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实务资讯 > 环保案例 > 正文
案例三十六 河流环境健康计分卡项目
2019-02-28 378 次

卢玮静

一 机构简介

WWF参见案例二组织机构介绍。

二 项目介绍

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首次将“河流健康计分卡”概念引入成都。经过两年的实践努力,结合长江流域特点,世界自然基金会开创性地建立了一套本土化的河流健康计分卡体系。

河流健康计分卡是一个兼具河流健康评价和公众环境教育功能的定量指标体系。这套评价体系通过对河流健康进行综合评价,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计分卡报告形式将河流的健康状况展现给流域内相关利益群体。它能帮助那些关心河流和管理河流的公众及机构了解河流的过去和现在·,积累起河流健康信息的第一手资料,并建立起河流健康的档案,有助于河流长久的保护工作。

河流健康计分卡的优点在于它将公众(包括了普通老百姓、决策管理者等)作为最重要的目标群体。在严谨的科学基础上,计分卡使用一种便于公众理解和使用的河流综合调查快速评价方法来评价河流的健康状况,在计分卡的整个形成过程中,都充分考虑到公众的非专业性和理解力问题。所以,河流健康计分卡虽然以科学性和真实性为基础,但最后的评价方法、手段及结果却通俗易懂。河流健康计分卡的另一显著优点是它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这极大地促进了河流健康计分卡在更大范围内的使用和推广。

整个项目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计分卡的引入阶段。WWF积极咨询相关专家进行计分卡在岷江流域的可行性论证。在论证认定可行后,专门召开了多次讨论会,讨论界定河流健康计分卡的性质,将其赋予公众参与环境教育与河流健康评价的双重功能。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专家们讨论确定了评估和应用中涉及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并充分考虑公众的理解力和非专业性,在严谨科学基础上筛选出简单易行的评价手段。

第二,计分卡理论基本成型阶段。由专家、NGO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一起组成工作小组,深入社区,对普通的公众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他们对计分卡评价体系的可接受程度。同时在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下,于2008-2009年,在成都柏条河、府河各河段组织实施了计分卡的使用和实验。在实践过程中,多个院校、研究所、志愿者团队、公众代表都参与和支持。

第三,计分卡实践完善阶段。在积分卡实践应用后,WWF开始着手于实践结果的分析与交流。经过大量的意见收集,编纂成《为河流把脉——河流健康计分卡操作指南》,这是一本以科学为基础,深入浅出易于理解的实际应用手册。根据手册中的指导,即使是不具有任何科学背景的人,都可以参与到河流健康评价中来。

三 总结与思考

这是一个典型的外在的环保工具进行本土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或缺的便是公众参与和专业性的保障。WWF本身具备相关的专业性和技术上的优势,同时具备调动广泛层面上的社会多方力量参与的能力,在这种能力驱使下,政府相关部门、学术机构、各类社会中介机构共同参与该活动,使得项目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