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雪姣
一 机构简介
绿满江淮成立于2003年9月24日,是一家立足于安徽本土的民间环保组织。经过六年发展,绿满江淮已有合肥、蚌埠、芜湖3个办公室,11名专职工作人员,近百名核心志愿者,成为安徽本土标志性的组织之一。该机构现涉及的有水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倡导、能力建设项目、芜湖生态中心项目、青年环境项目五大项目领域。
二 事件经过
仇岗村位于安徽省蚌埠市郊区。2004年,占地107亩的“某化工厂”在仇岗村落户,当时该企业号称是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专业生产多种化学产品的现代化企业。然而,正是这个所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却给村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未经处理的废气废水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由于污水长年下渗,即便打井数百米,舀出来的依然“半碗是水,半碗是药”。自从企业进驻以来,短短两三年就有数十人因患癌症去世。为了保护家园,村民们通过上访、起诉等多种方式与污染企业展开了艰辛的斗争,而这种反抗由于地方政府的庇护以及村民自身相关法律知识的欠缺,维权行动均以失败告终。绝大多数村民因此心灰意冷,放弃了抗争。
2006年,绿满江淮在组织“保护母亲河”——探秘淮河污染情况的调研中,意外发现了被刺鼻浓烟笼罩和腥臭垃圾包围的仇岗村。随后几年,绿满江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同时带给村民们一整套专业的维权理念与维权方式,给仇岗村的环境维权带来了转机。
首先,绿满江淮多次组织志愿者对该化工厂进行深入调查,充分搜集该厂污染环境的证据,并通过资料检索了解污染物对身体带来的伤害,这与村民们之前简单的维权行为形成了强烈对比。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尽管村民们在与污染企业进行抗争,但对“某化工厂”生产的产品、排放的污染物均一无所知。
随后,绿满江淮主动与媒体合作,对当地的污染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新闻报道,利用媒体曝光和舆论压力给该污染企业和地方政府施压。为了保持媒体对该事件的关注并扩大事件的影响,绿满江淮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新闻事件。2006年,绿满江淮策划了“小学生40篇作文进言环保局局长”的活动。来自仇岗小学的40名小学生每人写了一篇针对当地污染的抗议书,然后将这些作文送到环保局。该事件通过媒体的传播引起了轰动效应,得到从地方乃至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包括新华社在内的许多全国性媒体都对该事件进行了深入报道。同时该事件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中央领导的重视客观上加速了地方政府治理污染的步伐。
利用媒体曝光解决问题的同时,绿满江淮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积极提升村民的维权能力和意识,并努力培养当地维权的带头人物。2006-2009年,绿满江淮多次组织当地村民的带头人张功利前往北京交流培训。在交流培训中,张功利一方面了解了更多的环保知识,学习了国外的案例,懂得了公民拥有要求环保部门信息公开的权利;另一方面结识了一批政府官员、学者、媒体人士和其他地区的民间环保维权人士。由于张功利的带头作用以及村民们提高自身素质的努力,当地百姓维权能力和意识均得到提升。在与污染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沟通中,张功利开始要求政府公开化工厂的相关数据。“就算是假的数据,你也得给我,但是将来我核实了,我再追究你责任。”在官员面前,张功利俨然是一个环保的内行人了,说的也都是内行话了。
2009年4月5日,在多方压力下,蚌埠市政府最终下定决心治理当地污染企业,命令包括某化工厂在内的污染企业立即搬迁,迁入十几公里外的工业园区,并投资2亿用于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仇岗村的居民终于告别了噩梦般的生活。三总结与思考在环境维权中,最常见的困难和挑战是由于地方政府保护主义带来污染取证难等一系列问题,势单力薄的受害群众往往由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导致维权失败。通过该事件,我们能够看到绿满江淮作为第三方介人后所带来的变化:一方面村民的维权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污染事件由于媒体支持而曝光,从而给当地政府和污染企业施加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中央领导的重视和媒体的行动促使地方政府做出了改变。在环保过程中,不仅需要捍卫环境的勇气,更需要正确的维权方法和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