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媛媛(白媛媛,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陈明(北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应急办)
近年来,氯气泄漏事故时有发生, 一次事故少则数人中毒,多则数十人甚至上百人中毒,人民的生命安拿受到严重威胁,当地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安全也受到直接影响。2004年F4月15日晚,重庆市江北区天原化工总厂某车间内氯气泄漏,次日 1时引发爆炸,造成9人死亡,15万人大转移。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区段 一起交通事故导致人量液氯泄漏,,引发29人中毒死亡、350多人住院治疗、近万村民被紧急疏散的特大污染事故。2006年3月28日,宁波东港电化有限责任公司管道破裂后氯气泄漏,致使附近居民出现中毒症状,农田大面积受损。 在上述几起事故中,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但令人略感欣慰的是,应急人员的科学处置发挥了积极作用1,最终避免了大范围环境污染的发生以及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也为今后同类事故的应急处置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起事故的应急处置
“4·1 6”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爆炸事件
2004年4月l5日晚,重庆市江北区天原化工总厂某车间内氯冷凝器穿孔,导致氯气溢出。16日凌晨,排污罐发生爆炸。当日17时57分,该车间内5个液氯贮槽罐再次发生爆炸,残留罐内黄褐色氯气迅速冲向百米高空并向四周扩散,导致附近地区被毒气污染,15万群众的安全受到严威胁。经过应急人员的处置,事态基本得到控制。
地方环保部门及时部署 事故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批示要求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按照环境应急工作的要求,重庆市环保局在第一时间启动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成立了现场处置组和信息报送组,明确了各应急小组职责。现场组迅速查清厂该厂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周围的环境状况和水文、气象条件,并与环境临测中心一起确定了环境监测点位及监测频次,并向市政府事故处置领导小组提出了应急工作建议。
紧急疏散群众 泄渊氯气所能影响的l公里范围内的江北区观音桥、华新街、苗儿石地区,以及隔江相望的渝中区化龙桥地区和沙坪坝区小龙坎地区,均是重庆老城区,人口稠密、地形复杂、巷道狭窄,居民达15万之多,且泄漏的氯气接触人群,险情将演变为巨大灾难。考虑剑气体扩散速度较快,应急人员当即决定实施安全转移,有序疏散15万受灾群众,并将疏散群众安置在远离氯气污染区的场所。
大气、水环境同步监测 考虑到氯气的理化性质及事发地地理特征,应急小组决定在事发地周边开展大气水体环境同步监测,共布设空气监测点l3个(自动监测点l个,人工监测点12个,其中最近点离事故现场40米左右),在嘉陵江事故川地的下游和饮用水源地的上游布设了2个监测断面(分别设置在天原化工总厂下游200米处和大溪沟饮用水源地上游500米处),以此保证监测点能覆盖氯气泄可能散、影响的整个区域,同时每隔半小时报告监测数据1次,共获取监测数据858个,其中空气质量监测数据7l0个,水质监测数据148个,保证了及时、准确地获得污染扩散信息,为应急处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人工引爆残余储气罐,确保核心区安全 为防止残余贮气罐再次爆炸,现场应急人员决定对其实施人工引爆。应急人员首先尝试枪击引爆,未成功,之后再次用机枪射击2次,火箭炮炮击9次,但总共1 O余轮射击均未引爆贮气罐。4月1 8日,距事故爆发已过去两天,考虑到用机枪、火箭炮等轻武器无法引爆,经解放军驻渝某部领导与现场指挥部专家组研究讨论,决定使用坦克炮击摧毁贮气罐。经坦克连续炮击,事故现场剩余的贮气罐终于被全部摧毁。当日1 6时许,当主要液氯贮罐被炸成功后,为及时准确地掌握环境质量状况,环境监察监测人员在原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和重庆市环保局局长张绍志的带领下,冒着危险在第一时间进入了爆炸核心区,现场指挥环境监测和污染预测,了解大气环境质量情况。经监测,事故发生地周围大气、水体监测均无异常。
配合环境监测结果,做好群众回撤工作 截至4月1 7日中午,因事故被紧急疏散的1 5万名群众,大部分已陆续返回家中。1 8日晚,事故现场核心区监测结果显示:爆炸区5 00米范围内大气指标已基本正常,嘉陵江天原化工总厂下游段水质正常,对居民生活不构成威胁,当地政府即组织原居住在事故核心区500米以内的大约l万多名居民有序回撤。至此,本次突发氯气泄漏爆炸事故得到基本控制。
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液氯泄漏事件
2 005年3月29日晚6时5 0分左右,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牛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载有约30吨液氯的槽罐车与一辆货车迎面相撞,导致槽罐车内大量液氯泄漏。泄漏的液氯在常温常压下转变为气体在空气中迅速扩散,由于事发地位于高速公路上,泄漏的氯气对周围农田作物生长环境 (包括土壤、大气)及周边村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较大威胁。淮安市环保应急人员闻讯后迅速赶往现场,展开了应急处置工作。
地方环保局迅速响应 事发当日2 1时30分,淮安市环保局“12369”环保热线接到市政府的事故通报。市环保局迅速调集环境监察、监测人员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赶往30公里外的事故现场。市环保局在事故现场初步判定事故级别后,立即向省环保部门报告。省环保部门主管领导率领省环境监察局、省环境监测中心应急人员于凌晨3时30分从200公里外的省城连夜赶到事发现场。
封堵液氯泄漏点,处置泄漏液氯 考虑到槽罐车中的液氯主要是以点泄漏的形式外溢,现场应急人员决定首先对液氯泄漏点实施封堵,减少液氯泄漏量。3月30日上午,消防人员排查发现槽罐车共有两处液氯泄漏点,并强行用木塞封堵了泄漏点,但仍有部分氯气外溢。根据环保部门应急人员的建议,现场应急指挥中心迅速调集了200多吨烧碱,对已外泄及继续泄漏的液氯进行处理,控制了污染蔓延的势头。
根据专家建议,科学处置并安全转移事故槽车 面对事故槽车液氯不断外泄,污染仍在继续的状况,应急指挥部根据专家建议,现场应急人员在附近的河流上打坝围堰,并开挖水塘,随后将槽罐吊装到水塘中,用烧碱进行中和,使污染状况得到了进一步控制。为彻底消除高速路旁的液氯污染,应急指挥部采纳了应急专家的处置建议,决定将液氯槽罐车运至某化工厂进行处置。4月1日,工人们开始起吊泄漏液氯的槽罐,当日1 0时40分左右,槽罐被运离出事地点。
开展环境监测,疏散群众 事故发生后,环境监测人员展开了污染范围监测。在液氯槽罐车的下风向,环境监测人员现场测定了氯气污染状况,确定3 00米以内为重污染区,3 00~600米范围内为次重污染区,600~11 00米范围内为局部超标区。根据监测结果,现场应急指挥部疏散了附近村庄居民,有效保障了群众安全。在污染范围已确定的基础上,沿液氯槽罐的下风向布置了3个监测点进行连续监测。同时在下风向的两个村庄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点,监测受害农户室内空气质量。3月3 1日,环境监测人员身穿半气密性防化服到事故现场附近,检测植物受损情况。此外,还在液氯槽罐吊装过程中采用沿下风向的三个轴线方向均匀布点实施监测,在槽罐运输过程中,采用定距跟踪监测的方法,直至检测不到氯气浓度为止,确保处置过程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继续进行环境监测,确保事故地环境质量达标 液氯槽罐车运离现场之后的4月2日上午,应急指挥部对现场善后处置进行了新的部署,继续对事故核心区的室内外空气环境质量进行跟踪加密监测;对低洼处等氯气不容易扩散的地点进行重点监测;对存放液氯储罐的水塘剩余碱液进行安全处置。应急处置后评估表明:事故对周边农田土壤的影响不明显,大部分农户采用集中式水源供水(自来水),饮用水水质未受影响,采用水压井取水的水质到4月3日监测结果也已达标,事故发生地空气环境质量达标。
组织群众返乡,跟踪监测并研究污染危害 4月4曰上午,江苏省、淮安市环境监测机构再次对事故区域内外的氯气浓度进行了跟踪监测,各监测点氯气监测结果均为 “未检出",指挥部随即组织农户返家。为确保群众健康及农作物生长环境安全,环保部门继续进行了跟踪监测,并对事故发生地500米范围内烧死的农作物上附着的酸性物质的潜在危害进行了深入研究。至此,本次液氯泄漏事件应急工作基本完成。
辽宁营口三征化工有限公司氯气泄漏事件
2006年11月3日凌晨1时2 1分,位于辽宁营口老边区南兴村的德固赛三征(营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征公司)氯碱车间内因员工误操作,导致液氯罐阀门破裂,造成罐内大约1吨液氯泄。事故发生后,有4人当即出现头晕、气闷等症状,随着泄漏氯气的不断扩散,周边环境质量与村民安全也处于威胁之下。
地方政府及时调度,有关部门联动响应 事故发生后,营口市委书记程亚军、市长赵化明在外地接报后,立即作出指示,要求有关部门全力做好事故处理及相关工作。营口市副市长郝庆会、唐心恩存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市公安、消防和有关企业及时启动了应急救援预案,对事故进行处置。辽宁省环境监察局应急人员也于当日上午赶到事发现场,指导并协助当地政府展开处置和调查。
事故企业快速启动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应急处置 三征公司在事发报警的同时,启动了企业环境应急预案:氯碱车间立即停产,关闭其他储罐的阀门,防止其他罐内液氯泄漏;组织有关人员采用氯气捕消器进行中和处理;组织对泄漏点进行堵漏。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降低了泄漏氯气的危害,同时为防范更大程度的氯气泄漏打下了基础,对应急救援起到了积极的缓冲作用。
开展大气监测,确保空气质量 根据气象状况,现场监测人员设置了9个监测点位,开展了应急监测。监测结果显示:三征公司氯碱车间周边氯气浓度最高超标7倍多 (工作场所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值),厂界外环境氯气末检出。厂区周围连续监测结果表明,11月4日12时、13时厂区周围大气中氯气均未检出,泄漏的氯气对周边地区已无威胁。
救治受灾人员,发布事故信息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厂去内员工及周边地区群众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除事发时4人出现头晕、气闷等症状外,另有企业工程队、部分员工和周边村民70余人到医院进行检查。其中27人留院观察,由于医院没有专用药剂,出现不适症状的人员被转回企业医疗所进行专门治疗。至11月4日上午,事故处理完毕。当日晚,营口市政府按照原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对外发布了该事件相关信息。
收获的经验和启示
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从源头降低事故率
上述案例中,氯气泄漏事故均属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且多发生在生产、运输环节。其中,案例一中工厂设备陈旧落后,缺乏维护检修,案例二中运输人员缺乏责任心,事故发生后匆忙逃逸,延误了最佳应急时机,案例三中岗位操作人员失误导致泄漏。可以看到,事故起因均为人为原因,因此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化工企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建议化工企业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切实强化企业职工的环境安全意识;建议相关企业进一步加强岗合格设备,保证安全生产良性运行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降低有毒气体泄漏事件的发生概率。
加紧建设并及时启动企业应急预案,保证信息及时上报和准确发布
对于有毒气体泄漏事件,事故处置对象(即有毒气体)具有致毒性快、扩散迅速及危害范围广的特点,因此,事故方在第一时间内的应急响应意义重大。对相关企业,要加紧建设针对不同有毒气体泄漏的应急预案,做到事故发生后快速启动预案,有效控制污染蔓延势头,防范事故污染升级。同时,由于泄漏气体具有致毒性,且在风力作用下将快速传播,因此,此类突发事件的首要工作即为事故周边群众的疏散问题,这就要求事故信息的准确发布与及时上报。只有事故方适时启动了应急预案,及时上报与发布了事故信息,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应急处置中“以人为本”的首要目标。
政府与各级环保部门快速响应,充分调度应急资源
在突发事件应急时,时间因素极为关键。上述各案例中当地政府与国家各级环保部门的迅速响应对应急处置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有以下几办面:一是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政府机构能够对部门之间进行有效协调; 二是其能够有效调度应急资源,包括救灾物资,技术设备及各方专家等,保障应急处置科学、有序地开展,为事故的应急处置提供政治与组织保障。
根据事故地环境条件,选择性开展大气、水体、土壤、植被等环境监测
存各突发环境事件中,要合理选择环境监测对象,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开展不同环境因子组合的环境监测工作。在第一个案例中,事发地距离某饮用水水源地较近,现场监测人员开展了大气、水体环境的同步监测;在第二个案例中,事发地处于高速公路某段,附近存存污染隐患的环境因子较多,因而大气、土壤及植被均被作为监测对象。可见,只有合理选择环境监测对象,才能全面了解污染扩散态势,保证了环境监测的全面性。
建设各类有毒气体应急处置技术方法库
有毒气体种类繁多,各种气体的理化性质存在差异性。因此,在各类气体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中,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处置方法。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有毒气体应急处置技术方法指南,实际应急工作中通常遵循环保人员建议或相关企业应急预案实施处置,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有毒气体泄漏事故应急工作来说,这泄_匕实际处置经验可谓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要努力建设各类有毒气体应急处置技术方法库,使其在此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