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实务资讯 > 环保案例 > 正文
浅议我国的外来生物入侵及防治对策 曹明
2017-02-09 414 次

浅议我国的外来生物入侵及防治对策

曹明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40)

[摘要] 生物人侵是当今世界最为棘手的三大环境难题之一。2002年5月22日联合国大会把“生物多样性与外来生物入侵物种管理”确定为新世纪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表明人类已经开始广泛关注外来入侵物种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同时也表明了外来生物入侵对人类的危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外来生物的入侵也日益频繁起来,并且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通过对外来物种入侵危害的分析,对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物种入侵 生物多样性 危害 防治对策

The lights outside living beings which discuss our country invade and prevent and cure the countermeasure CAO M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f the Northeast,People's college of liberal arts,haerbin,150040,China) Summary:The biological invading is one of the most three thor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world. May 22 2002.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confirms 'bio-diversity and biological invading management ' as the subject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day ' in the new century. It indicate that people have already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biological invading and the impact on bio-diversity, and else that the invader is the danger to the human being. With reform and opening-up of our country being deeper, economy being developing constantly, biological invading frequently stands up day by day, and has caused huge enormous losses to our country. This text through analyzing the danger of the biological invading, try to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in prevention and curing of biological invading of our country.

Keyword: biological invading; Bio-diversity; Danger; Prevent and cure

外来物种对本土生物环境的影响是环境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好的外来物种可以起到改良本土生物环境的作用,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若引进的物种与本土环境不匹配、不兼容,则有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甚至造成生物灾难。这就是近年来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生物入侵问题。 生物入侵是指外源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被引入本土,种群迅速蔓延失控,造成土著种类濒临灭绝,并引发其它危害的现象。生物入侵本土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出于改善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等目的引进外来物种,尔后这些物种演变为入侵物种;二是外来物种随着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而传入本土。入侵的外来物种在适宜其生存的本土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定居,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和资源的可利用性而对本地物种产生致命影响,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功能受到影响,引起物种的消失和灭绝,严重者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1.我国生物入侵现状及危害 1.1.我国生物入侵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有陆生脊椎动物2 554种,鱼类3 862种,高等植物约30 000种,包括昆虫在内的无脊椎动物、低等植物和真菌、细菌、放线菌种类更为繁多。根据文献记载和初步调查,中国已知的外来归化植物超过600种,其中外来杂草108种,隶属23科76属,被认为是全国性或是地区性的有15种。目前严重危害我国的外来动物约有40余种,昆虫类包括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松材线虫、蔗扁蛾、苹果绵蚜、葡萄根瘤蚜、二斑叶螨、马铃薯甲虫、小楹白蚁、红脂大小蠹等。其它外来动物,还有原产于南美洲的大瓶螺,原产于东非的褐云玛瑙螺,原产于北美洲的麝鼠,原产于苏联的松鼠,原产南美洲的海狸鼠等。引进外来鱼类对湖泊的本地鱼种和生态系统也构成了巨大威胁,云南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最大的威胁就来自于外来入侵的鱼类,例如草鱼、鲢、鳙、太湖新银鱼、麦穗鱼、子陵吻鰕虎鱼、波氏吻鰕虎鱼等。目前对农业危害较大的外来微生物或病害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马铃薯癌肿病、大豆疫病、棉花黄萎病、柑橘黄龙病、柑橘溃疡病、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烟草环斑病毒病、番茄溃疡病、鳞球茎茎线虫病等。   不过在我国浩繁的生物种类中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尚不得而知。同时,中国很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侵害,由于我国南北跨度5500km,东西距离5200km,跨越50个纬度及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所以我国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具有以下特点:   a. 涉及面广: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发现入侵种。   b. 涉及的生态系统多: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从森林、农业区、水域、湿地、草原、城市居民区等都可见到。   c. 涉及的物种类型多: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植物,到细菌、病毒都能够找到例证。   d. 带来的危害严重:在我国许多地方停止原始森林砍伐,严禁人为进一步生态破坏的情况下,外来入侵种已经成为当前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对于水域生态系统和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已经上升成为第一位重要的影响因素。 1.2.生物入侵的危害 外来物种已经给我国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主要表现在: 1.2.1.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外来物种通常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和防卫策略,引入新的生境后常常缺少天敌和其他制约因子,生长难以控制,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打破了本地有益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生态环境. 外来入侵种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排挤本地种;或与当地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扼杀当地物种;或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长,使当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甚至濒危或灭绝。外来入侵种对生态系统另外一个更不易察觉的影响是污染当地的遗传多样性。随着生境片段化,残存的次生植被常被入侵种分割、包围和渗透,使本土生物种群进一步破碎化,造成一些植被的近亲繁殖及遗传漂变,在与本地种的基因交流后可能导致后者的遗传侵蚀,结果必将对我国的遗传资源造成污染,进而威胁了我国生物的多样性[1]。 值得注意的是,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不同,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及威胁是长期的、持久的。当人类停止对某一环境的污染后,该环境会逐渐恢复,而当外来物种入侵后,即使停止继续引入,已传入的个体并不会自动消失,而会继续大肆繁殖和扩散,这时要控制或清除往往十分困难。而由于外来物种的排斥、竞争导致灭绝的本地特有物种则是不可恢复的。因而对外来物种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2.2.危害人类的健康 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许多新的医学问题,其中一些是外来物种入侵所带来的。病毒是个棘手的问题,尽管人类用疫苗成功地防治了天花、小儿麻痹、黄热病等病毒,但是对大量的病毒却束手无策。人类花费大量精力寻找爱滋病的疗法,却收效甚微。更糟糕的是,全球化会使那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传染性疾病是外来物种入侵的典型例证。大凡新型的传染病,一些是直接通过旅行者无意带进来的,还有一些则是间接地从人们有意或无意引进的动物体上传染的。   一些外来动物,如大瓶螺等,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麝鼠可传播野兔热,极易威胁周围居民的健康[2]。   豚草花粉是人类变态反应症的主要病原之一,所引起的'枯草热'给全世界很多国家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3]。 1.2.3.造成经济损害 外来生物一旦入侵成功,在本土快速生长繁衍,改变本土生态环境,危害本土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要彻底根除这些入侵物种极为困难,而且用于控制其危害、扩散蔓延的代价极大,费用极为昂贵。每年全球由于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要超过4000亿美元。 在我国,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蛤、松突圆蛤、美国白峨、松干蛤等入侵害虫每年使150万公顷左右森林受灾。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非洲大蜗牛等入侵害虫每年使140一160万公顷农田受灾。20世纪50年代我国作为猪饲料引进推广的水葫芦近年来疯狂繁殖,堵塞河道影响通航,严重破坏江河生态平衡,每年的打捞费用高达5一10亿元,因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1994年入侵我国的美洲斑潜蝇,目前危害面积达100多万公顷,每年的防治费用就需4.5亿元。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显示,每年由于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574亿元人民币。[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外来生物入侵问题有增无减。外来物种的生态侵略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给我国的食品安全,甚至经济安全、生命安全、政治安全敲响了警钟。因此,必须加倍重视生物入侵防治工作。 2.防治措施 2.1.加快立法步伐,制定针对引进外来物种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涉及到外来物种控制问题的相关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同时还有一些用以配套的名录及审批制度。此外,在《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也有相关的法律条款。现有组织体系,主要有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局,农业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技推广中心或植保植检站,以及林业局的森林保护(检疫)站等。[5]   然而,这些法律、条例及组织体系主要集中在人类健康、病虫害及与杂草检疫有关的方面,并没有充分包含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或生态环境破坏的相关内容,与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控制外来物种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同时,我国幅员广阔,生态系统类型繁复,国内跨地区的物种转移迄今尚没有引起充分重视,也没有规章条例可循来管理地区性的物种入侵问题。事实上,我国虽然对于引入问题采取了一些控制措施,但远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的外来入侵种控制体系,对于外来入侵种的早期预测、监测及早期控制和迅速反应,都没有予以充分重视。因此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控制外来物种,制定有关防止生物入侵的专项法律,且在此基础上,分别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形成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可操作性的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十分紧迫而必要的。 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应尽快制定《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法》和《入侵物种管理法》,而且由于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面极大,我国应成立包括农业、林业、环保、海洋、贸易、检疫、卫生、国防、司法、教育、科研等国家主管部门在内的统一管理协调委员会,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全面管理外来入侵物种。立法时的核心问题是加强和完善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制度,并应充分考虑到入侵种传入的各个环节,针对每一传入途径制定相应的法制管理对策。具体应当包括如下方面: 2.1.1.建立完善的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   作为国家与地方管理部门早期预警和决策的依据,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方面主要有:健康风险、对经济生产的威胁、对当地野生生物和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以及引起环境破坏或导致生态系统生态效益损失的风险等。    应当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凡从国外引入,或者从国内跨生态系统引入时,都需要办理申请和经过评估。在充分的科学研究和信息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制定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名录及评估方法,将其作为法律附件,为司法实践提供科学参考。法律本身可以长期稳定不变,但这些附件应该是动态的,需要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更新。 2.1.2.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早期预警、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 首先,我国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早期预警体系应包括建立国家和省级水平的早期预警工作体系。早期预警单位应该进行野外调查,验证所收到的报告与物种鉴定的结果,以及做出是否需要加强监测的建议。而且在监测的管理方面,应大力加强有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并建立起相应的入侵物种数据库和物种鉴定专家数据库。立法应当明确规定建立定期(年度)普查制度。地方与中央则应分别建立相应的定期报告与公告制度,以便及时汇总信息以发布国家生态安全预警名录,制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和蔓延。 另外,我国亟需建立专门的入侵物种快速反应体系。国家环保总局在构建该体系中应发挥积极作用,充分结合各部门已有的和拟建的快速反应机制,使之形成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实现协调统一和信息共享。 2.1.3.提高法律的科学性。 在充分的科学研究和信息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制定我国外来入侵种控制的管理名录及评估方法。将这些科学研究的结果作为法律与条例的附件,为司法实践提供科学参考。法律本身可以长期相对稳定不变,但这些附件需要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经常进行更新,以此来提高与外来物种相关法律的科学性。 2.2.加强机构建设,形成多部门的协调管理机制 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建立多部门的协调管理机制,在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下,由各部门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实现外来入侵物种的有效管理。建议成立一个跨部门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领导小组,对各部门的工作加以协调,增强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协调统一性,提高管理效率。 2.3.预防为主,有效控制 对于生物引种,在引入前应进行充分的、科学的评估和预测.不仅要考虑到引进的生物在当前的各种生物生态学表现,还应预测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不仅要看外来种的经济利益,还要看其生态影响;不仅要考虑地区性问题,更要考虑全国性问题.引入后应加强观测,释放后应不断跟踪,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对策,避免大面积造成危害. 应进一步加强边境海关检疫和阻截作用,阻止新的入侵种入境.加强对入境的各种交通工具如列车、汽车、轮船和旅游者携带的行李以及各种货物的检查工作,防止无意带入外来生物.[6] 组织开展防止入侵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摸清我国生物入侵现状,建立国家级监控体系和数据库,制定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方针、政策、方法,做到有备无患.对于已传入并造成危害的入侵种,应采取迅速的控制对策,其中包括生物、化学、物理、机械、替代等控制技术.对外来有害生物的治理和风险开展评估工作,在经过科学的成本一收益分析论证后,可有效地利用入侵生物的某些经济特性,变废为宝,但在此过程中应严防新的人为扩散.对于新发生的危险性病虫,采用果断的措施进行扑灭,防止其扩散、蔓延,对疫区进行严格控制,保护非疫区,禁止到疫区进行调入种子、苗木或其他繁殖材料. 2.4.大力开展并加强科学研究,为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生态学、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入侵物种数据库,并形成外来入侵物种信息共享机制,为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政策制定的及时性和科学性,以及管理的有效性。 2.5.培养抵御外来物种入侵的公众意识 在世界范围内,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入侵都是生产者首先发现的,并赢得了有利的控制时间,从而避免了人范围扩散蔓延。如果公众能够意识到由于自己无意间从国外带回的水果可能携带危险害虫,如地中海实蝇,它有可能引发我国整个水果产业的严重损失,从而避免自己的无意识行为的话,这样生物入侵发生的概率会人为减少。因此,加强科普宣传、培养全民预防生物入侵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7] 2.6.加强国际合作 控制外来入侵种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它必然涉及到国际贸易、海关、检疫等,并可能给经济和外交带来一些影响。而且,有关控制技术措施(例如天敌引入等)也涉及国际合作与研究。我国和周边国家,特别是东南亚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十分必要。有些物种(如紫茎泽兰)是从东南亚国家通过交通运输渠道,甚至也通过自然扩散进入我国。而分布于我国南方的入侵种,也有相当一部分同时还在东南亚国家泛滥。因此保持与这些国家的信息更新和交流的渠道畅通,并加强管理合作,更显得必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外来生物入侵给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所带来的巨大危害与经济损失,的确应得到高度重视,因为外来生物入侵的生态代价是造成本地物种多样性不可弥补的消失以及物种的灭绝,构成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及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威胁。可见,对外来生物入侵的防治不仅对保护我国的生态系统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Edward L. McWilliams and Michael A. Arnold. 1998. Horticultural History Repeating Itself: Dispersal and the Invasion Lag Phase of Exotic Plants on the TAMU Campus,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Metropolitan Tree Improvement Alliance Conference,St. Louis, MO, September 30 and October 1, 1998. [2].蔡汉雄, 陈日中. 1990. 新的有害生物--大瓶螺. 广东农业科学, 5:36-38. [3].夏风云.豚草花粉过敏病. 植物检疫, 1983,6: 16—19. [4].钱茜,王玉秋.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安全的影响及防治建议.中国环保产业,2003,3 [5].解 焱.外来物种入侵、危害及我国的对策研究.

http://www.chinabiodiversity.com/ shwdyx/ruq/ruq7.htm [6].王泰祥,张军英.我国生物入侵及其防治对策.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3,12:4 [7].张润志,康乐.外来物种入侵的预警与立法管理.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6:413—415. [8].程大生. 浅谈新疆麝鼠的由来. 野生动物, 1986,5:52. [9].丁建清, 王韧, 付卫东. 2000. 外来有害植物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治理现状与对策.见许智宏主编: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97—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