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研究会论文集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文章 > 会议论文 > 2010年研究会论文集 > 正文
对有毒有害农药控制的若干建议
2017-02-12 323 次

对有毒有害农药控制的若干建议 孙雯 王丽燕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法学011) 摘要:自加入WTO以后,中国在许多方面逐渐与世界接轨。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方面显得更为重要。随着近年来绿色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有毒有害农药方面的问题逐渐显出水面,这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具体我们应如何解决呢? 关键词:使用现状;发展近况;农药立法;控制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2.60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完全依靠农药,单纯使用化学防治的方法正逐渐减少以至不复存在。但化学防治今后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大面积使用农药更是不可缺少的。然而,不合理使用农药、滥用农药,则会造成环境污染。毒害人畜、破坏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等严重后果。因此,正确、科学地使用农药,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途径是现代化农业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1 我国农药使用的现状 农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对农业保持稳产、丰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农药品种已经有100多种。在许多地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发展很快,许多较大规模的农药厂相继发展起来,农户能够选购的农药种类多,再也不需为病虫草害发愁。但是化学农药,特别是有毒有害的农药,使用越来越频繁,其对农田环境的污染,对人畜的危害等也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不能只追求农作物的丰产、高效,却不顾使用什么方法。目前,我国农药使用的现状如下: 1) 可选择性大。由于各地农药流通,目前市场上可选购农药种类很多。在稻麦区,常见的农药有甲胺磷、杀虫单等。在棉区,常见农药有辛硫磷、Decis、多菌林等。1999-2000年由于植棉区缩小,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农药类型也发生了变化,常见的有Decis、天王星等低毒、高效的农药。同时,农药类型也随时代变迁。由70-80年代农户使用的农药集中在有机磷、有机硫、有机氟等高毒、难分解、残效长的类型。到80年代后期,随着人们对农药残留带来的危害的认识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农药向易分解、无毒、无污染的类型发展。 2) 农田用药次数多。在江淮地区,根据综合防治策略:苗期以“防”为主,水稻生育一般只需要用药3次。农民为了提高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就必须要用各种农药来杀虫,而且次数越来越多,用量也在增加。防病治虫次数相对综合防止而言太多,用药时间间隔多段,这样虽然段时间内效果较好,但病虫差生抗药性的频率也相对加快。 3) 农药使用的引起的问题。广大农户文化水平偏低,农药专业知识较少,盲目地使用农药,因此造成的事故也常常发生。 (1)、混淆农药类型。一些农药存放的时间较长,瓶上的标签脱落,很多农民往往没有养成在使用前先辨清该药为哪种类型的习惯,拿来就盲目地使用,必然造成一定的药害,严重时可造成作物颗粒无收,甚至影响下茬作物。部分农户,在使用农药时,贪图省事,经常擅自复配农药,使药剂效果降低或者无效,有的甚至产生意想不到的药害。 (2)、施药方式与农药类型不相对应。一般除草剂可用喷雾方法来施药,而有些农药必须作土壤处理剂,同时施药的时间也很重要。很多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跟不上,总是凭经验或者理所当然地施药。这也反映出当代中国的很多农民还是应该加强对农业知识的学习与重视。 (3)、擅自增加农药用量。农户在农田用药时,由于没有计量工具,常常私自增加药剂用量,误认为浓度越高,效果越好。这不仅浪费了财力物力,还同时造成污染残留、病虫抗药性增强等一系列问题。 (4)、用药不当造成伤害。1992年全国范围内调查了25个省,因农药中毒的人数为70810人,死亡620人,1993年调查了27个省,中毒52263人,死亡6156人。由于农资部门把关不严以及不法商贩的见利忘义,假冒农药事件时有发生,使农民浪费了大量财力、物力等等,并造成极大的无形的损失。 (5)、报废农药处理不当。许多农药特别是有毒有害的农药,农户的妥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当农户是要完成后,剩余的农药要保存好,不能随地乱扔乱倒。否则会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严重的是万一是有人误食,要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例如,1980年,湖南省祝宁县政府发布通告,严肃处理某供销社任意处理报废农药,致使扶夷江水域受到严重污染的事件。1976年12月,某供销社经过县供销社批准,报废农药5348公斤,其中除一部分送给生产队外,剩余3675公斤都存放在供销社磷肥仓库中。1980年6月上旬,供销社任意把报废的3675公斤农药分别埋在水井边、河边和倒入扶夷江中,虽然经过区公所和县卫生防疫站负责同志发现后提出过批评警告,但该供销社充耳不闻,不采取措施,致使搞基建的辅助工和食品站等6人趁机拿走‘鱼藤精’乳剂两箱,毒示酚40公斤,于9月26日晚,将这些农药全部倒入扶夷江中,使5公里长的江面出现死鱼现象,群众共捡出死于1500多公斤。同时,还毒死鸭子388只,猪一头。并有多人因吃了农药毒死的鱼而出现了头晕、腹痛等中毒症状。经过地区环保办公室和省商检局采水样检验,水中酚等超过了国家标准27倍,不但污染扶夷江水质,破坏了水产资源,危害了人民身体健康。 2 世界农药发展近况 从世界角度看,近年来世界农药正在向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的方向发展。同时,由于竞争加剧,农药行业正在走向联合之路。下面我们就世界农药的现状进行分析。 市场:农药需求趋于饱和,有效成分用量逐年降低。由于世界耕地面积减少和高效、超高效品种的开发,农药产量、销售额增长趋缓,部分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进入1990年代,全球农药销售额基本稳定在270-300亿美元左右,其中除草剂占47%,杀菌剂占19%,其他占5%。按地区划分,北美和东南亚销售额增畅,欧洲市场萎缩。北美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占30%;东南亚居第2位,占26%。按作物划分,用药最大的当数果蔬,占26%,其他依次为水稻、麦类、棉花、玉米等。发达国家中以玉米用药量最高,主要是除草剂,大豆用药量也相当可观。 开发:农药开发难度见大,天然源农药备受关注。由于环境以及等级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寻找药效更好、使用更安全的新结构化合物。这加剧了新农药的开发难度,成功率急剧下降,1950年代为1/1800,1960年代为1/13000,1970年代为1/12000,进入1990年代为1/30000,而到了1996年下降至1/80000,仅为1950年代的1/40。目前开发一个新农药化合物需要历时7-10年,耗资上亿甚至几亿美元。虽然如此,每年农药公司仍投入30亿美元的资金从事新农药的研究和开发。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辅助农药分子设计技术的应用,农药的开发速度加快,每年投放市场的新结构农药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9个上升到目前的13个。目前,新农药的开发仍以化学农药为主,同时天然源(动物源、植物源和微生物源)农药的开发也备受关注。新近开发的化学农药以杂环类化合物居多,杂环的引入提高了生物活性 和选择性。具有含氟取代物的化合物药效突出,因此向各类农药中引入氟原子,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此外,采用立体有择合成、拆分等新技术、新工艺生产的高效异构体已经成为高效农药中的新贵;综合各类开发史,许多类农药的开发均得益于天然产物。 热点:生物农药迅速崛起,基因工程锦上添花。通常所说的生物农药是以细菌、真菌、病毒、线虫以及由他们产生的代谢物为有效成分的,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其开发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曾掀起过高潮,但由于当时生物技术、手段、水平相对较低,生物农药本身对工艺、储藏、运输要求又高,及随后拟除虫菊酯的崛起造成生物农药的开发步入低潮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成本低、且不易产生抗性的生物农药又重新受到关注。生物技术尤其是为生物技术的进步更为这类农药的开发提供了便利。生物农药重获青眯,不仅毒性越来越降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既费用低廉,开发费用仅为化学农药的1/40,登记费用也仅为化学农药的1/100。目前生物农药销售额的达3亿美元,约占整个农药市场1%,且年产值每年上升19%-20%。开发最为成功的生物农药当属苏云金杆菌的最常用的真菌,占整个生物农药70%以上。基因工程将生物农药的应用引入了高科技的殿堂,为农药的发展掀开了辉煌的一页。 国外农药开发方向和途径:从近几年文献报道看,国外农药开发的方向是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具体体现为追求“三高”: (1)、安全性高,这不仅要求毒性低、残留低,而且要求能降解,无公害; (2)、生物活性高,新开发的化合物有效剂量大都在5-100克每104平方米,部分除草剂甚至达到了1克每104平方米以下; (3)、选择性高,几乎所有新品种都具有特定的作用方式,对靶标害物以外的作物、益虫无害性。这“三高”基于一个共同点,即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当今农药的开发途径有以下几种:(1)将认定诱惑性的集团进行组合、修饰,这是一种传统的合成方法,相对而言几率最低;(2)、根据目前已知的靶标结构,定向设计新化合物,如针对抑制乙酰乳酸合酶的除草剂、针对抑制乙酰胆碱受体的杀虫剂、针对抑制几定质的杀虫剂、针对干扰昆虫和植物激素的杀虫剂和杀虫剂;(3)、由于生物活性物质或者有效结构化合物经过结构改造开发新化合物,这种方法成功率相对较高;(4)、仿生制备活性物质,即参照自然界存在的活性物质开发新化合物,这种方法成功率也较高,且成效显著;(5)、引进生物技术开发生物农药。 3 对农药方面的立法(参见〈〈农药使用管理〉〉) 我国开展农药治理工作相对较晚,但是发展很快。20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是政府部门以下发文件的形式进行农药管理,没有一部直接针对农药管理的法律法规。我国农药管理部门和农药管理工作者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直到1997年5月8日,《农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我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第一部农药管理法规。1999年8月14日,四川省人大颁布实施了《四川省农药管理条例》,为认真贯彻国家的《农药管理条例》,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又相继对其进行了配套规章的建设,并根据农药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行业特点,国家有关部门在过去已经颁布有关农药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农药技术规范,从而组成了我国较为完善的农药管理法规体系 。 由于农药是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用来防治有害生物,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类有毒物质,使用不当,极易造成人畜中毒和作物药害,或诱发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因此,加强农药的使用管理,保证安全使用。有些农药虽然时有害生物具有较好的防效,但由于毒性和残留方面的原因已经被禁止生产和使用,如我国1983年停止使用六六六,1992年禁止生产杀虫脒,目前有些省市已经禁止生产和销售剧毒的甲胺磷等。随着人们对农药认识的深入,有关的规定将陆续出台,有些农药虽然还在使用,但是却有严格的适用范围和方法。如高毒农药不准用于蔬菜、茶叶、果树、中药材等作物,不准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与人畜皮肤病。 对农药管理的有关国际组织主要由联合国两农业组织、国际农药生产者协会、国际农药分析协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以联合国粮农业组织制定的农药管理文件居多,这些文件的制定与实施,对世界各国的农药管理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美国于1996年8月5日颁布《食品质量保护法》后,《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明确要求所有农药必须满足更高更严的要求,规定食品以健康为基础的农药残留安全标准,农药使用必须坚持“确定无害”的标准,而不是以前的“无过度的不利的影响”的使用标准。保加利亚对极毒农药产品实行禁用或者严格限用。因为极毒农药产品仅凭预防性措施或者农业规范是不能完全保证被安全使用的。所以,极毒农药产品遭禁用不但合理,而且必要。对有些农药产品实行限用,保加利亚的农药管理部门则根据其注册时的使用等级分别给予相应的使用限制。 4 对农药使用的控制的若干建议 农药的使用是农作物病、虫、鼠害防治的重要措施,可实际上,喷洒出去只有极少数部分能够达到防治靶标上,农药使用中的低效率,不仅浪费大量的农药,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环境污染。如何提高农药有效使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便成为农药学科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构成了农药使用与控制技术在21世纪的主要研究内容。 如今杀虫剂正趋向于高效低毒化,现有杀虫剂主要包括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以及其他四大类,他们占了全部杀虫剂市场的80%以上,尤其是前两者更是高达1/3。预计未来,有机磷类将回落,拟除虫菊酯类将稍有增长。有机磷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开发之后,新的火星结构已经难以发现,此外高毒也是影响他们开发的原因。但带有三元不对称结构和杂环的新品种近来受到重视,他们的优点是与传统有机磷无交互抗性;另一类活跃品种是土壤杀虫剂,因为即使急性毒性高,也不妨碍土壤用药,如1992年布莱顿大会上推出的MAT748主要用于玉米,对地下害虫毒性很高。对氨基甲酸磷类杀虫剂的研究近来主要集中在低毒衍生化上,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开发具有以下特点:(1)、加入氟原子,提高生物活性;(2)、开发土壤用药品种;(3)、开发具有螨活性的药剂;(4)、光学异构体拆分与立体转移或者立体有择合成高活性异构体;(5)、通过结构改造得到鱼毒性低的醚类似物和烃类似物。 农药是否科学、正确地使用对农作物生长、人畜的危害以及周围的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决定性,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控制和引导: (1)、综合治理各类病虫草害。1972年美国环境质量保护会议提出了IPM,也就是选择合适的方法,把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标准之下,我们可以采用农业防治、植物检疫、生物防治等方法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尽量少用化学防治,做到不过防治指标不用药。 (2)、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现在市场上较多时低毒、高效农药。如拟除虫菊酯类的DECIS,功夫聚酯,天王星等,烟碱类的吡虫啉、巴丹中间体杀虫等,同时市场上复配农药较多,使用复配农药既省工、省力。如日本已经开始在稻田所谓“一次处理”来代替过去的多次用药,并且在生产上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 (3)、加强农药知识宣传。广大农户由于文化水平低,不可能接受很专业的知识,对他们宣传时,应用通俗易懂地告诉他们三“W”,就是“什么病虫?何时用药?打什么药?”。对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种田大户,应该积极举办各种讲座、培训班,帮助他们学习相关农药知识,使他们真正做到持“绿色证书”上岗。 (4)、加强立法,严格执法。从目前的农药使用现状看,某些地区农药尚未放开,一般买药渠道通过农资,但农资部门有时由于某些原因而把关不严,使得不合格的假冒的农药流通到生产中去,我国对农药方面的立法还不够完善,甚至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都没有具体的规定,而有了规定又没有严格地执行,很多农民对此也不了解。所以我们要在加强立法的基础上,加强法制宣传,不仅要针对农民,也要针对相关的执行工作人员,希望农资部门能够从广大农民利益出发,严把质量关,不能让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家质量标准。执法部门和监督部门要恪尽职守,遵守有关农药管理规定。他们首先要非常熟悉相关法律,并且要照章办事,复起责任。 (6)、运用高科技高效率的技术。政府应该重视对农业方面的治理和开发,集中并鼓励技术人员开发高科技技术,尽量降低成本,推广到广大农民中去。比如保护环境的施药技术进展: ①、减少易于飘移的细小雾滴产生。喷头产生的雾滴是呈一定分布的雾滴谱,那些小于50MM的雾滴易于飘失,污染环境。今年LURMARK等公司相继设计制造了较少产生小雾滴的“少飘”(LOW-DRIFT)或者“防飘喷头”(anti-driftnozzle),并且已经在生产中大量应用;还可通过在药液中添加飘移控制剂控制雾滴飘移。这些方法都显著减少了雾滴飘失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②、减少雾滴在空气中的运动距离。已经有一种降低喷头高度的设计,在喷杆前沿加装一只拨杆器把作物推倒倾斜状态,尽量可把喷头降低到离作物5-10厘米的高度将药物喷进株冠之中,结果表明,即便风速超过3米/s,也能把雾滴飘失移量降低90%以上。 ③、循环喷雾技术。如前所述,循环喷雾法能未沉积在把表上的雾滴回收利用,具有减少农药飘移的作用,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涂抹法则完全无飘移问题。 ④、风送式喷雾技术。在拖拉机喷杆雾机上,装配一种袖筒式风罩,利用袖筒风罩产生的下行气流把农药雾滴强制喷入作物株冠层中。 ⑤、植株茎施药方法。就是将农药以一定的方式施于植株茎部,使其进入植株体内,并且在其中随着体液输送至各个部位,从而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城市公园、行道树木多采用树干注射法。 法律是国家进行社会控制的最有效的形式,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农民占了大部分。农业还是我们国家的主要产业之一。所以更要加大法制宣传,尤其是要针对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民,让他们明白要依法办事,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要从长远出发,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知识发展农业。 参考书目: 1) 《环境法学》,周训芳,中国林业出版社 2) 《环境纠纷案件实例》,曾昭度,武汉大学出版社 Suggestions on Poisonous and Harmful Agricultural Chemical Control Sun Wen Wang Liyan Society school, Eastern China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Abstract: China has gradually tried to take same steps with world in many aspects since its entering WTO. As a big agricultural country, China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i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green food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poisonous and harmful agricultural chemical becomes a point for attention. This also challenges us—how should we solve it? Key Words: present using situation recent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chemical legislation suggestions on control 1 present using situation in China 2 recent development of world agricultural chemical 3 legislations on agricultural chemical 4 some suggestions on agricultural chemical’s using control 基金项目:华东理工大学2003第三届大学生立项项目 作者简介: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法学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