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实务资讯 > 环保案例 > 正文
案例三十五 清水同盟可持续生态卫生旱厕行动
2019-02-28 526 次

朱照南

一 机构简介

清水同盟是由高中(曾担任联合国项目中国水务督察专家、国际水协高级顾问、英国国家电力公司等世界五百强中国地区首席代表等职务)于2004年创办的民间环保组织。清水同盟致力于改进中国水领域的管理,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改进水质,推动国民饮水健康,促进企业和公众参与,与政府良,陛互动,积极影响公共政策。通过水务政策研究,就中国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建议;通过开展试点项目,促进水污染防治;通过开展公众教育活动,弘扬水环保理念;增强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国民饮水健康;推广生态卫生理念,从源头保护水资源的同时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 项目介绍

全国厕所每年漏泄生活用水7亿吨,厕所排出的1吨污水可污染220吨干净水。中国人平均每天要上5-6次厕所,中国城市每家每月平均耗水30吨左右,其中一半以上是厕所用水。再者,全国城市每天厕所耗水1440万吨,每年要用掉144个自来水厂的产量。[1]于是,如何建立可持续的排水系统,推广可持续生态卫生的理念,成为清水同盟的一个重要课题。

可持续生态卫生项目,通过选择四川松林镇滴水村、山西后沟为项目实践试点,尝试可持续生态卫生在我国农村的应用及持续的利用。同时,清水同盟以试点为宣教点,开展“中国生态卫生旱厕行动论坛”,并在论坛上提出中国旱厕行动倡议书,推广可持续生态卫生的理念。

(一)生态旱厕试点的选择及建设

2008年清水同盟联合北京万通公益基金会和成都野草文化中心在四川省德阳广汉市松林镇滴水村建设了108个粪尿分集式生态厕所。

在试点建设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项目执行者采取多种策略确保了项目的实施,其中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与当地村民充分沟通,了解村民需求

在滴水村试点,调查组分为5个组,分别对5个自然村150户人家进行入户调研。先期入户调研并不顺利,村民对项目组的到来有着严重的戒备心理。后来,项目组重新梳理村民需求:第一,大家对于农家肥料特别重视;第二,村民普遍担心生病带来的沉重负担;第三,村民们希望衬里生态旅游能持续发展下去,增加经济收入,以得到城市人等社会群体的认可。在了解到上述需求后,项目组立即调整引导方向,向大家介绍生态卫生厕的土坯风格。介绍的过程中,调研人员强调这种符合当地风俗特色的建筑风格符合城市人的文化品位,而且经生态卫生厕所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是很好的农家肥,有助于提高果树成长和结果质量。通过1周时间的走访,村民们大致了解了基本情况,但均处于观望状态。最后,调研人员鼓动了5户人家进行尝试,项目组决定先修建几个以此带动其他村民。

2.与当地村民建立友好信任关系,便于项目开展

项目执行人员组织村民、镇里的干部、村支两委开茶话会,大家聚在一起,聊一些震后感受和村里一些有趣的事情。这种形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村民积极性特别高。项目组借此拉近与村民的距离,以推进项目的执行,而部分村民亦对项目组积极回应,主动向调研人员提出自己的意见。有个村民亲自设计了一份竹编施工方案,使厕所更具地方特色,为后期形成本地施工力量奠定了基础。

3.组织活动,在当地村子中创造公共空间,调动村民自主性和积极性

项目组开展了多次公众参与活动,主要包括组织村民、镇村干部茶话会,重点培训骨干力量建立生态旱厕示范村项目议事小组以共同制订修建方案,开展针对该镇村的小学生环教普及课等。同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从制订方案到选择目标农户以及目标农户出自家劳动力等每一步均涉及公众参与板块,收到了很好效果。施工的5名技术工人来自该村,普工由大家通过结对子换工的方式进行,一个厕所的施工一般在两天成形,三天完工。针对有老人小孩的家庭在选址上尽量和农户沟通就近建厕,并在蹲位旁设计不锈钢护手以便于使用。厕所的整体结构使用精钢确保坚固,在土坯风格墙体的基础上激发村民自己的创意想法,比如门选择篱笆,废旧木料等特点,以此和当地乡土建筑和谐配套。

4.协调多方利益,多元角度切入

可持续生态卫生中的“参与式”是你我他各利益相关体一起参与生态卫生的创建。其中受益主体是内生力,而NGO是参与式的促成者。

(1)让项目负责人了解并发自内心认同生态厕所对于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在区域内建立成功的示范。

(3)不强迫农户接受,要通过一些经济补贴鼓励农户自发地参与进来。

(4)多元角度的切人,通过不同的参与主体推广生态卫生(政府采购、媒体合作参与、外在力量)。

5.配合环教宣传,提升村民意识

清水同盟同时针对该镇村的小学生开展了环教普及课,通过播放投影仪的方式向140名小学生介绍环保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组织题为“我心目中的厕所”绘画比赛,且参与有奖,奖品主要是文具、书包、环保铅笔。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参与热情也极为高涨。这样的方式不仅对孩子进行了很好的环保知识普及,也促进了家长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经过持续投入和努力,清水同盟分别在四川滴水村、山西后沟建立试点,并借助论坛、试点参观、纪录片、电视节目平面媒体等多种方式传播可持续生态卫生理念。

(二)组织中国生态卫生旱厕行动论坛

2008年12月,清水同盟联合多家NGO开展了中国生态卫生旱厕行动论坛,政府与百余家NGO参与了该论坛。在论坛上,清水同盟提出“中国旱厕行动倡议书”,与会200余人响应,并在“中国生态卫生旱厕行动地图”上标示未来中国生态卫生相关的计划和项目,起到了较好的动员作用。

(三)扩大试点与国际交流

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清水同盟以山西省榆次区东赵乡后沟村为试点,完成全村户厕、公厕共计73所生态卫生旱厕的改造工作。

2009年8月21日至9月1日,清水同盟组团赴欧洲瑞典、德国、法国共5个城市就生态卫生、生态社区相关技术、立法及实践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整理材料于2009年11月举办可持续生态卫生基础培训。

三 总结与思考

由于如厕条件的直接改善,生态旱厕项目的直接受益者为试点村民。事实上,生态旱厕带来的更多是生态卫生、水环保理念。在以点带面的影响下,试点村镇不断迎来周边的参观询问。滴水村是水果之乡,水果节人流量达50万,生态旱厕建立之前游人如厕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今,水果节农民组成厕所维护志愿队,向人们传递生态卫生理念的同时,也解决了当地的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动员农户参与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整个施工过程,从制订方案到选择目标农户乃至目标农户出自家劳动力,每一步均涉及公众参与,而村民的积极参与使得项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农户通过参与,进一步认识到旱厕的好处,并且对传统的厕所有了新的认识。村民可以在土坯风格的墙体基础上设想自家厕所的特色,比如门选择篱笆、废旧木料等特点,以此和当地乡土建筑和谐配套。先期农户从不理解到被动参与直至最终的主动参与,这一过程反映了项目的良性进展。只有让受助人成为项目的主人,积极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行动力,项目才能够成功。


[1]参见清水同盟主编的《关于厕所与清水的那些事》一书。该书未公开发表,由清水同盟主编,可参见网站http://www.cleanwater.org.cn/page/Defanlt.ccsp?ID=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