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研究会论文集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文章 > 会议论文 > 2010年研究会论文集 > 正文
加快绿色化工认证,克服环境壁垒
2017-02-12 582 次

加快绿色化工认证,克服环境壁垒 钱 澄* 摘要:加入了WTO后的我国化工行业面临着严峻考验。本文就化工行业如何尽快获得绿色标志,克服环境壁垒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壁垒 ISO14000 绿色化工 绿色标志 一、我国化工行业现状 我国化工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基本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和相关工业发展需要的化学工业体系。50多年来,化工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品种不断增加,化工产品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化工生产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我国已有10余种主要化工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氮肥、合成氨、染料的产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化肥、磷肥、农药、纯碱、硫酸、烧碱产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位;原油加工能力、乙烯、合成橡胶产量居世界第四位;合成树脂、合成纤维能力和产量、部分合成单体生产能力和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也迅速增长,使我国化工行业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于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增长加快发展我国化工行业和产业升级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化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化工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含量低,一直以支农化工和传统的基础化工为主,而高新技术和精细化工起步较晚,大部分还未形成产业;企业规模小,生产未能达到经济规模;相当一批化工产品的生产技术及原料路线比较落后,许多仍停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企业管理观念和意识淡薄,管理体制存在机构臃肿、部门庞大、结构繁杂、效率低下等。综上所述,我国化工行业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而加入WTO后,化工企业面临的威胁是双重的。对内将失去关税限制和进口数量限制等保护措施,受到国外产品的冲击;而对外国有企业将处身于同国外企业几乎完全等同的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上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许多国家把进口产品具有本国认可的环保标志作为市场准入的前提,发展中国家产品为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才能得到“绿色通行证”。作为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环境壁垒悄然兴起。我国化工企业如果不能克服环境壁垒,通过绿色认证,最终只会一败涂地,退出国际竞争的舞台。 二、绿色化学工业的兴起 1.绿色壁垒的兴起 随着世界环保浪潮的兴起,绿色产品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新宠。各国政府纷纷将环保问题注入各项贸易政策的制定或实施中,“贸易与环境”已成为世界贸易的优先提议。由于各国之间存在环保意识、环保标准和法规的内容、水平及苛刻复杂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由环境保护而引发的贸易纠纷日益增多,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特别是随着WTO逐步取消全球多边自由贸易关税壁垒,环境标志等技术要求已成为一些国家新的贸易保护武器和国际贸易谈判中讨价还价的筹码。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宣布,没有绿色产品或绿色环境标志的商品的进口,将在数量和价格上受到限制。这就是当前国际市场上新兴的非关税壁垒——“绿色壁垒”。 2.绿色化学的提出 在全球化的绿色浪潮中,旨在利用化学原理从根本上消除传统工业对环境的污染,最终实现工业生产过程中废物“零排放”的绿色化学是国际科技界与工业界关注的热点,并被认为是21世纪的中心科学。联合国提供的权威资料表明,人类目前面临的绝大多数环境问题都是化学物质污染所致。当前,西方各国不惜花费巨资和庞大的科技力量进行绿色化学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并且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杜邦公司不久以前甚至宣布,其全球所有厂家均实现了化工生产的“零污染”,美国能源公司研制的石油“生物脱硫”技术不但效果奇佳,而且投资节省50%,操作费用20%,可见,绿色化学技术不仅对环境保护有重大影响,而且可以实现经济的最优化,创造出更高附加值、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因此发达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认为绿色化学是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 3.环境标志与ISO14000系列标准体系 ①环境标志 国际标准化组织将环境标志定义为:印在或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宣传环境品质或特性的用语或象征符号。它标明产品从生产、使用、消费到回收处置整个过程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或损害极小,有利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使广大消费者通过选择,购买商品而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环境标志的认证标准包含资源配置、生产工艺、处理技术和产品循环、再利用及废弃物处理等各个方面。实质上是对产品的全过程环境行为进行控制管理。 ②ISO14000系列标准 是针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系列规范人类环境活动的标准,是一个具有灵活性的关于环境管理的系列标准,它能极大的促进国际贸易。它不仅要求企业在其环境方针中对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持续改进做出承诺外,并不规定环境绩效的绝对要求;同时,ISO14000强调根据本国本地区的环境状况,制定符合本国本地区而非出口市场所在国的环保法律法规,这就体现了贸易对等原则,有助于消除贸易技术壁垒。 ③绿色标志认证 企业要跨越绿色壁垒,先要获取市场准入的“通行证”。企业要有充分的认识,尽快获取相应的绿色标志认证。只有按照国际公认的ISO14000系列标准体系要求组织生产,进行质量控制,我国的化工产品才有可能性打入国际市场。我国化工企业必须合理利用短暂的保护期限通过绿色认证,突破环境壁垒,保住我国化工产品的市场份额。如何使我国化工企业,尤其是那些出口外向型化工企业尽早闯过这道难关,消除入关后绿色壁垒对化学工业的冲击,是摆在我国政府、有关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三、我国化工行业突破环境壁垒的建议 客观地讲,无论是开展绿色经营,开发绿色产品,还是获得绿色认证,都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企业暂时的利润,但从长远看,这种支出是必须的,而且越早越有效。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贯彻与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自1996年起就开始了试行工作。1997年4月正式成立了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委员会。迄今为止已有几十家企业通过了试点认证。据不完全统计,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一年可产生5.2亿元的经济效益,削减污染负荷10%~15%。而目前我国的能源效率只有30%,比发达国家低10%以上,矿产资源利用率为40%~50%,社会最终产品仅占原料投入量的20%~30%,许多可利用资源最终成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废物。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国民收入的20%~30%因为生态资源的破坏而损失掉,其中化学物质污染所致的损失就占到了80%~90%。 在绿色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绿色需求不断增长的现实面前,我国化工企业无论从社会责任还是自身利益考虑,都必须重视审视并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经营战略,牢固地树立绿色技术创新的意识,积极开发绿色经营,这就要求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树立环保的观念,以提高环境质量为前提,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绿色产品,树立企业的环保信誉和绿色形象。具体措施如下: 1.实现化工产品绿色化 化工企业应当严格按照ISO14000系列认证标准要求进行开发、生产。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出口的要求,我国化工企业应大力加强生产技术研究,积极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引进适用的无害于环境的技术设备,节约能源和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以便早日与国际通行的环境管理制度相衔接,减少国际贸易磨擦,扩大出口。在经营生产中,首先要开发品质优,环保成本低且符合国际环保要求的绿色化工产品,实现化工产品绿色化。 A.绿色生产 化工企业应当主动开展对传统化学工业的绿色化改造;逐步放弃某些严重污染生态环境的传统化学工业基础;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开发清洁化生产工艺和防治工业污染的绿色化学应用技术,生产对人体无害、有益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产品。 可以有选择地逐步发展资源利用率高的高科技化工产业,采用先进适当的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可以通过恰当的投资方式引进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发展自主创新的技术体系,生产出更富竞争力的化工产品;在注意环保技术、技术环保产品自主开发的基础上加强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交流和合作,引进技术,缩小在环境保护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积极吸引绿色技术方面的人才,增强企业绿色产品的开发能力。 B.绿色包装 产品进入贸易领域都必须经过包装,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产品包装的废弃物越来越多,传统包装废弃物所产生的垃圾问题,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各国对绿色包装呼声日益高涨。必须适当引导企业注重环境成本,使用更可靠的材料,设置新的生产流程,循环利用副产品等方法来减少对资源的需求。许多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法律,如美国的防毒包装条例。这就要求企业在包装的使用和处理方面,既要努力降低包装的费用,又要降低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和循环利用。 C.塑造绿色品牌 塑造品牌已成为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战略之一,塑造绿色品牌在绿色消费方兴未艾的今天,更应成为企业抢占市场的契机。时下有些企业在这方面已经走在前列,并且以其独具魅力的环保功能产品为消费者青睐,抢占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包括国外市场的份额。比如乐凯公司,多年来由于大量的感光材料通过走私进入国内,使得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到目前为止国内的同行企业几乎全军覆灭,仅乐凯公司生存下来。乐凯公司自引进技术以来,也引进了高度的环保意识、绿色技术创新的意识。一方面继续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积极开发、更新产品,使得最新一代产品已与柯达、富士等不相上下,同时利用上市后募集资金的优势,加强营销策划和宣传,积极按照ISO14000系列认证标准要求进行开发、生产,终于从跨国公司手中抢回一块市场,竖起令世人瞩目的民族化工业大旗。 2.政府必须加大扶持、监督力度 由于当前市场的不完善,环境成本外在效应很明显,使得很多施行无公害化生产,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企业处于一种劣势,他们的产品由于环境成本偏高,竞争力弱。有必要建立绿色会计制度,即征收环境税,将环境消费计入成本,通过经济手段来促使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并将其转化为对开展绿色经营企业技改、开发、环保等项目的贷款贴息;政府可以采用财政税收政策,产业导向政策等对相关企业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补贴,在信贷、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优惠,以扶持、鼓励相关产业产品的开发与发展;商检、环保、技术监督等机构应当积极参与和支持,给企业提供相关信息,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并且实行监督;还可成立绿色银行,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资金;利用全球环境基金及国际机构的“绿色援助”来促进绿色化工产业,提升我国化工企业的环保水平。 3.建立完善的环境标志制度 环境标志可引导消费者选购商品时参与环保活动,也可以使环境标志同价格、质量一样成为重要的市场竞争因素。我国虽然于94年成立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但至今未制定有关立法。为使环境标志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确保环境标志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应制定环境标志管理条例,对环境标志的申请条件、审查标准和程序、使用要求、使用期限、管理机构、假冒环境标志者的法律责任等作出明文规定,并制定详尽可行的实施办法。 4.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只有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才有可能倡导绿色消费,为企业生产、经营绿色产品鸣锣开道。为此应加强新闻媒介对环境保护和绿色认证的宣传,加强与社会团体、群众组织联络,逐步将环境宣传教育纳入共青团、妇联、学联、工会、科协等的活动计划,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机制,配合教育部门,加强环境法制和环境政策的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地保护环境;克服领导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经济发展是硬指标,环境保护是软指标的错误观念,加大对领导的宣传力度,使各级领导自觉保护好环境;要特别加强对企业进行环境保护和环境审计的宣传,首先是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的责任,要意识到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把企业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其次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宣传普及,企业若达不到环境审计标准,则意味着其产品不能进入国际市场,必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结语 我国的有关化工企业和社会团体应高度认识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顺应产业绿色化这一国际潮流,增强危机感与紧迫感,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环境质量,争取尽早通过绿色环境标志认证,消除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各类组织在入关后的国际贸易可能遇到的绿色壁垒,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沈学友 《国际贸易中的环保要求》,中国化工报,1998年9月26日 2.朱清时 《绿色化学和新的产业革命》,现代化工,1998(4) 3.王繁泓 《依靠科技实现节能降耗》中国化工报,1999(11) 4.苏小玲 《浅析企业跨越绿色贸易障碍对策》,南昌高专学报2000年(4) Develop the authentication of chemical Green Mark , Surmount the Environmental Wall QIAN Cheng (Wuh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ies 430073) Abstract: The threat that comes from ISO14000 “GREEN” trade barrier harassed chemical enterprises and relevant org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try to put forward some advice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enhance the “GREE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Keywords: ISO14000; Environmental Wall; Green chemical; Green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