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实务资讯 > 环保案例 > 正文
案例二 某医院新建电子直线加速器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卫生)预评价
2019-02-28 649 次

一、项目概况

某医院为进一步提高肿瘤放射诊疗水平,提高肿瘤治愈率,拟增设“肿瘤治疗中心”机构,拟安装型号分别为GK-06—100型和GK—2100型的国产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各一台。

(一)建设规模和人员结构

该项目位于该院普通病房的地下室和一楼。该地下室距地表7.8m,面积为740m2

该项目建成后拟设置“肿瘤治疗中心”,共配备医技人员11名,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4名,中级职称1名,物理师1名。

(二)发展规划

建设单位目前尚无继续增加辐射设施和辐射源的发展规划。

(三)周围环境条件

该项目的场址位于医院内东侧,地面建筑的东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隔巷6m为医院的办公楼,北面与市公安局办公楼最近距离为10m,南面与供销社办公楼的最近距离为15m,西面25m外是门诊楼,其东面19m外是病房。

(四)环境辐射水平

该项目环境辐射水平范围为0.12-0.17Sv·h-1,属正常天然本底辐射水平。

二、评价目的与依据

(一)评价目的

通过对放射防护设施及安全防护措施的核查,确认放射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和各项防护措施是否有效,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保证正常运行条件下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和人员受照剂量不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有效地控制潜在照射。

(二)评价依据

1.国家法律与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2002年5月1日起实施;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自2005年12月1日起实施。

➢《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17号,2002年7月1日起实施。

➢《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卫生部、公安部令第16号,2001年8月26日起实施。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52号,1997年9月1日起实施。

➢《卫生部核事故与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卫法监发[2003]53号,2003年3月31日起实施。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46号,2006年3月1日起实施。

2.规范和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GBZ 126-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02)。

3.基础依据

➢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合同书。

➢其他相关图纸与资料。

三、评价范围与内容

(一)评价范围

放射工作场所的控制区和监督区。涉及的人群包括放射工作人员和可能进入监督区的公众。

(二)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为工程设施的辐射屏蔽设计,设备的辐射安全性能,场所的辐射安全防护措施,个人的放射防护措施,放射防护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响应计划等。

(三)评价目标

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的规定,职业照射的年有效剂量限值为20mSv,公众照射的年有效剂量限值为1mSv。本报告采用的职业照射的剂量约束值为年限值的1/2,即10mSv,公众照射剂量约束值为年限值的1/4,即0.25mSv(参考IAEA-TECDOC-1040和NCRP Report No.144)。

四、评价方法

通过资料调研和现场调查分析,将获取资料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标准的要求相比较,并对符合程度做出评估。

五、工程分析

(一)工程概况

该项目防护设施工程由核工业部某设计研究院设计。工程施工单位为某市一级资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为某市乙级资质建筑监理公司。

加速器治疗机房位于住院楼地下7.8m深处的地下室,其一楼用作设备间,设备间以上2-6层为普通病房。地下室东侧为6MV加速器机房,西侧为20MeV加速器机房,两个加速器的操作室均位于两间机房的北边。操作室外为走廊和候诊区,6MV加速器机房东部为通往地面的楼梯和一般辅助用房。整个地下建筑四周墙外为回填夯实泥土,建设地点和工程平面规划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二)工作流程

1.加速器的工作原理

加速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场使带电粒子(如电子、质子和重离子等)获得高能量。由于电子直线加速器具有结构较简单、束流强、易调试等优点,这种类型加速器已成为商品化产品。能量在1-50MeV范围内的电子直线加速器,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特别是放射治疗。

医用电子加速器由电子枪、加速管和束流控制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与流程如图4-2所示。

2.典型的放射治疗工作流程

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工作流程如图4-3所示。

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

(一)辐射源项

1.在正常运行状态下辐射源项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主要辐射源项是加速器运行时所产生的初始辐射、散射辐射和泄漏辐射,以及在加速器发射10MV以上能量的射线时所产生的中子辐射。

此外,在对加速器进行调试和维修过程中,如果速调管未断开,即使加速器未出射线,也会产生“冷发射”辐射现象。该辐射可能对进入机房的工作人员产生危害。

(1)6MV加速器型号:GK-06-100型。

有用射线束参数:6MV X射线,距靶中心1m处的剂量率为200cGy·min-1

泄漏辐射:有用线束外泄漏辐射剂量为有用线束的0.1%。

散射辐射:来自墙壁、设备和患者体表面的散射辐射。

(2)20MeV加速器型号:GK-2100型。

有用射线束参数:最大X射线能量18MV,距靶中心1m处的最大剂量率为400cGy·min-1。最大电子线能量20MeV,距靶中心1m处的最大剂量率为900cGy·min-1

泄漏辐射:X线束有用线束外泄漏辐射剂量为有用线束的0.1%;电子束有用线束外泄漏辐射剂量为有用线束的0.15%。

散射辐射:来自墙壁、设备和患者体表面的散射辐射。

中子辐射:当X射线能量大于约10MeV时,光—核反应产生的中子在有用线束射野内1m处的剂量贡献约为X射线的0.5%。

感生放射性:对电子直线加速器,感生放射性主要是光—核反应引起的。感生放射性所产生的放射感生核素寿命长短不一,一些放射性核素很快衰变,在进行放射治疗时,由于加速器治疗室具有足够的屏蔽,这些感生放射性不会对治疗室外工作人员产生辐射危害,但停机后很快进入治疗室可能受到一定的照射。此外,在对加速器进行维修和调试中,应注意对加速器靶及其附近的一些部件的感生放射性的检测,以减少这些感生放射性核素对工作人员产生的辐射危害。光—核反应产生的中子与加速器结构材料等相互作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见表4-10。

2.异常和事故状态

可能出现的异常或事故状态主要是人员误入机房、维修人员受到累积感生放射性的过量照射和所用辐射类型(X线或电子线)的误操作引起的对患者的错误照射以及由于联锁失效造成的各种可能照射等。由于加速器有多种联锁装置和多项运行安全保障措施,这种情况发生概率极小。

(二)放射防护措施与评价

1.场所分区

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规定,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拟将工作区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即把治疗室内划为控制区,机器控制室和治疗室外的走廊、办公室和电梯间及公众可及区划为监督区。对控制区将采用专门的防护手段和安全措施,以便能够控制正常照射和防止或限制潜在照射,对监督区将进行经常性监督和评价。

区域的最适当划分应根据放射工作人员可能接受的年剂量加以判断。拟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编印的辐射防护培训教材中建议的做法,如把大于6mSv·a-1划为控制区,剂量范围1-6mSv·a-1为监督区,小于1mSv·a-1为非分类区。

由核工业某研究院提供的辐射防护屏蔽设计如图4-4所示。从放射防护角度来看,20MeV加速器机房长轴方向过长,可适当缩短,以节省投资。考虑到该项目不是一栋独立的建筑,故本报告只对该项目的防护屏蔽设计做分析评价,而不对其结构做评价。

2.屏蔽验证计算依据

基本限值:职业照射,20mSv·a-1;公众照射,1mSv·a-1

剂量约束值:职业照射,10mSv·a-1;公众照射,0.25mSv·a-1

在计算中采用平均周剂量约束值,即职业照射为0.2mSv每周,公众照射为5×10-3mSv每周。

3.屏蔽计算公式

有用线束屏蔽厚度

X=TVL×1g(F×H未屏蔽/H控制) (1)

式中X——所需的屏蔽厚度,cm;

TVL——1/10减弱层厚度,cm;

F——安全因子,取2;

H未屏蔽——未屏蔽条件下,计算点处的周有效剂量当量(近似等于

有效剂量),mSv每周;

H控制——计算点处应控制的周有效剂量当量,mSv每周,H未屏蔽=WUT/d2

W——周工作负荷,Sv每周;

U——利用因子,即有用射束的方向因子;

T——居留因子;

d——计算点距靶中心最近距离,m。

计算条件说明如下。

①在前节中已给出辐射源项。

②对于GK-06-100型加速器,在屏蔽设计计算中,对6MVX射线初始束、泄漏辐射和散射辐射进行了屏蔽计算。

③对于GK-2100型加速器,对18MVX射线初始束及其泄漏和散射辐射进行屏蔽计算。

④由于光-核反应产生的中子的剂量贡献仅为X射线的0.5%(见NCRP Report No.144),且其1/10减弱层(TVL)厚度小于相应能量X射线的TVL值,因此在墙体屏蔽计算中忽略了中子的贡献。对电子束,在能量为2-20MeV范围内,最大射程(单位为g·cm-2)约为能量(单位为MeV)的0.6倍,20MeV电子在普通水泥中的最大射程仅为5.2cm,18MVX射线辐射防护所需的屏蔽厚度能满足对电子束的屏蔽要求。因此,屏蔽计算中不考虑电子束。

⑤一般散射辐射的能量低于泄漏辐射的能量,而它们的强度在同一个数量级(NCRP No.144)。由于反射系数的大小随入射光子的能量和反射角度而强烈变化,在缺乏完整散射谱资料的情况下无法对散射辐射的贡献做定量分析。本报告采用的保守作法是:假定散射辐射强度和能量与泄漏辐射的强度和能量相同,且能量等于初始辐射的能量。

⑥6MVX射线在普通水泥(=2.35g·cm-3)中的TVL为35cm,18MVX射线在普通水泥(=2.35g·cm-3)中的TVL为46cm(NCRPNo.144)。另外,考虑到所用计算参数的误差,屏蔽计算中取2倍安全因子。

⑦由于两台加速器机房毗邻相建,考虑了两台加速器之间的相互影响。GK-2100型加速器(靶中心为S1)产生18MV X射线,GK-06-100型加速器(靶中心为S2)产生6MVX射线。

⑧防护门由国内专业生产厂家设计制造,本报告不对此进行评价。

4.机房周围情况及计算点距离

加速器机房屏蔽设计平面示意如图4-4所示。两台加速器机房均建于地下,距地表7.8m。两个加速器机房的外围除S2至F方向外,其余三个方向均为夯实回填泥土,除建筑结构需要外,无需特殊屏蔽设计,故仅考虑图中A、B、C、D、E、F、G、H各点及顶部的屏蔽计算。

各计算点与靶(S1、S2)中心的距离(m)、屏蔽源项、受照类型及计算参数的选择见表4-11。

5.周工作负荷

该医院计划每天治疗患者60人次,每位患者照射2Gy,因此周工作负荷W=600Gy(在屏蔽计算中假定1Gy=1Sv)。

6.计算结果

根据医用电子加速器的最大周工作负荷、靶中心至计算点距离、选取的使用因子和居留因子及周剂量约束值等参数,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出的所需屏蔽材料厚度列于表4-12。

从表3可以看出,加速器机房屏蔽设计属于过屏蔽防护,尤其是顶部和屏蔽墙加强部位。根据最优化原则将设计的屏蔽厚度改为计算值厚度。

7.工作场所放射防护及安全措施

(1)安全联锁装置建设单位拟购置的电子直线加速器配有多种安全联锁装置。包括门机联锁、钥匙开锁和紧急停机开关等,以保证在非正常状态下自动切断电源或束流。并具有多层防护与安全措施(即纵深防御),以确保当某一层次的防御措施失效时,可由下一层次的防御措施予以弥补或纠正,防止可能引起的事故照射。但在执行维修程序时,如果联锁被解除,维修人员应注意使用适当器件、编码或钥匙进行直接控制,防止因误操作而发生意外照射事故。

(2)装置运行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单位拟购置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具有用于选择、指示诸如辐射类型(X射线束还是电子束)、能量、治疗距离、射野、治疗时间或预置剂量等功能。

(3)其他辐射防护措施建设单位将在放射工作场所的控制区设置剂量监测与报警装置,当辐射水平超过预定值时,仪器给出警示信号。并将设置符合规定的辐射标识、机器工作状态指示灯或音响装置、观察和对讲装置等。

(4)个人防护用具建设单位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为放射工作人员提供适当的和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

8.通风

任何电离辐射与空气作用都会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加速器束流越强,产额越高。这些产物对人和设备都会产生有害作用,其中以臭氧的危害性最大,相对产额最高。对这类有害气体主要借助通风来减少其在加速器机房内的浓度。

(1)臭氧浓度估算公式下面以电子束致臭氧作用为例,估算臭氧的浓度。

①假设在照射期间臭氧五分解、治疗室无通风、且臭氧在室内均匀分布。那么臭氧的浓度Co3由下式计算。

(2)

式中 Co3——臭氧的浓度,×10-6

3.25——常数量,(keV-1·mA-1·S-1·I);

Scol——在标准条件下空气中电子的碰撞阻止本领,(keV·cm-1),对0.5MeV、1.0MeV、10MeV和50MeV电子束,典型的Scol值依次为2.3kev·cm-1、2.2kev·cm-1、2.5kev·cm-1和3.0kev·cm-1,本报告取2.5kev·Cm-1

I——电子束流强度,mA,本报告中取I=1mA;

d——电子束在空气中通过的距离,cm,本报告中取d=100cm;

t——照射时间,s;

V——治疗室的体积,L。

②加速器停机后,在受影响的空气体积中通风,时刻的臭氧浓度按下式计算。

(3)

式中——通风时刻的臭氧浓度,×10-6

——臭氧浓度,×10-6

——排风速率,m3·S-1;

——停机后的通风时间,s;

V——治疗室的容积,L。

③连续开机、排风和臭氧分解情况下,假定产生的臭氧在治疗室内均匀分布,那么,治疗室内臭氧浓度可按下式计算。

(4)

式中N(t)——在t时刻单位体积中产生的臭氧分子数m-3

g——单位能量产生的臭氧分子数(对低剂量率照射,

g取值0.074eV-1,对高剂量率为0.103eV-1);

I——在单位时间和单位体积内沉积的平均能量,eV·m-3·S-1

a——臭氧分子分解率,S-1(a取值为2.3×10-4·s-1);

Q——被辐照体积的通风率,m3·s-1

V——被辐照体积,m3

(2)估算结果

X射线的臭氧和氮氧化物产额比电子束引起的产额低。由于缺乏相关资料,本报告对于只使用X线的机房取以安全的做法,按同能量的电子束计算。

两个加速器机房均设计有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换气次数均为10次·h-1,标称能量为6MV的加速器机房排风量为4200m3·h-1,标称能量为20MV加速器机房排风量为5100m3·h-1

根据公式(2)和(3),按加速器工作在20MeV电子线运行2min,停机后通风时刻的臭氧浓度列于表4-13。可见运行2min,停机后通风3min,臭氧浓度可降至限值(0.14ppm)以下。

在开机后连续通风情况下,按公式(4)估算,如通风率为5100m3·h-1,则可保持臭氧浓度一直低于限值的1/150以下。

综上所述,该通风装置正常运行状况下可保证治疗室内臭氧浓度远低于限值要求。

9.放射性“三废”的防护

加速器运行时产生的辐射与空气相互作用可产生11C、13N和15O等气体类放射性核素,类似项目的检测结果表明它们的活度是微量的,只要采取适当的通风方式,其产生的健康影响可以忽略。如果加速器使用循环冷却水,特别是靶的部分,水中可能会产生较强的放射性。冷却水被活化而形成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是15O和16N,其半衰期分别为2.1min和7.3s,只需放置较短时间其活度就可衰减到可忽略水平。但是由于管壁的长期腐蚀和泵、阀门的磨损等原因,可能有其他长寿命的放射性核素掺人冷却水。此外对可能产生很强感生放射性的部件需定期拆换,换下的部件等要妥善管理。总之含放射性核素的“三废”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妥善处置。

(三)综合评价

该项工程有较完整主体屏蔽设计施工图,建设地点和平面布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工作区划分适当。拟购置的放射设备具有良好的安全防护功能,工作场所拟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预期能满足放射防护与安全的要求。建设单位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为放射工作人员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设计的通风系统可以保证开机后治疗室内臭氧浓度低于限值。

但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的屏蔽设计属于过屏蔽防护,尤其是机房的顶部和机房主屏蔽墙加强部位,应考虑最优化原则,兼顾建筑结构需要,按本报告的计算结果,减小各墙屏蔽厚度。含放射性核素的“三废”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处置。

七、健康影响评价

(一)电离辐射的职业危害效应

此略(参见第四章案例一相关内容)。

(二)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评价

本评价报告对该项工程屏蔽设计进行了理论计算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在机器正常运行条件下,预期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所接受的剂量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在加速器运行期间,由于有足够的屏蔽结构,由部件产生的感生放射性不会危害在屏蔽体外的工作人员,但停机后工作人员进入室内时,可能受到一定照射。在停机后,通常感生放射性核素衰变很快,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就是等待其衰变,如停机后5-10min可减弱到约为初始值的一半。但应注意的是一些长寿命的核素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不断积累,因此定期检测辐射水平是必要的。根据《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GBZ 126-2002)规定,距设备表面1m处由感生放射性所造成的剂量率不得超过0.02mGy·h-1。由于理论上准确地估算感生放射性产生的剂量水平比较困难,根据对同类装置类比检测,距设备表面lm处由感生放射性产生的剂量率为0.31-0.33Gy·h-1,远低于国家标准的要求。

(三)事故情况下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评价

项目建设单位拟购置的加速器设备具有多重安全联锁装置和运行安全保障系统,拟采取的其他防护措施符合要求,在业主制定较为完善的安全操作程序,并严格执行的前提下,可将事故照射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点。

八、辐射监测

(一)个人剂量监测

项目建设单位应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进行监测,除佩戴TLD个人剂量计外,必要时佩戴电子个人剂量计。

(二)治疗输出量的监测

项目建设单位应配备治疗水平剂量仪,扫描水箱、气压表、温度计等检测设备,按照使用的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束的种类、能量,对参考条件下的输出量或输出量率进行常规质量控制监测。测量仪器应经过校准并溯源到国家剂量标准实验室。

(三)工作场所监测

对加速器工作区域应开展常规场所监测与管理,以达到如下目的。

➢能够评估所有工作场所的辐射状况。

➢可以对有关人员受到的照射进行评价。

➢能用于审查控制区和监督区的划分是否适当。

(四)质量保证措施

项目建设单位应制定监测质量保证计划,并将其贯穿于从监测大纲制定到监测结果评价的全过程,以确保测量仪器具备所要求的剂量学性能(如准确度、稳定性、量程和分辨能力等)并得以适当地维护,测量和分析程序得以正确地建立和执行,监测结果得以正确地记录、评价和妥善保管。

九、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

(一)应急组织与职责

项目建设单位尚未成立放射治疗中放射事故医学应急组织。

(二)应急计划

项目建设单位尚未制定放射事故应急计划。

十、放射防护管理规定

(一)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

项目建设单位已制定了《放疗安全防护制度》、们临床技术操作规范》、《XX医院放、化疗中心调强放射治疗操作常规》、《加速器治疗操作常规》等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明确了各工作岗位人员在放射防护工作中的职责,每年将对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一次评估,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整改。但尚未成立放射防护管理组织。

(二)职业人员健康管理

1.个人剂量管理

项目建设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每个放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制定个人剂量检测计划,并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定期检测。

2.职业健康检查

项目建设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就业前健康体检,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将定期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防护知识培训。

3.个人剂量与健康监护档案

项目建设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对放射工作人员建立个人剂量与健康监护档案。

(三)放射防护管理综合评价

项目建设单位已制定比较完善的放射安全防护制度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但尚未建立放射防护管理组织。

十一、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①该项目总体布局符合建筑设计卫生防护要求。

②在正常运行条件下,预期能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并符合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③项目建设单位拟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符合冗余和纵深防御原则,可望能预防和控制潜在照射。

(二)建议

①应成立放射防护管理组织并明确其职责。

②应成立放射事故应急组织和制定应急预案。

③机房屏蔽设计属于过屏蔽防护,尤其是顶部和屏蔽墙加强部位,应按防护最优化原则,在确保防护效果合理冗余的情况下按本报告的计算结果减小各屏蔽墙厚度,以节约投资成本。

十二、案例分析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

一百多年来,电离辐射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日俱增,目前它已成为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患者从实施的适当诊断和治疗程序中获得的巨大利益极大地促进了医学放射学的广泛实践,其结果使得医疗照射已成为群体总辐射的重要组成部分。据UNSCEAR估计,世界范围内,每年进行大约24亿人次的X射线诊断检查,3200万人次核医学检查程序和550万恶性肿瘤病例的放射治疗。我国的相应数字依次为2.4亿人次,78万人次和50万病例。

癌症是随着人群的寿命的增加而发病率增加的重要疾病。据WHO估计,到2015年,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新增加癌症病例数将从1995年的900万增加到1500万,其中2/3将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放射治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三个主要手段之一,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被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所认识和接受,许多医疗机构陆续引入了放射治疗项目或对原放疗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尽管我国的放射治疗设备和肿瘤放射治疗年频率逐年增长,但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引进放射治疗项目和加强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工作仍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方向。

(二)放射治疗技术及其应用情况

放疗的目标是通过对患者一定靶体积的照射而获得细胞水平的放射损伤,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成功的放疗,决定于患者一定治疗靶体积内准确而均匀的高剂量,而其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量最小化。放射治疗有如下特点。

➢直接把病人置于强射线束中照射(远距离治疗),或把放射源直接与人体组织接触(近距离治疗)。

➢非常高的剂量(20-80Gy)。

➢剂量严重偏离处方剂量会产生严重后果。

临床放射肿瘤治疗过程应包括肿瘤范围的评价(分期)、合适放疗方法的选择、治疗体积的确立(包括肿瘤体积)、肿瘤照射剂量、重要正常组织、分次数、分次剂量、治疗频度、总治疗时间和治疗计划的制定、治疗的实施和随访。

(三)主要职业病危害问题与控制措施

在辐射肿瘤学方面有三类重要的治疗活动:近距、远距治疗和治疗模拟。在远距治疗时,工作人员通常不是在治疗室。来自直线加速器等的受照类型取决于射线束的类型(光子或电子)和射线束能量,能量小于10MeV时,受照射仅来于穿过防护层的辐射,超过10MeV时,光核反应会产生中子和活化产物。装置运行时中子可穿过防护层。治疗结束后马上进人治疗室的人员会受到剩余感生放射性的照射,但这种照射通常比较低,来自模拟机和其他用来计划治疗有诊断成像设备的受照剂量一般也较低。

(四)本案例的特点与不足

本案例简要说明了医用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和放射治疗的工作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全面,重点突出,且阐述了正常情况下和事故情况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结论客观,建议可行。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两个加速器机房间隔墙的加厚宽度是否满足防护要求报告对此没有做出评价。

➢国内加速器机房的防护门有专门的生产厂家生产,故本报告未对防护门的屏蔽设计提出要求。作为预评价报告,可以对防护门的设计提出相关要求,生产厂家可据此根据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设计防护门。

➢宜增加对散射辐射屏蔽的计算,其能量可参照“ICRP pub.21”中相关资料进行计算与评价。

(五)此类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①对该类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时,务必对加速器机房的天棚厚度做出评价。因为天棚造价高,项目建设单位趋向于两种极端的做法,即要么厚度不足,以至于没考虑到天空反射,要么过度,导致造价过高。顶部一般防护的对象为公众,应根据不同的居留因子做出评价。

②除了门机联锁外,加速器设备本身还具有各种联锁。这些联锁关系到辐射安全问题,对控制潜在照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强调联锁的重要性,指导主业在设备正常运行时充分发挥其安全保障作用。

③项目选址和布局应充分考虑对周围环境与公众的照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