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杭州市环境监察支队
2011年6月4日晚,杭州市辖区建德境内杭新景高速公路发生苯酚槽罐车泄漏事故,导致部分苯酚泄漏并随雨水流人新安江,造成部分水体受到污染,影响了下游饮水安全。事件发生后,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以及沿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紧急动员、多管齐下,环保、林水、城投、卫生、安监等部门,行动迅速,及时果断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事件处置,把污染控制在了最小范围,有效保障了杭州居民用水安全。同时,此次事件也进一步凸显了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监管工作的必要性。
案例背景
2011年6月4日晚22日寸55分左右,一辆装载有31吨苯酚化学品的槽罐车在经过杭新景高速公路新安江高速出口互通主路段内(距离新安江约1.5千米)时发生抛锚,当车辆正在进行抢修作业时,一辆重型货车与其发生碰撞,导致槽罐破裂,苯酚泄漏,并造成1名抢修人员当场死亡。因时逢黑夜和暴雨,约有20吨泄漏苯酚随地表水流人新安江中,造成部分水体受到污染。由于事发地位于杭州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上游,下游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沿岸共涉及10个自来水厂供水能力270.8万吨,供水人口425.5万人,对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
为全力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专家组关于自来水厂进水挥发酚最高允许浓度应低于0.005毫克/升的意见,并结合水质监测结果,桐庐县、富阳市政府先后于6月5日晚上21时10分、6月6日凌晨16寸暂停境内沿线自来水厂取水,共涉及5个水厂(分别为桐庐境内桐庐县水厂和七里泷水厂以及富阳境内的江北水厂江南水厂东梓自来水厂),供水能力约30.9万吨/B,造成约55.22万居民用水受到影响。
6月6日下午,杭州市环保局提出恢复通水的意见。富阳境内3个水厂于6月6日晚上19时开始恢复取水(停水时间共计18小时50分钟):桐庐境内的桐庐县自来水厂于6月6日晚上21时开始恢复取水(停水时间共计20小时50分钟),七里泷水厂于6月7日下午18时恢复取水(停水时间共计42小时50分钟)。
6月9日下午,根据环保部门连续监测结果分析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杭州市政府决定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转入事故后评价阶段,环境监测等各项工作恢复正常状态,并在杭州市政府门户网及杭州绿网进行公告。
应急处置
事故发生后,省、市、区(县、市)三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启动了突发环境应急预案,成立了由应急办、环保、林水、卫生、安监、经委、公安、交警、城投、城管办、港航等相关部门及相关区、县(市)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事故应急处置。杭州市张建庭副市长先后4次召集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各成员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应急处置工作。6月6日上午,浙江省政府陈加元副省长带领省环保厅、建设厅有关负责人,在杭州市政府邵占维市长、张建庭副市长的陪同下,赴九溪水厂现场指挥应急处置工作。6月6日中午,杭州市委黄坤明书记专题听取了事故处置工作汇报,并对应急处置工作“总体稳定、趋势向好,坚定信心、加强监测,全力确保饮水安全”的重要指示。6月6日上午12时左右,环保部应急办田为勇主任率领环境监察局、中国环科研院、环境监察局以及环保部应急办有关专家到达杭州,听取事故处置工作汇报并赴现场指导事故处置工作。6月8日下午,杭州市委常委会又专题研究事故应急处置及善后处置工作。整个事故处置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紧急动员部署,统一指挥协调
事故发生后,建德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牵头,连续召开4个紧急会议,研究部署事故处置工作。杭州市政府在第一时间成立由市应急办、环保、林水、卫生、安监、经委、公安、交警、城投、城管办、港航等相关部门及沿线各政府和管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组建专家组,统一指挥协调事故应急处置。杭州市环保局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组建了现场组、技术组、宣传组3个事故应急处置小组,调动全系统干部职工,24小时坚守岗位,分头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抽调专门力量,全力应对,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直至水质警报解除。
赶赴现场处置,防止污染扩散
事故发生后,建德市环保、林水、消防等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处置,环保部华东督察中心、浙江省环保乐杭州市环保局也都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指导事故现场处置工作。一是控制事故现场。对泄漏的苯酚用石灰进行吸附处置,用沙包、活性炭筑坝拦截,并对山水实施分流:迅速清理事故现场,对残留在现场的部分苯酚以及受污染的土壤进行妥善处置,并持续做好后续保障工作,严防污染进一步扩散。二是加快水体更新。根据专家意见,加大新安江大坝、富春江大坝的下泄水量,对污染水体进行稀释处理。事发后,新安江大坝立即增大下泄水量,从三孔发电增加到九孔发电,连续50小时满负荷运行,下泄流量从每秒268立方米增至1230立方米。
开展水质监测,科学分析决策
事发后,当地环保部门尽最大努力,以最大限度加密、加急开展水质监测,从6月5日下午五点半开始对事发地及下游水质开展应急监测,监测项目为挥发酚,监测点位从事故人江口至下游九溪水厂,根据专家意见共布设监测点位8个。同时,建立监测结果信息报送网络,及时将监测结果上报市委、市政府以及省环保厅和环保部华东督察中心,并抄送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实现信息互通、共享。由环保部门牵头,林水、卫生等部门配合,立即聘请省、市相关部门专家学者,成立专家组,集中进行专题研究,结合水体流速、流量等气象水文信息,综合分析污染扩散情况,提出科学的对策建议,协助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发布准确信息,确保信息透明
事故发生后,建德市政府于5日凌晨5点左右,立即通知沿线乡镇、街道,要求沿线企业、居民停止取水:杭州市环保局于7时50分通知下游沿线桐庐、富阳、萧山、滨江、主城区政府以及城投等部门负责人,要求自来水厂立即开展挥发酚指标的检测,密切关注水质变化。在市政府门户网及杭州绿网开设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准确统一发布信息,通报事故进展情况及水质变化情况和专家意见。6月5日晚同步发布事故情况通报,《杭州日报》以及在杭各大新闻媒体、网站及时进行了转发;6月6日上午,杭州市环保局再次联合应急办、林水、卫生、城投等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中央、省、市28家媒体发布事故处置进展情况,做到了信息公开及时、透明化。
做好应急防范,确保社会稳定
由杭州市城管、城投、经委等部门负责,第一时间研究制定供水应急方案,全力做好应急供水储备、调配和监督管理工作,贴沙河、珊瑚沙等备用水源时刻做好应急准备工作;由卫生、农业、厂商、港航等部门负责,第一时间通告相关信息,确保沿线农业、渔业、养殖业正常进行,同时密切关注对上岸鱼类等水产品的监测工作。成立由安监局牵头,交通、卫生、环保等部门参与的事故调查小组,尽快查明事故原因、明确事故责任并依法进行处置。
善后工作
认真做好污染事件的后续跟踪
一是持续做好水质跟踪监测。环保部门根据专家组建议对监测点位进行适当优化,持续做好水质跟踪监测,密切关注各水质监测点和自来水厂进水、出水口水质变化情况,并在新安江事故人江点上游和兰江来水开展本底监测以及事故人江点下游底泥监测。根据水质和底泥监测结果,再决定相应对策措施。二是继续加强源头污染控制。建德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对事故发生地至新安江1.5千米范围内残留苯酚、受污染土壤以及污染水体再次进行清理,以确保没有任何新的污染物进入富春江库区水体,切断污染源头。
认真做好污染事件的善后评估
一是做好相关污染事件的影响评估。杭州市政府组织环保、化工、卫生等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展事故善后评价工作,研究事故可能对渔业、沿江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二是做好相关规划规定的执行评估。目前,杭州市环保局正着手对流域水源地保护工作执行情况、危化品运输监管及其防护情况等开展科学评估,结合实际着力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三是做好相关应急工作的效能评估。杭州市环保局联合市应急办、市安监局、市消防局等部门,全盘梳理环境应急事件组织体系建立及运转效率、应急处置决策流程、应急措施执行状况、应急信息发布等各项工作,总结经验、完善预案,进一步提升应急工作的实战能力。
认真做好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完善工作
一是强化部门联动机制。针对水体污染的各种肇事原因,完善交警、消防、水务等部门与环保部门的第一时间信息互通机制;强化消防、林水、安监、卫生、公安等部门与环保部门的联动应对机制,提升全面分析、科学决策、联动处置能力;强化与宣传、教育、公安等部门的联动,提升舆情关注、媒体应对、公众引导的工作能力。二是强化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环保部门环境监察、监测能力,着力强化应急事件专家库建设,提高应急装备、应急物资储备;科学论证,完善备用水源地建设,提高水务部门统筹调配能力,提升自来水厂制水工艺。
经验启示
此次污染事件是杭州近年来影响最大的一起环境污染事件,污染影响短时间内被控制在最低程度,有效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和社会稳定。在整个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启示:
领导重视、有序指挥是保障
此次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从环境保护部,浙江省委、省政府到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都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批示并亲赴现场进行指挥。杭州市政府在第一时间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有效保障了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应急指挥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相互配合,为事故应急处置的人力、物资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科学分析、科学决策是关键
此次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为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得到快速、有效、科学的处置,杭州市环保局及时要求环保、化工、水文、气象等方面的专家组建了事故应急处置专家组,综合分析污染扩散情况,提出科学的对策建议,并全程根据专家组的意见进行水质监测、应急处置以及水厂停止取水、恢复取水等工作,为整个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各项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依据,把此次污染事件的影响范围控制在最低程度。
信息透明、科学应对是基础
此次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由杭州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负责,在市政府门户网及杭州绿网设立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准确、统一发布信息,首次实时公布应急处置工作的全过程,及时通报事件处置情况、水质变化情况和专家意见,并邀请新闻媒体现场报道水质监测等情况,确保了信息透明畅通。同时,城管、城投、经委、卫生、农业、工商、港航等部门均在第一时间制定了供水应急方案和开展农业、水产品的监测并及时通报相关信息,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是前提
此次事故是典型的由交通运输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类似的由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已屡见不鲜。但是,当前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相关责任尚未得到有效落实,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控预警网络和应急处置机制。因此,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监管丁作迫在眉睫:一是要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单位和运输从业人员资质考核工作;二是要加强对车辆和罐体的管理,要有严格的质量鉴定、统一规范和管理;三是运输前要进行路径优化,尽量避开水源地等易污染地带,选择路况良好、交通标志齐全、非人口密集的快捷路径。
此次由污染事件是杭州近年来影响最大的一起环境污染事件,污染影响短时间内被控制在最低程度,有效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