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理论文章 > 正文
民勤生态移民问题略析
2017-02-14 2457 次

内容概要:

一.民勤绿洲基本背景

二.民勤生态移民的客观必然性

三.生态移民的具体情况

四.生态移民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及其笔者的意见和建议

一、民勤绿洲的基本背景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北策,石羊河流域最下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灌溉,是由石羊河下游的地面水和潜水长期发育形成的我过荒漠化区的典型沙漠绿洲。东、西、北三面分别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东西长203Km,南北宽150Km,总面积1.6万平方千米。全县辖18乡镇,244个村,总人口30.7万。2004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6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5.76亿元,财政收入478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968元。 民勤县是我过西部地区典型的沙漠型县区之一,有特殊的地形、地貌、地理特征,在世界上都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建国以来民勤县的人口发展与经济增长速度,使得民勤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加重(见图表1),生态环境与人口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矛盾越来越锐,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理和和控制,“民勤将变成第二个罗布泊”是有极大可能的。与此同时,甘肃省民勤县的情况已经引起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明确指出要研究和解决民勤的问题。因此,为了认真贯彻和落实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和苏荣书记(时任甘肃省委书记)视察民勤的只是精神,课题组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了民勤县'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在充分进行勘探、调查、预测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降低县域人口数量,缓减人口与资源的压力,促进湖区脱贫解困工程,实现民勤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好运转,绝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根据实际,制订了民勤县今后10至20年解决人口与资源固有切日益加剧的矛盾的计划——生态移民。

二、民勤生态移民的客观必然性

1、多灾多难的民勤绿洲

2、水资源流失严重

3、人们生活困苦不堪

4、民勤历史上有过重大的移民经历与经验

5、生态移民的探索与实践

1、自然灾害严重:

民勤是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其原因之一就是民勤是风沙等自然灾害侵袭最严重的地区,民勤年风沙日数达139天,八级大风日数29天,沙尘暴日数37天,最大风力11级。1993年的“5.5”风暴、1996年“5.30”风暴和2005年的“5.14”风暴,造成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近8000万元。以下是民勤2004年和2005年几次 较大的自然灾害: (1) 2004年5月23日至24日,民勤发生强沙尘暴,强降水天气,23日20:49 ----24日日:35,极大风速、21.8m/s(9级),十分钟平均风速14.3m/s(7级),沙尘暴持续时间:23日20:40---24日04:15,能见度为200m,造成6.1万亩庄稼绝收,经济损失达1427.4万元. (2) 2004年5月3日,民勤发生严重的霜冻天气,几乎全县85%以上的庄稼重种,造成经济损失20794万元.时气温为-6.5. (3) 2004年6月14日14时,大滩,双茨科,泉山的5村63个社,发生了冰雹,强降水(6mm),冰雹直径月10mm,造成玉米,瓜类约9000亩绝收,造成直接损失1370万元. (4) 2004年9月28日,民勤再次发生重大霜冻天气,约30.45万亩待收的庄稼受灾,经济损失达到,17468.3万元. (5) 2005年3月1日---6月23,民勤共降水10.0mm,5月16日民勤降第一场透雨,其中城区降水9.8mm,牧区花儿园和北山乡各降水1.0mm.在5月17到6月22日,37天牧区共出现降水0.1mm,草场成荒滩,2250只羊,43只驼死亡造成损失约35万元. 2005年4月6日---9日日,强降温,低温霜冻, 6日---8日48小时内降温11.7,9日温度为-4.7,地面温度为-9.2,造成损失23.5万元。 以上是本次实践活动所采集的有关民勤自然灾害情况的一个小的缩影,只做参考。

2、风沙侵袭严重

民勤绿洲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民勤总面积为1.6万平方千米,而适合与人类生存的绿洲面积却只占总面积的5.49%,其他全部为荒漠和荒漠化土地,约2288.3万亩。近几年已有10万亩耕地沙化,绿洲北部10万多亩耕地因盐碱化而被迫弃耕,393万亩草场退化,58万亩林地沙化。荒漠化蔓延的势头仍在扩张,流沙以平均每年8--10米的速度向绿洲侵袭。此外绿洲外围尚有60万亩流沙,69个大的风沙口仍在肆虐。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经在湖区北部“握手”。日益扩大的沙漠化面积,使得人均耕地占有量日益缩小,“一方水土无法养一方人”!联合国制定的沙漠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人,而目前民勤县绿洲人口密度达到340人,这个数字是全国水平的1.49倍,是联合国同类地区人口密度临界指标的48.6倍。由此可以看出,民勤生态移民是人口发展与土地沙化矛盾尖锐的产物。

3、水资源流失严重

图二: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民勤上游来水量,单位亿立方米)图三:是民勤近10年降水量分布图: 由该图可以看出,民勤县年平均降水量在1994-2004十年时间中,只有1994年超过200mm,连同1994年,还有2002年降水量超过150mm,其他年份降水量都在150mm以下。 民勤县全年平均降水113mm,而蒸发量却高达2646mm,为降水量的24倍;平均入境水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5.42亿立方米降至近年的0.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520立方米,为全国水平的1/5,全省的1/3,为世界水平的1/8。全县现状可供地表水的地下水总量1.64亿立方米,现状总须水量7亿立方米,供需差为5.36亿立方米,全部靠提取地下水供给,实际净超采地下水3.5亿立方米。04年民勤出现了近十年来最干旱的天气,全年降水量仅为100.2mm比历年平均降水量减少11%,石羊河持续断流达82天,红崖山水库自建库以来首次干涸。后虽再次蓄水,但全年上游正常来水仅为4600万立方米,比近十年平均水平少54.9%。上世纪50年代,红崖山水库蓄水可满足灌区农作物生长发育期全部需水要求,而现在只能够勉强维持湖区安种水及一次苗水灌溉。去冬今春以来,干旱缺水情况进一步加剧。1--7月份,降水量仅为30.8mm,同比减少33%,石羊河正常来水量浸位618万立方米,同比减少643万立方米,减幅达20%。随着石羊河上游来水量的逐年减少,地下水补给不足,超载严重,水位埋深急剧下降,由上世纪七十年代初1--9米下降到现在的12--28米,昌宁区最深处达40米,在湖区一般的人畜饮水井都达300米。县内大部分区域地下水已超过乔、灌木树种生长的临界水位,造林绿化只能够依赖大量超载地下水维持,人工林木非灌不植,生态治理以牺牲大量的地下水为代价,出现了 恶性循环的局面。绿洲内部地下水矿话度由南向北均以0.02-0.35克/升的速度上升,水质不断恶化且范围逐年扩大,且除湖区外还影响到东坝、泉山,双茨科等乡镇部分村社饮水安全。按有关专家测算,全县100米以下水资源存量为280亿立方米,剩余水量加上回归水量也只有135亿立方米,按目前年用水量亿立方米计算,若不向民勤调水,民勤绿洲只能够维持20年时间。

4、水资源外来补偿工作受挫

民勤县“引黄济民”工程,从1985年开始到2001年可是引水的16年里,由于其地质、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巨大的困难,共花费几十个亿,在此期间“引黄济民”工程便成了改变民勤人民命运的希望所在!然而事与愿违,2002年计划向民勤境内调水6300万立方米,但是由于水价过高(每立方米0.50元,国家补偿0.30元,用水农民支付0.20元)和黄河断流等原因,最后调到民勤的水资源只有3100万立方米。可以说“引黄济民”工程是一个高投资、低收益的生态调水工程的败笔。

5.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由于大规模的对自然资源的掠夺,造成人口资源承载量的严重失调,而日益恶化的环境质量又需要增加治理生态环境的社会成本,进而造成贫困和生态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即人民生活的贫困和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民勤县湖区运用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茨涅茨图可以充分反映这个问题。下图就是库茨涅茨图:(坐标轴原点到a为人类文明前期;a——b为工业文明时期;b后为人类文明时期;此图反映的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成本之间的关系。 由该曲线可以看出在人类文明始期,环境成本为0,人类向大自然无偿索取资源;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即人类必须投入日益增加环境治理的成本,如图a-b成本曲线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民勤现在应该处于靠近b点的发展时期,日益扩大的环境成本是的本来就不是特别富裕的民勤人民更加贫困。民勤县湖区超过60%的人民人均收入在800元以下。

三、具体移民情况:

1、近些年移民工作的开展

我个人认为近些年,政府组织移民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是不成功的。下面是05年之前政府组织移民的情况。 邓马营湖移民开发区位于民勤县城东南65公里处,是腾格里沙漠西南边缘一个较为完整的沙漠盆地,湖内总面积70多万亩,宜农耕地30多万亩。此工程从1992年实施规模开发以来,已开垦农荒地3.5万亩,打井350眼;整修公路54公里,配套建成乡政府、加油站、粮管所,商贸饮食摊点等一批基础服务设施。 民勤本身生态极其脆弱,而在湖区移民实质是抛弃一块已经被破坏的土地,重新寻找另外一块还没有内破坏的土地继续破坏,我认为,民勤的移民必须是县外移民,民勤脆弱的自然生态已经没有可供破坏的余地了。

2、移民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思想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甘肃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以彻底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稳定、解决温饱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西部开发的历史机遇,结合生态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小城镇建设、扶贫综合开发和乡村主导产业建设,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加快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使贫困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实现有房住,有地种,有开发项,有致富门,达到安居乐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3、基本原则坚持扶贫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必须与当地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植被保护、压沙造林等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相结合,努力实现减少贫困人口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的原则。对需要实施移民搬迁的群众,要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做到搬迁户自愿迁出,迁入地愿意接受,不搞强迫命令和包办代替。坚持有地安置的原则。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必须为群众解决一定的土地问题,使他们搬迁后的长期生计问题能够解决。坚持整体搬迁安置、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坚持整体项目资金、发挥综合效益的原则。 (7) 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全米那发展的原则。

4、总体思路

实施民勤生态移民易地搬迁工程,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保护和建设绿洲生态环境为中心,以降低承载人口为目标,采取政府统一组织和鼓励群众自愿迁移相结合,国家给予和适当补助和群众字抽乡结合,县内集中收缩和县外易地搬迁相结合 ,项目移民和教育移民乡结合、劳务移民乡结合的办法,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生态移民搬迁,积极争取国家专项投资扶持,广泛开辟县外搬迁和就业渠道,建立稳定的移民的搬迁基地,从而有计划,有组织,有不步骤地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确保“一年顺利搬迁,二年解决温饱,三年脱贫致富”的奋斗目标,实现迁出区生态保护和迁入区群众致富的“双赢”。 5、奋斗目标

经过今后10年至20年的努力,实现全县承载人口数量减半的目标。近期的目标是:5年内向外输出人口7.5万人,到2010年人口总体数量下降到23万以内;远期目标是,从2010年到2025年的15年内向向外输出人口7.5万人左右,到2025年雷击计划移民15万人左右,十全县人口总量控制在15万人左右。其中通过高校深造教育逸民万人,投亲靠友自发移民4万人口。劳务输出移民3万人,政府统一组织境外移民4万人。通过移民搬迁和人口的不断下降,减轻人口对资源的需求的压力,促进人口生存和资源的供需平衡,保证资源的永久利用和绿洲的生态安全,帮助贫困群众迈向脱贫致富的小康道路。

6、投资概算

移民总投资15亿元,人均补助1万元,包括近期投资7.5亿元,远期投资7.5亿元。其中教育移民4亿元,投亲靠友移民4亿元,劳务移民需要3万元,政府组织移民需要4亿元。

7、移民的方式及其措施

1.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加快教育移民步伐 民勤是一个文化大县,长期以来人们就崇尚文化,尊师重教,培养的各类建设人才遍及全过各地,有着“天下有民勤”人的美誉,如今民勤教育更是成了一张名片,声震省内外。特别是近几年,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不断优化教育教育教学环境,改善设施设备条件,十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高考升学率持续增长,外出求学就业率不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自19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县累计向外输出合格大中专学生20287人,特别是近5年共输送学生10346人,其中本科3033人,专科及中专7313人,年均输出学生达2069人。除去部分待业在家和回乡参加工作外,每年在异地就业的毕业生达2000人以上。由此看来民勤的教育人才输出战略将是民勤生态一,民勤生态移民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因此,民勤县政府将加大对外出学生的资金补助,对稳定在外工作的学生给予一次性安家补助10000元,鼓励大中专学生在外就业,力争今后平均每年向外输出大中专学生4000人以上,5年内向外输出学生达到2万人,20年内达到4万人。 对于这一移民方式,许多人推出疑义,民勤生态环境建设很重要的就是人们文化素质的低下,并且民勤县人事部门的具体政策是,凡是确实能够在外工作的大中专学生,再回乡工作,人事部门不予安排工作,这实际上是变相地排斥人才的做法。 2.扩大劳务输出,推进劳务移民工程 劳务输出移民就是对于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文化素质较好的35岁以下的青壮年男女,通过技术培训,政府组织和自主赴外就业谋生。通过近几年这种方式的移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成果,通过努力,每年组织输出劳动力3万人左右,其中稳定迁移落户人口达到300人,5奶奶内达到1.5万人,20年内扩大到3万人。

3. 鼓励群众投亲靠友,扩大自由移民数量 在诸多移民方式中,从理论上讲政府移民的可靠与可信度应该是最高的,但是由于2003年的几次失败的移民,使政府的诚信系数严重下降,所以对群众来说,投亲靠友式将是他们移民方式中可信度最好的。政府鼓励群众自愿采取投亲靠友、联姻挂靠、经济往来等途径,开辟第二故乡,实现异地移民就水,不失为降低人口数量和缓解资源压力的又一 抉择。

4、政府积极协调引导,加大组织移民力度 实施大规模的易地移民搬迁,从根本上降低县内人口数量,必须争取和依靠国家的专项投资,由政府统一组织实施。要紧紧抓住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民勤生态建设的历史机遇,认真分析研究和掌握国家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和财政扶贫资金投向的重点,积极论证确定较大规模的易地搬迁生态移民项目,上报省上和国务院争取立项扶持。要积极争取省上的统一协调规划安排,合理规划确定迁入地点,安排我县实施移民搬迁。同时,县上要组织专门人力主动出击,分赴新疆、内蒙、宁夏以及疏勒河流域等省内外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当地政府取得联系,研究确定合适的移民搬迁地点,建立稳定的移民搬迁基地。同时要广泛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多方联系在外工作和生活的民勤人士,积极为民勤生态移民搬迁出谋划策,寻找出路,共同参与实施移民搬迁。要采取多种措施,周密组织实施。县生态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负责组织实施移民工程,周密协调和妥善处理移民搬迁中的各种问题。各有关乡镇和部门都要从维护绿洲生存的战略高度出发,高度重视移民搬迁工作,在项目资金整合、迁出对象确定、移民群众的输送和安置以及对群众迁移后生产生活困难的解决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资金、物质和技术上帮助移民群众摆脱困境,安居乐业。政府要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按照国家有关生态移民补助的政策规定,对移民搬迁户每人给予一次性移民补助费10000元。通过政府有组织地实施移民搬迁,力争每年向异地搬迁移民4000人,5年内向外搬迁2万人,20年内达到4万人。

5、合理利用县域资源,实施就近移民工程 合理开发利用邓马营湖和洪水河北岸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适当安置一部分困难群众,是解决目前燃眉之急的另一途径。根据原国家低矿部兰州水文工程地质中心1996年所做的《甘肃省民勤县邓马营滩地农田供水水文地质详查报告》,邓马营湖地下水天然资源量5680万立方米,可允许开采量4000万立方米,适宜开垦利用耕地8万亩,考虑保护邓马营湖自然生态的需要,计划开发面积3.6万亩,可有效承载人口6000人。洪水河北岸广阔地4.5万亩,未来20年内可以有步骤地安置移民9000人左右,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上游较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可以固守民勤的“南大门”,确保寸土不失。在实施县内就近移民搬迁中,每稳定搬迁一户,政府同样给予一次性补助10000元,力争今后5年内向南湖和洪水河沿岸搬迁移民4000人,20年内达到1.5万人。 对于利用县内资源,实现就近移民工程,我个人而言这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它的实质是抛弃已经破坏的土地,寻找另外一块本来生态就很脆弱的民勤土地继续发展,发展过程中若是不注重保护,发展即污染和破坏。

四、移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笔者的意见和建议

一、民勤生态移民是一个关乎包括武威,金昌在内的几百万生态难民稳定的大工程,而在其过程中,资金便成了决定其成败的关键,而民勤不是民勤的民勤是天下的民勤,所以民勤的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移民的任务不应仅仅由民勤一地来完成和解决。其中最主要的是应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民勤的生态问题已经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特别是温家宝总理上任后,可以说翻开了民勤生态治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温总理共对民勤生态问题有七次批示,近两年的生态环境治理财政拨款的数目是以前几十年的总和,仅生态移民一项中央就拨款15亿,连同其他生态环境治理资金共计划拨财政资金约43亿。

二、 民勤生态移民是中央一个大的项目,据政府文件资料显示民勤生态移民连同移民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改善,中央共下拨财政43亿。在回武威的车上,一位未透漏身份姓名的政府官员在谈到民勤生态移民及其生态环境保护改善资金管理时,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民勤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民勤,武威,甘肃在关注,而且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关注民勤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以中央每年下拨资金也不是个小数目,但是在资金管理方面却是非常巧妙的,假如民勤资金由十个孔繁森一样的好干部来管理,那么民勤的生态环境建设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你们现在都还是十几,二十的样子,现在正是年青气盛,你到我们这个年纪的时候,你们也许自然就会明白,当你真正处于某个位置时,有一碗水,你没有完全竖起来,也就是没有全倒进,你的口带,那你作官就是这个的!”他边说边把大拇指竖起。所以我认为民勤生态环境资金管理也将是政府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要健全法制,增加监督,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对于贪污腐败份子切不可姑息。05年8月,为大力整治民勤贪污,腐败问题,市检察院,县检察院共查办民勤国土资源局局长在内的八个大贪污腐败头子。其他就不要说,就小小的民勤县大滩乡北东村村委支书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共贪污人民币80余万元。由此可以看出,增强国家行政公务人员行政工作的透明度,增强监督是何其重要和紧迫。

三、完善有关环境法制建设

首先,民勤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制订一系列完善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例如,《民勤县“三禁”政策》其惩罚机制非常严格,对保护民勤生态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其次,县有关部门应和民勤附近几县市相协商,完善水权制度建设,这里指的是民勤调水工程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应由其他地市和民勤共同担负,更主要的是民勤所调之水的一部或很多都在流往民勤的途中被这些地区取用。其次,石羊河养育了包括金昌,武威,古浪,民勤等9个市县,而民勤则是石羊河流域最下游,但是近几年石羊河上游工业用水量急速增长,到民勤县域的水量从50年代的7亿立方米降低到0.6亿立方米民勤的母亲河。 再次,武威,金昌工业污染直接排向民勤红崖山水库,2003年武威造纸厂勿为和超标排污,造成民勤红崖山水库价值几百万的鱼死亡,但是对于民勤的生态环境补偿却许多连政府官员根本不知道。

四、注重生态文化建设,加强生态道德建设

拿政府的话就是:大力加强生态县情教育,把生态意识培植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着力建设生态文化,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是生命工程”的思想,提高全社会的生态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形成人人关心生态、爱护生态、坚决治理生态环境的道义责任和文化直觉。开展生态道德的全民教育,实施生态道德的规范约束,推动生态道德的社会实践,使科学认识自然、友善对待自然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理念,使保护生态的政策规定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维护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自觉规范自身对待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促进发展、科技、消费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和治理能力,在全县上下形成依法治理、科学治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 但是,令我感到担忧的是政府和环保部门一直以来只注重那些看起来很实际的东西,往往忽视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思想文化教育。今年暑假有一次,我们和爸爸在谈到民勤每年组织的义务植树和义务压沙时,父亲说:“不怕你们笑话,我们谁都一样,应付差事!反正谁都那样!”

五、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从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文化教育对民勤的重要性。在其他人来说,民勤的缺水令人难以置信,不可想象的,但是当我们问到一个上初中,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她家是否缺水时,她的回答令在场的吃惊——“不缺,有喝的!”,在她的眼里能够喝到一口不是非常苦的水便是最大的愿望了。所以,让民勤人,特别是民勤的孩子多到外面去看一看,让他们看看所谓的“不缺水!”在好多南方人来说只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在荒凉的戈壁步行几个小时,我们去找到一户人家讨水喝,当女主人得知我们是暑期做社会实践时,她劝我们大热天别在做什么社会实践,太受罪了!干脆就在他们附近办个学习班,给他们孩子教英语。这说明当地的老百姓对孩子充满了殷切的期望,对他们来说孩子们的“子成龙,女成凤”比什么都重要。六、移民顾虑重重 再次,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群众对生态移民政策和活动顾虑重重,归结起来可以总结为“4W”即HOW TO GO;WHERE TO GO;WHAT TO DO;HOW TO LIVE; HOW MACH MONEY。为何群众对这样一个从理论上讲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政策,却顾虑如此多?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民勤生态移民政策正式颁布之前,也就是2003年,民勤有过两次生态移民的探索与尝试。第一次是民勤县政府与新疆某兵团联系,以向外输出劳动力的形式,补助人民币200元和一箱橘子,共移民约500人。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次彻彻底底探索的失败,为什么怎么说呢?我先介绍一下这个新疆兵团的生产方式。这个兵团在以前是个大型的监狱犯人劳改的农场,其生产经营方式仍然停留在毛泽东时代,即属于集体生产劳动,集体收益。每天必须按规定的时间起床,吃饭,睡觉;生活资料农场全全供应(记录帐目);生产资料全全供应(记录帐目);农民手中没有可供自己掌握的现金;全军队封闭式管理;劳动计工分;对劳动分配,假如你今年赢余10000元,除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花费3000元,但是剩下的7000元,农场只给一点点最基本的生活费用,假如说是500元,其他的都要帮着“存”起来;而当你亏损时,你只要把亏损数额记录,继续种地,等到什么时候赢余再补齐。这就是说不管是赢余还是亏损,农民手中都将是分文没有!在这种生活生产方式下,农民的生活水平严重下降,最主要的是这种生活方式无法使他们的生产积性调动起来,严重阻令在阻碍生产的发展。听当地人说,约95%的移民又悄悄地逃回来了。但是,问题又出现了,当时走的时候,他们把许多生产和生活资料都出卖了,连同土地的使用权也出卖了,“破家值万贯”,卖的时候很便宜,再买可就难了啊! 后来,又进行过几次生态移民的探索与尝试,都是失败了。(2)故土难离 《读者》2004年第12期有这样一段话:男人们跪在祖坟前,给先人们磕最后一个头,女人和孩子们则是哭天喊地!这块神气的土地曾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民勤儿女,忽然要背井离乡,谁愿意啊!(3)河西走廊是甘肃最富饶的区域,民勤虽然湖区是非常贫困的地区,但是县内其他地方生活条件是比较好的,人民生态移民的目的是寻找一块能够比自己现在生活更好的地方,但是,非常需要劳动力的地区,一般生活条件都不怎么好。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而民勤则更是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8%,农民阶层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是使他们意识不到,民勤生态的危机性,他们宁可呆在原地。

七、做好移民地和被移民地的生态保护与完善

民勤固然生态环境恶劣,但是由于其地理位置太重要,是阻阁两大沙漠的坚强后盾,所以移民地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切不可弃而不管。移民到一个新的地方,政府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切不可只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保护。民勤在之所以要实行被动的生态移民来挽救自己,就是走了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只顾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保护。

八、生态移民也要以人为本

环境保护的本质是为了人类有一个更加舒适的生存环境,它的落脚点仍然是“以人为本”。在生态移民过程中政府要一切从移民的利益出发,例如现在实行的“三禁”政策规定,封一部分井,没有特别特殊的情况不允许再打井。那么,本身民勤几乎所有的水源都来自地下水,封井以后的农民几乎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生活水平一天天地下降,农民快要活不下去了。我并不是说“三禁”政策本身不好,而是它只注重了保护环境而忽视了人文关怀,这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规律本质是相违背的。

五、后记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大学生真的需要到社会中去看一看,不管你的专业知识是否深厚,只要你出去了,只要你动了,你一定能够得到比你在书本旁或电脑旁多得多,有些东西你可以通过电脑或书本得到但是也有很多东西你无法得到,除非你亲自实践!我们假如不亲自实践,那么根本不会知道移民的生活情况,因为书本,电脑上你看到的只有移民生活如何如何的好! 实践本身就是锻炼,我们从早上5点出发到晚上9:30才可以吃一顿饭,又要走几十里的路,更主要的是民勤的夏天沙漠温度可以达到70多度,紫外线在一天时间里可以将你的皮肤灼伤,没有坚强的毅力与意志,你是不能坚持到底的。但是,当你走完一程后才发现自己是个真正的勇士。 当看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地方令你如此伤感时,当你看到父老乡亲们生活如此辛苦,再看看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环境,简直就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我们都得珍惜自己眼前的幸福,因为,我们是被称作是社会的精英!是鹰就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