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罐及输送设备在为我们生产建设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一旦发生设备或储罐损坏,可能导致大量化学品释放进入环境,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也危害到人体健康。因此,工企业储罐和输送管道的风险防范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韩绍伦 陈明 李剑
近年来,随着化工产业的高速发展,运送、储存化学品的储存罐及输送设备泄漏事故时有发生,此类泄漏事故一旦发生,必然会引发突发性环境事件,不仅会影响当地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安定,而且还会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造成死亡。2009年5月21日,浙江凯圣氟化学有限公司发生氢氟酸输送管道泄漏事故,造成1人死亡,120多人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检查治疗。2009年7月19日,浙江省鸿昌鞋材有限公司发生苯乙烯储罐泄漏事故,不但影响厂区周边村民生活环境,还造成企业员工多人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接受检查。2011年6月17日,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遵宝钛业有限公司发生氯气输送泵泄漏事故,导致超标氯气排放,造成在距离企业1600米处的元田小学部分学生身体不适,有100多名学生及儿童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在上述的三例事故中,储罐以及输送设备发生意外,导致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但由于有关部门和群众的及时上报,环境应急人员的科学处置,最终避免了事态更进一步的恶化,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同时,也为今后处理此类应急事故提供了借鉴。
三起事故的应急处置
事件一:“5·21”浙江凯圣氟化学有限公司氢氟酸泄漏事件
2009年5月21日,发生在浙江省衢州市凯圣氟化学有限公司内的氢氟酸储罐输送管道泄漏事故,是由于输送管道连接软管处穿孔所致。据浙江凯圣公司估算,输送管道内泄漏的氢氟酸最大可能重量为880公斤,事故现场形成白色酸雾,对距离其300米的陈家村影响巨大,气体泄漏导致1名操作工死亡,先后120余名群众感到身体不适去往医院进行检查,截至2009年5月25日,仍有8名村民在医院住院观察,情况基本稳定。
2009年5月22日,环境保护部接到浙江省环保厅报告,浙江凯圣氟化学有限公司氢氟酸储罐输送管道发生泄漏事故后,部领导高度重视,周生贤部长立即做出批示,要求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加强监测,及时发布信息,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张力军副部长立即部署华东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赶赴现场,协助、指导政府做好事故调查和处置工作。当地衢州市环保局相关领导在接到指示的同时,迅速展开事故调查和应急监测工作,并将环境监测结果向周围群众进行了通报。
接到事故报告后,浙江衢州市环保局、衢州市城南环保分局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急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和救援工作。凯圣氟化学公司在发现氟化氢气体泄漏的第一时间,针对现场情况,对泄漏点通过紧急抽真空并用消防水进行淋洗处理,随后关闭管道阀门,使得事故现场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环境应急人员配合衢州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距离事故发生地下风向300米处的陈家村村民也进行了切实有效的疏散工作,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财产安全。
事故发生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于5月21日21时06分——2日11时15分对事发地下风向10米处、下风向300米处陈家村共进行了8次取样监测,结果显示:除21日21时27分事发地下风向约10米处氢氟酸浓度为1.8毫克/立方米外,其他时间段氢氟酸浓度最高为2.2微克/立方米,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20微克/立方米)。泄漏点下游西排渠内的pH值为6.4,氟化物浓度为0.98毫克/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0毫克/升)。
事态发展得到初步控制后,环境保护部对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提出进一步要求:一是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继续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向衢州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监测结果,并通过街道和村委向群众通报。配合衢州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群众的疏导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要举一反三,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排查化工企业的环境隐患点,做好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建议在相关的生产区、罐区和敏感居民点安装危险化学品泄漏警报装置。三是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要不断地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配备较为齐全的环境应急装备,做好环境应急人员的业务及安全意识的培训。此外,当地政府应组织事故调查,严肃查处有关责任人。
事件二:“7·19”浙江鸿昌鞋材有限公司苯乙烯蒸气泄漏事件
2009年7月19日中午12日寸30分,位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的浙江省鸿昌鞋材有限公司发生苯乙烯蒸气泄漏事故。该企业在准备使用苯乙烯原料时,发现储存在罐内的约14吨苯乙烯已过期变质,由于连日高温,罐内苯乙烯发生化学聚合反应,导致罐体顶部罐口处有大量苯乙烯外溢,造成企业员工多人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接受检查。
事故发生后,企业在第一时间报警。14时40分,温州市环保局接到公安部门报警后,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应急人员于15时10分到达现场,会同市、区政府成立临时指挥部,并调派化工专家赶到现场指导救援工作。
由于外溢的苯乙烯遇明火极易燃爆,且事发现场工业企业较多,现场情况十分危险,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将企业周围员工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消防部门利用移动泡沫和雾化水枪对苯乙烯罐体进行冷却降温,对外溢的高温蒸气同时进行冷却稀释。19日16时45分左右,事故险情基本得到控制。至19日21时,经有关专家初步勘察认为苯乙烯得到有效控制,7月20日凌晨1时左右,经不断注水冷却,事故险情已基本得到消除,整个抢险救援行动结束。
7月20日上午10时,温州市环保局联合开发区市政环保局赶赴现场开展环境监察,同时对事发企业厂区周围进行了大气环境监测。厂区内苯乙烯浓度为49.2毫克/立方米,厂区外浓度小于1.0毫克/立方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苯乙烯厂界二级标准为5.0毫克/立方米)。7月22—23日,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又对厂区内、外苯乙烯浓度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厂区内浓度小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厂界浓度,厂区外未监测到苯乙烯。
事件三:“6·17”贵州省遵义市遵宝钛业有限公司氯气泄漏事件
2011年6月17日10时,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遵宝钛业有限公司发生氯气泄漏事故。该事故是由于钠电解车间中氯气输送泵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氯气超标排放,此次泄漏造成企业附近1600米处元田小学部分学生感到不适,伴有胸闷、头晕、心慌、呕吐等症状,截至6月17日21时,入院治疗的学生及儿童达到157人。
事故发生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事故发展情况,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立即深入车间开展现场监察、排查污染源、布点监测、找准存在的问题,责令钠电解车间立即停止生产、切断污染源、减轻危害。随后前往医院看望并调查受影响的学生及家长;召开分析会议,要求桐梓县政府进一步部署污染控制、人员救治和稳定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
贵州省环保厅应急中心、遵义市环保局、桐梓县环保局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桐梓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组,全面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6月17日下午18-19时,经遵义市、桐梓县两级环境保护部门对遵宝钛业有限公司周边厂界及元田小学3个监测点进行环境监测,空气中未检出氯化氢、氯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同时,也对该厂氯化精制车间、钠电解车间生产尾气排放情况进行监测,以上监测结果均达标。6月18—19日,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继续对遵宝钛业有限公司产生含氯废气的各排放口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实施布点监测,同时加密监测布点、加大监测频次。监测结果显示,各监测点氯气浓度均未超标。
在此次事故基本得到控制情形下,环境保护部对贵州省环保厅以及当地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提出几点要求:一是对遵宝钛业有限公司实施全面停产,开展内部整治,重点排查潜在污染源,消除企业生产安全隐患;二是继续加强环境监测,确保企业周围环境质量达标,不会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三是继续做好调查和处理工作,确保做好人员救治和社会稳定工作,做好受伤人员损失补偿工作。
收获的经验和启示
经验
一是政府与环境保护部门快速作出响应。在处理突发性环境应急事件的过程中,时间因素极为关键。对于上述的三起泄漏事故,事故处置对象均为流动性气体,具有扩散性强、危害范围广的特点,一旦处置过程中时间延误,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决策者对事故的快速响应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各级政府部门能够按照法律法规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与环境保护部门密切合作;同时,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积极组织事故应急人员在短时间内赶赴现场进行科学指导,快速实施应急预案,这都为事故的成功处置赢得了宝贵时间。此外,政府部门应不断加强对企业和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其发现突发事件后及时汇报的意识,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汇报、早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是应急监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突发性泄漏事件的环境应急监测不仅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被污染区域内的环境质量情况,还能为后续应急处置提供资料。事故发生地区污染物浓度过高,必然会影响工厂的正常生产和周边群众的正常生活,基于对环境应急监测结果的分析,决策者决定工厂停产和生产,群众疏散和回撤。另外,决策者可根据应急监测判断环境污染态势,在监测中所获取的污染物浓度、气象资料,对评价污染危害级别,以及科学指导下一步应急工作具有积极作用。应急监测是突发性环境事件中环境质量客观真实的反映,因此,在处置应急事故时,能为整个事件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帮助。
启示
一是加强对储罐和输送设备的管理。在上述事故中,储罐或者输送设备发生穿孔或损坏是导致危险化学品泄漏的主要原因。事件一起因于化学品输送管道连接软管处出现穿孔;事件二由于储罐内化学品过期变质,发生化学反应,储罐罐体顶部密封性不强,导致化学品外溢;事件三起因于氯气输送泵出现设备故障,并且该企业在用及备用输送泵均已损坏。虽然三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不同,但同时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储罐和输送设备的安全问题。储罐和输送设备的安全是企业生产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应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无论是从设备的选材、设计、施工,还是运营、监管、维护都必须要以安全储存和输送为宗旨,细致缜密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同时,加强对群众和企业的宣传教育工作,尽可能地动员更多的人保护和监督储罐和输送设备的安全工作。
二是确保储罐和输送管道设备的安全。企业工厂在设计建造气体化学品储罐和输送设备时,应该按照《钢制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和《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使用质量。对建设完毕的储罐和输送管道,要扎扎实实地做好日常维护和检查工作,定期保养,加强管理,对出现安全隐患的储罐和输送设备及时处理整修,防范任何形式的破坏行为,真正从源头上杜绝泄漏事件。
近些年,关于储罐和输送设备泄漏导致环境污染的事故频频发生,这暴露出企业工厂在监测和防控问题上存在盲点,对出现的异常情况不能及时排查处理。上述三起事故中,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老化的石棉垫圈和松动的储罐顶部,定期检查、保养、维护输送管道软管连接处及输送泵设备,按时对已损坏的输送设备进行维修,那么以上的三起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发现问题,改正问题是环境应急体系中防范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各级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企业工厂等应从已经发生过的事故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