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实务资讯 > 环保案例 > 正文
国际NGO扶持下的生态旅游乡村发展研究 ——以丽江:文海为例
2018-06-06 622 次

杨金兰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丽江674100)

摘 要:文海自然行政村位于我国著名旅游城市丽江的西北角,因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成为一个极富生态旅游价值的区域,而极低的农业产量和贫困的经济现状也迫切需要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介绍了国际NGO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于2002年在文海开展的生态旅游项目,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当地经济。文海生态旅游的发展主体是由56户农户组成的合作社,社区村民参与了整个生态旅游的规划和发展过程。分析了文海生态旅游的发展特点及取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指出生态旅游在文海发展虽然进展缓慢,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NGO;TNC;生态旅游;文海;社区参与;环境保护;生态旅馆

Abstract: Wenhai, a beautiful village, sits at the foot of theYulongSnowMountainin Lijiang, rich biology diversity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preserved well in this place, which are high value ecotourism resources. However, infertile farmlands and lagging economy also needs th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is village. The Nature Conservancy started an ecotourism project in Wenhai in 2002, developing economy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nature's benefits. Wenhai Cooperative which is formed by 56 farmers' families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ecotourism, they were involved the whole

process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Wenhai.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s,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Wenhai ecotourism, although the ecotourism developed slowly in Wenhai, it has high potential.

Key words: NGO; TNC; ecotourism;WenhaiVillage; community-bas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lodge

中图分类号:X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21(2014)02-0048-04

1 引言

文海自然行政村位于我国云南丽江著名景区玉龙雪山南角,距丽江古城约23km,同时是滇西北茶马古道上的重要一站。文海拥有广阔的高山草甸,茂密的原始森林,迤逦的雪山美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纳西族和彝族村庄传统的民族文化风情。然而海拔高、地势陡峭的地理条件,使文海地区的农业发展得不到充足的热量。加之土地贫瘠,粮食和畜牧业产量都很低,致使文海村民长期处于贫困线以下。此外,村民需要依靠砍伐森林、采集野生菌等作为补充经济收入的来源,而这些行为对当地生态环境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生态旅游是一种尊重当地的文化,重视旅游地生态环境和系统保护的旅游,同时通过社区居民的参与改善当地人的经济收入[1]。而文海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脆弱的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的传统民族文化、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都决定了发展生态旅游是文海发展可持续性经济的理想选择。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The Nature Conservancy)是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非盈利非政府组织,致力于在全球保护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陆地和水域,以维护自然环境、提升人类福祉,是一家位居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非盈利非政府民间组织前茅的非政府组织(NGO)。TNC于2002年与当地政府和村民一起在文海地区开始了生态旅游项目。笔者有幸于2003-2004年参与了该项目,并多次回访文海自然行政村,持续关注文海生态旅游的发展。

2 文海生态旅游的运行机制

2002年,TNC编写了《文海村保护与发展规划》,以此规划为指导,在TNC、当地政府、林业部门和村民的一起努力下,文海开始发展生态旅游。文海生态旅游运行结构。

文海生态旅游管理的主体是由56户农户组成的文海合作社。文海合作社下设有一家新拓生态旅游公司。而该生态旅游公司由当地村民人股组成,于2002年成立,是一间自负盈亏的股份公司。该公司的负责人由村民们选举产生,导游和其他员工主要是一些对生态旅游感兴趣,具有较好素质的年轻村民。生态旅游公司主要负责文海生态旅游线路的开发、推广、销售和生态游客的接待工作。公司受益的30%归合作社所有,10%将回归用于文海村的生态环境的保护[2]。文海生态旅游业的主要旅游设施是文海生态旅馆,以及文海下村的5户农户开设的家庭接待点。文海生态旅馆的收入除了支付员工工资、旅馆正常运营的维护费用外,其余收入以分红的方式在年底返给合作社的农户们。最后,由当地政府和TNC组成的顾问委员会长期为文海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和其他支持。

3 文海生态旅馆

文海生态旅馆是文海村发展生态旅游最重要的设施。生态旅馆成立于1995年,是一个徒步旅游者的客栈,它从建设到完善先后得到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云南省社科院、福特基金会、日本政府和TNC的资助,现已成为一个较为标准的国际生态旅馆。美国Outside Magazine在2002年还将文海生态旅馆列为了全球前十的生态旅馆。文海生态旅馆除了具备一般旅馆的服务功能以外,它还具备几个鲜明的特点。

3.1 建筑风格保持当地特色,并完美融入到周围自然环境

文海生态旅馆的整体建筑在建设时都尽可能使用传统的建筑工艺和材料,结合与之相协调的现代工艺以提高耐用性。从形式、景观和色调上与当地独特的自然和文化内涵相融合,同时保持了当地的建筑风格。文海生态旅馆从整体上都透露着古朴、民族、自然的气质,总体风格尽量与周围环境保持很好的协调性,不让人造设施的喧嚣抢占了大自然静宜的美。

3.2 生态理念贯穿整个旅馆设计和建设

文海生态旅游结构。

如图2所示,生态旅馆的主体结构包括旅馆客房、厨房、卫生间、阅览/休息室、有机蔬菜大棚、过滤池、太阳能热水器和微型水力发电机几个部分。

(1)能源。生态旅馆主要使用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沼气和微型水电能。旅馆的热水主要是由两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的,由于高原地区充足的日照,旅馆一年四季都能有足够的热水;在旅馆的有机蔬菜大棚里建有一个沼气池,利用卫生间里面排出的粪便和附近村民饲养的牲畜粪便作为“原材料”,产生沼气,为厨房提供生物燃料;生态旅馆的照明、取暖,及辅助太阳能热水器加热的能源是电能,它来自于旅馆西侧的小溪里一部发电量为6kW的微型水力发电机,微水电是一种可更新的、亲和环境的清洁能源。

(2)用水系统。旅馆使用可替代的、可持续性的用水系统,尽量减少水的消耗。并建设有过滤池,净化从浴室和厨房出来的污水。

(3)有机蔬菜大棚。在文海,由于自然条件较差,气温较低,新鲜蔬菜的出产率不高,因此生态旅馆还建了一个温室大棚,所施的肥料是沼气池有机肥料,常年种植各类新鲜蔬菜,为旅客提供新鲜的有机蔬菜。

(4)保暖和隔热层。在冬季,文海温度可以降到零度以下,为了减少生态旅馆房间的热量损失,整个旅馆在建设中做了很好的保暖和隔热措施。

文海生态旅馆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都始终贯穿生态环保的理念,使用清洁能源,节约用水和能源,尽量达到污染物的零排放,提供有机食品等,把旅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3.3 环境教育功能

文海生态旅馆向游客提供解说服务项目,受过训练的工作人员负责对游客进行自然环境和文化保护方面的教育。此外,在生态旅馆的西侧专门设置有一间阅览休息室,此阅览室不仅向旅客们展示丰富多彩的文海当地自然和人文方面的书籍,同时还设置于宣传教育生态旅游知识的展区。

3.4 社区拥有并负责维护管理

文海合作社拥有文海生态旅馆,并负责日常的管理和维护。生态旅馆的建设虽然得到了多个组织和基金会的支持,但合作社的56个农户在旅馆的建设和完善时,每户投股60元,每年投劳8d,共同将旅馆一步一步建设成一个标准的国际生态旅馆[2]

4 国际NGO扶持下的文海生态旅游的发展特点

4.1 注重社区参与

生态旅游的实施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失败了,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未能把社区真正纳入到发展的全过程,没有完全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而文海生态旅游在规划、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不仅社区村民都真正参与其中,而且他们还起到了主体的作用。生态旅游的营运主体就是由56户村民组成的文海合作社以及下设的新拓生态旅游公司,在整个文海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中都有由56户村民组成的文海合作社的参与。其次,文海生态旅游的主体设施——文海生态旅馆也是依靠村民投资投劳建设起来的。第三,文海生态导游都是受过训练的文海本地村民。最后,生态旅游公司收入利益的30%以及生态旅馆的大部分收入都返给合作社农户。

4.2 以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发展前提

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要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应该促进当地的自然环境的保护[3]。文海生态旅游的发展始终以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前提。首先,在生态旅馆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就尽量做到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其次,生态旅游发展的主体——生态旅游公司收入的10%将直接用于文海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包括植树造林、生态保育等活动;第三,所有文海生态旅游的参与者都经过了严格的培训,他们在从业过程中不仅负责引导游客将旅游行为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且兼负环境教育者的角色;最后,随着文海生态旅游的良好发展,原来需要依靠砍树、烧木炭以及采挖野生菌类和药材生活的村民有了生态旅游的收入作为替代收入,从事生态旅游将逐渐替代他们以前掠夺式获取自然资源的生计方式,从而间接保护了文海地区的自然资源。

4.3 培养高素质的生态导游

生态导游是文海生态旅游业能否开展真正意义上既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又发展当地旅游经济的关键。生态导游负责的不仅仅是将文海美丽的自然景点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介绍给游客,更重要的,他们还必须引导游客将旅游行为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并担任起环境教育者的角色,在旅游过程中有意识地帮助游客形成前环境意识。文海的生态导游就具备以上的素质,文海的生态导游首先是从当地选出来的具有较好素质的年轻人,他们在TNC的帮助下,经过生态旅游各方面的专家对其进行了生态旅游及导游基础知识、当地动植物学、民族文化与历史、基础地理学(包括GIS地图的识读)、英语等方面的培训,已成为具备良好资格的绿色导游,明显区别于一般的导游。

4.4 和当地政府及其他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文海生态旅游在发展初期就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很多NGO的大力扶持和关注,特别是文海生态旅馆从建设到完善先后得到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云南省社科院、福特基金会、日本政府和TNC的资助。不论是文海合作社的成立,生态旅游公司的成立和运作,生态导游的培训,还是旅游线路的设计、文海生态旅馆的设计建设,文海生态旅游在开始、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都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各个NGO各方面的支持。和当地政府及其他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文海生态旅游得以顺利发展的关键。

5 文海生态旅游发展成果

文海生态旅游发展刚刚过了十年,笔者于2012年回访了文海村,通过对农户回访,以及对生态旅游公司和生态旅馆的调查,发现文海生态旅游业虽然发展缓慢,但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未变,且有了更为多元的发展:文海合作社作为文海生态旅游业的主体仍然存在,仍然参与生态旅游公司的运作和生态旅馆的管理等;经过选举,原来的一名优秀的双语生态导游成为新拓生态旅游公司的负责人;公司的收益分配仍保持原来的原则。公司营业额自2005年以来,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游客人数从刚开始的年接待游客几百人到现在的3000多人;文海生态旅馆由于没有专人负责管理,经营状况不够理想。于是在2005年,生态旅馆承包给丽江的一位经营者经营,而承包者向文海合作社每年支付一定的承包费用;除了原有的生态旅游产品外,村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生态旅游发展的益处,新增有12户农户开设了家庭旅馆和饭馆,并提供游客骑马等服务。但由于他们的经营服务基于传统旅游发展方式,因此还有待于加强他们关于生态旅游知识方面的培训。TNC和政府在文海生态旅游发展中逐渐退出,相比文海生态旅游在发展初期,随着农户参与度的提高,TNC和当地政府为其提供的咨询服务和帮助越来越少。总体来说,生态旅游在文海虽然缓慢,但当地经济状况都得到了改善。农户们从生态旅游中获益也越来越多,从刚开始一户一年50多元到现在的几千元。此外,虽然非林产品的过度采集现象还是存在,但对周边森林的砍伐已基本不存在了,文海村总体保持了较好的自然环境。

6 结语

TNC于2006年结束了文海生态旅游项目。文海生态旅游业虽然已经没有了国际NGO的扶持,但TNC的项目为文海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生态游客开始认识文海这个地方,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开始参与到生态旅游业中。虽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文海的生态旅游业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文海距离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丽江只有23km。丽江现在每年吸引着上千万的国内外游客,如此巨大的游客市场无疑为文海提供了大量的潜在客源,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丽江古城越来越重的客流压力。而在项目开始前TNC的生态旅游市场需求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很大一部分来丽江旅游的游客有意愿在丽江周边体验真正的生态旅游。种种迹象都表明文海生态旅游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文海生态旅游的发展从开始到现在都以社区参与为基础,并在不破坏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持续进行。持续增长的客源、社区参与、并以保护当地自然环境为发展前提等这些因子,都是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地区已被证实的生态旅游成功的关键因子[4]。相信文海自然行政村在发展生态旅游的道路上会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张广瑞.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J].旅游学刊,1999(1).

[2]Cranham.Lashihai Watershed Green Tourism Management Plan[R].The Nature Conservancy restricted publication,2002:3-15.

[3]弗雷德卫波塞尔曼.弯路的代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