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实务资讯 > 环保案例 > 正文
豫鄂两省合作处置跨界突发水环境事件
2018-04-28 329 次

处置跨界突发水环境事件需要流域内各级政府和多个部门的密切合作,果断、科学、开放和负责任的态度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文|张璐纯

近年来,我国跨界突发水环境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重庆环境安全,由于涉及不同的行政区域和利益主体,给应急处置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探索建立跨界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联动长效机制,是各级政府和环保等相关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豫鄂两省唐河襄樊市双沟镇饮用水源水质超标事件的处置,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案例背景

唐河发源于河南省方城县七峰山,干流全长233公里,流域面积8394平方公里,其中河南境内长191公里,流域面积8144平方公里,湖北境内长41.8公里,流域面积250平方公里。由于唐河属饮用水源,其水质状况直接影响到沿岸群众的饮水安全。

2010年2月24日,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环保局接到该区双沟镇水厂电话投诉,称唐河水体呈褐色,污染严重,该水厂已无法正常取水,供水被迫改用井水。据湖北省环保厅提供的监测数据,唐河水体高锰酸盐及石油类指数超三类指标,藻密度为1.01×108个/升,优势种群为硅藻。

接到湖北省环保厅报告后,环境保护部高度重视,立即派出由应急办和监测司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湖北、河南两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两省环保部门共同努力,确定此次水质超标事件的原因为硅藻短期大量繁殖,形成明显的硅藻水华所致,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了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使事件得到圆满解决。事件发生后,由于及时启用了备用水源,未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应急处置

各级领导调度重视,决策果断有力

接到源涨省环保厅的报告后,环境保护张力军副部长立即指示应急力与监测司组成联合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工作。环保部应急办于2月24日晚向湖北、河南两省下发环境应急督查通知,要求两省加密监测,并立即对唐河流域重点企业进行排查,迅速查明污染原因。

事件发生后,湖北省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高度重视,省环保厅、襄樊市政府、襄樊市环保局以及襄阳区政府领导先后赶赴双沟镇水厂进行现场调查,要求确保居民饮水安全和社会稳定。接到湖北省通报后,河南省政府张大为副省长立即作出重要批示,省环保厅迅速派出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及污染源排查工作。

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环保部前方工作组于2月27日上午赶赴襄樊市双沟镇水厂了解事件发生过程,并对水厂取水口、唐河埠口两省交界断面进行了现场考察。双沟镇水厂供水范围5.5万人,每日供水量约4000立方米。2010年2月19日5时,水厂发现取水口水质呈降红色且带有异味,立即向当地水利部门报告。在征得同意后,水厂停止从唐河取水口取水,启用1个备用水源并限时供水;21日后,启用两个备用水原,保持22小时供水(凌晨3-5时停水),供水量基本恢复至事件发生前水平。

据水厂负责人反映,近五年来该水厂每年春节前后均会因唐河水质问题而影响供水,一般持续3天左右。但是此次自2010年2月19日5时供水受到影响,至2月23日仍未恢复正常。鉴于情况异常,该水厂于2月24日上午11时向襄阳区环保局报告。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情况,环保部工作组要求襄樊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饮用水安全,同时做好受影响水厂的备用饮用水预案,保障正常供水,如发现问题必须及时上报。

2月27日下午,襄阳区政府组织建设、环保、水利、卫生等部门召开紧急会议,制定了居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方案,要求加强对双沟镇水厂取水井及水厂进、出水水质的监测监控,进一步做好供水应急预案,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

两省通力合作,迅速调查事件原因

2月27日下午,环保部工作组在河南省新野县唐河水质超标原因组织河南、湖北两省及相关市、县政府和环保部门召开协调会,决定成立联合监测组,制定监测方案,负责监测唐河水质,查明水质状况;成立污染源联合排查组,负责现场排查唐河沿岸污染源;邀请相关专家成立专家组,论证并认定水质超标原因,提出处置建议和方案。

2月28日至3月1日,河南、湖北两省按照协调会要求,密切配合,迅速落实相关措施,查找污染原因。其中,污染源联合排查组分别对两省境内的重点污染源进行了排查,未发现直接证据证明此次水质异常由企业排污所致。联合监测组就监测数据,特别是两省争议较大的油类监测数据达成一致。监测数据表明,唐河水体除高锰酸盐、溶解氧、藻密度外,其他指标均达到国家地表水标准III类标准。监测组就水质异常原因邀请相关专家召开了座谈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河道内硅藻短期内大量繁殖造成明显的水华是唐河水质异常的主要原因。专家建议应密切关注唐河水华发展状况,制定水华突发污染事件的预警和控制措施,必要时可考虑采用调水、除藻等应急措施。

截至3月1日,由于多雨、降温等天气因素影响,加之采取了必要的处置措施,唐河水体藻密度已呈明显下隆趋势,水质明显好转,双沟镇水厂供水基本正常。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唐河水环境保护取得实效

在妥善处理此次水质超标事件的同时,环保部工作组针对近年来唐河水质下降的情况,协调河南、湖北两省建立了预防和处置跨界突发水环境事件长效机制,为着眼长远,确保唐河水环境保护取得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验及启示

上下游省份间的密切配合是妥善处置跨省界河流污染纠纷的关键

我国幅员辽阔,跨省界河流众多,出现跨省界污染纠纷后,只有上下游省份之间通力合作,及时沟通信息,相互提供人员及技术支持,才能使突发环境事件得到妥善处理。本次事件中,唐河流域河南、湖北两省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团结合作精神。在环保部门工作组的协调与指导下,两省成立联合监测组及污染源排查组,迅速就监测数据等方面的分歧达成一致,并确定了此次水质超标的原因,成为妥善处置跨省界河流污染事件中上下游省份密切配合的典范。

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是妥善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前提和基础

环境监测是环境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工作,突发环境事件出现时,只有得到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拷能够科学地进行事故处置,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在本次事件中,由于湖北省提供的石油类、挥发酚等监测数据不够准确,河南方面对此持有异义,导致水质超标原因迟迟无法认定。因此,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特别是跨界突发水环境事件中,及时提供各方均认可的准确的监测数据是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加强信息公开,正确引导舆论是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保障

突发环境事件影响面广,涉及人口众多,特别是对于污染原因尚未明确的突发环境事件,若不重视信息发布,正确引导舆论,容易引发群众恐慌,影响社会稳定。在此次事件中,部分媒体夸大事实,在事件原因尚有待认定的情况下,随意刊发有关报道,影响了社会稳定,阻碍了调查工作的顺利展开。得知情况后,湖北、河南两省迅速协调,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消除了不稳定因素,保证了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乡镇自来水厂建设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由于经费、人员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我国众多乡镇自来水厂在取水口设置、水质监测等方面的规范性亟待提高。以本次事件中的双沟镇自来水厂为例,该厂资金匮乏,无力购置水质监测设备,只能依靠厂内职工目测的方式对水质进行判断。同时该厂管理较为混乱,出现问题后缺乏必要的报告程序,未编制供水应急预案,这就给双沟镇群众饮水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应以此事件为警钟,尽快提高我国乡镇自来水厂的规范化程度,保障乡镇群众饮用水安全。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