某种(对我国同类产品暂时造成威胁的)产品。我国还可以把进口商品,按我国认可的环保标志作为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即实施绿色标志、再生标志认证制度时有意采取一些措施限制外国产品。最后,我国还可以针对另一国违反国际环境条约的行为采取强制性环境贸易制裁。 三、结论 绿色壁垒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但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入世给我国的经济和对外贸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入世初期,如何调节好挑战和机遇的关系,如何在打破绿色壁垒的同时更好的利用它,使我国的经济和贸易尽快的适应国际市场,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上只是笔者浅析我国入世后面对绿色壁垒的个别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具有代表性的解决措施。总之,在我国加入WTO初期,必须立足本国面向国际,尽快找到适合我国发展的方法和对策,加快调整内部机制,早日与国际接轨,切实有效的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环境保护,逐步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和贸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