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日晚在法学院116教室,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建所3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暨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三十八讲开讲。本次讲坛邀请到了澳洲布里斯本昆士兰大学的博士Eduardo Gallo-Cajiao。他为大家做了一场题为“生物多样性国际法的晚近发展”的精彩讲座。本期讲座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教授主持,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助理胡斌老师、兼职研究员戴莉萍博士和全所博士、硕士研究生、国际法专业的部分研究生和留学生以及法学院的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Eduardo Gallo-Cajiao博士的讲授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主题为“跨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制度背景”,他从一国内部及国家间的关系和影响出发,介绍了国际环境法的性质和主要原则,细数了国际条约的作用和功能,并为大家展示了自1857-2014年多边环境协定的变化数量,挑选了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五个国际条约——《拉姆萨尔公约》(The Ramsar Convention)、《世界遗产公约》(WHC)、《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对其主要条款内容作了重点讲解与分析,提出应该转换国家中心的治理方式,吸收NGO的参与。
第二个部分中,Eduardo Gallo-Cajiao博士围绕“物种迁徙及其保护”作了具体细致的阐释。从“物种迁徙”的概念、原因、迁徙方式、现状及面临的威胁,再到为何迁徙物种保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如此特殊的原因,他先后以丰富真实的图例、包括数十种动物为大家生动且详细地解答了以上问题,并指出由于物种迁徙问题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需要由国际条约采取联合行动去保护包含海洋、陆地以及空中的迁徙物种。
第三部分中,Eduardo Gallo-Cajiao博士以“亚太地区的滨鸟保护”为主题,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滨鸟的主要种群、现状及面临的威胁,他采用了中介中心性分析法(Log Betweenness Centrality)对包含制度框架、物种栖息地数量、捕猎禁止等信息在内的社会网络进行了展示,指出各国之间应就此三项信息进行共享,最后Eduardo Gallo-Cajiao博士对涉及中、澳、美三国之间的双边条约进行了对比分析。
Eduardo Gallo-Cajiao博士用幽默的语言为在座的同学就此次讲座主题进行了系统讲述,点面结合、由大及小,同学们表示十分受益。本次讲座在全场同学的热烈掌声中成功结束。
据了解,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简称昆大,位于澳大利亚东部的海滨城市布里斯班,以拥有强大的教学和科研力量而受到国际的赞誉。世界百强名校和著名高等科研学府之一,始建于1910年,是昆士兰州的第一所综合型大学,也是澳大利亚最大、最有声望的大学之一,同时还是六所砂岩学府(Sandstone Universities)之一。昆士兰大学是传统的体育强校和一所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学府,学生代表校方参加世界大学辩论赛,屡创佳绩,于世界名校辩论赛的总积分排名高居全球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