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实务资讯 > 环保案例 > 正文
案例三 水基金:水环保的平武模式
2019-02-28 353 次

一 前言

民间对水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很多,在四川平武成立的水基金,让大家耳目一新,随着对“水基金”成立到发展的深入了解,我们迫不及待地想与公众、与民间水环保人士共同分享、探讨“水基金”这样一种新型的水环保模式。

二 机构简介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又称“山水”)是在民政部注册的非营利组织,于2007年在北京成立,创办人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吕植教授。“山水”目前的项目主要在中国西部开展,旨在示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推动自然保护在国家和地方政策以及公众意识中的主流化。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是从事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民间组织——“保护国际”(C1)的合作伙伴。

三 项目介绍

“水基金”的全称是“生物多样性与水资源保护基金”,从2006年起,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保护国际基金会通过与平武县政府共同合作与努力,一起筹建“水基金”。2009年12月,“平武县生物多样性与水资源保护基金”正式成立,基金初始规模35万元(保护国际和“山水”出资30万元,平武县政府出资5万元)。“水基金”属于公益性基金,以实现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森林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宗旨,广泛吸纳政府和社会捐助,接受境内外个人、团体和企业的捐助,努力增加对自然生态、水资源的保护的投入和补偿。2010年5月,“水基金”成功争取到某国际集团注资6万美元,支持实施淡水资源保护计划。

“水基金”初期在水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

1.项目区的生态保护

开展协议保护项目,促使项目区内社区居民转变生产方式,提升环保意识,实现自我巡逻监督,实现牛羊圈养等。通过社区村民的巡逻监督,有效控制了外来人员对保护区生态的破坏,有效降低了对野生动物的捕杀;推进牛羊圈养的方式,也减少了村民养殖牲畜的粪便对水质的污染。据监测,实施保护后,当地水质样本中的有害污染菌含量已有明显下降。

2.有选择的产业扶持

“水基金”应用市场机制的方式来促进当地社区村民获得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选择对环境要求高、经济回报丰厚的产业进行支持,促进当地社区村民主动有效地保护环境,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在初期,“水基金”审慎地探索和选择项目,思考如何给社区村民更多的动力来保护环境。在得知当地群众有养蜂的传统,而养蜂产业若想扩大化、更好更快地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较好的水质等要求时,“水基金”领导小组决定帮助当地群众发展养蜂业,支持该产业的发展。实施养蜂产业发展项目,帮助群众更换新式蜂箱,使养蜂产量从过去的每群7-8斤,提高到了现在的每群30斤左右。社区村民通过养蜂产业收入翻了翻,为了更好地养蜂,社区村民也主动进行生态和水域的保护,当地的生态和水质得到了极大的保护和改善。“水基金”通过选择优质的产业进行支持帮助,发展能满足当地居民经济需要和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产业,有效地建立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互动关系,妥善解决了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矛盾。

3.开展生态补偿的实践试点和理论研究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

目前,我国生态补偿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治理方面,小流域的生态补偿一直缺乏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为此,“水基金”继续通过对项目的支持和实践,来不断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寻找试点开展示范合作,积累生态补偿经验,以此来推进生态补偿的实践和理论发展。

4.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

根据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提供的资料,我们发现“水基金”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制度上的保障,主要体现在合理的管理体系机构,以及规范的工作机制上。

“水基金”的最高管理和决策机构是平武分管副县长任组长,保护国际基金会和“山水”项目官员、县级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平武县生态补偿项目协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共同负责商讨决定基金的筹集、使用方向,制定基金管理办法、项目审批流程及其他重大事项决策。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工作组,由平武县林业局副局长任组长,负责具体项目的管理实施。工作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基金和项目管理的日常工作。三级管理体系确保“水基金”管理分工明确、项目运转高效、决策科学民主。

此外,“水基金”通过成型的规范条例来确保科学运作,《平武县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保护基金管理办法》《水资源保护基金项目评审程序及评选标准》《水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度是“水基金”正常运转的保障。只有符合管理办法、规章制度的项目才能够在资助申报、专家评审后得到审批,并且项目的执行中水基金工作人员全程监控,项目的实施结果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对项目的选择和合理监管与评估,确保了项目的踏实落地;对水基金财务的公开、透明管理,保证了水基金的健康发展,有序保值、增值,合理使用;对水基金的制度管理,以及规范的工作机制,保障了水基金能够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不受工作成员、领导人员流动的影响。

四 总结与思考

“水基金”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是却在蓬勃发展,通过开展水环境保护、产业支持、能源替换等方面的项目,在保护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生态补偿在实践和理论发面的突破。

“水基金”的发展潜力巨大,一方面通过“水基金”内部有序规范的管理,确保基金的增值与保值,合理科学管理与使用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对项目的开展和支持,为当地生态环境与水资源保护,开拓了务实做项目,切实谋发展的新路子。以下几点值得民间环保组织借鉴参考:

1.继续运用选择机制,合理筛选产业项目

通过继续对符合“水基金”使命的项目进行支持,让村民自主申请诸如保护水源地等项目;促进村民参与项目申请,强化村民项目的主人翁意识;运用社会选择机制,提高项目的设立门槛,合理监管项目的执行与实施;通过扎实有效的项目开展,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和实效性,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政府与企业等公众加入到“水基金”的建设与拓展中。在逐步扩大基金规模,灵活有效使用基金的同时,让更多的公众受益。

2.结合当地生态,发展特色产业

当前民间组织通常采用环境宣教的形式开展活动,效果不甚显著,而“水基金”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和当地已有经济产业,通过对产业的考察和甄选,确定支持村民“养蜂”产业的发展,以养蜂产业带动环境保护,以环境保护促进养蜂产业更好发展。对特色产业的支持,是良性的经济与生态发展的前提,更可以为民间环保组织和相关机构因地制宜促环保、特色产业旺经济的活动开展提供思路。

3.民间组织搭平台,社会共同做公益

在环保领域,存在着一些政府不能做,政府没法试错,无法全面管理的方面,这就需要民间组织牵头,充当社会中介,搭建共同合作交流的平台。借用政府的行政资源,以良好设计和筛选的项目活动为载体,吸收社会资源和公众参与,共同推动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