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研究会论文集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文章 > 会议论文 > 2010年研究会论文集 > 正文
对秦皇岛沿海湿地开发与保护的思考
2017-02-09 705 次

对秦皇岛沿海湿地开发与保护的思考

曹晓凡 朴光洙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秦皇岛沿海湿地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沙质海岸湿地分布区,主要湿地类型为沙质海岸湿地、岩石性海岸湿地、河口湿地、泻湖湿地、浅海水域和人工湿地。秦皇岛市沿海湿地有其重要的地位和生态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秦皇岛沿海湿地的利用与保护存在尖锐的矛盾。本文阐述了秦皇岛沿海湿地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秦皇岛沿海湿地 利用 保护

引言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是毛泽东1954年所作的《浪淘沙·北戴河》,描写的正是秦皇岛沿海湿地鸽子窝公园一带的景观。

湿地是一种水陆交融的特殊生境,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各国对其定义各不相同,依最为权威的《湿地公约》,乃是指:“或天然或人工、或永久或暂时、或静止或流动之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的沼泽、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带地,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此外,公约第二条第一款明确,湿地可包括与湿地毗邻的河岸和海岸地区,以及位于湿地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m的海洋水体。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泽森及盐湖等。湿地处于水生系统与陆生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兼有水陆生态系统的特征,特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生物系统和资源使其具有丰富的价值功能,是自然界中最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同时,湿地生态系统又极具脆弱性,易受污染,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一、秦皇岛沿海湿地现状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位置东经118°33′38″~119°50′47″,北纬39°22′32″~40°36′58″。全市沿海县(区)有山海关、海港、北戴河三个区和抚宁、昌黎两个县,滨海地区东起老龙头,西至滦河口,海岸线全长约124.4km,是我国较具代表性的沙质海岸湿地分布区之一。有石河、汤河、新开河、戴河、洋河、大蒲河、滦河等主要河流境内入海。沿海湿地主要类型为浅海滩涂湿地和人工湿地两类,动态变化的趋势是自然湿地面积逐渐萎缩,人工湿地面积扩张较快,湿地总量随着沿海经济的开发而减少。

相关资料显示,秦皇岛市全市湿地总面积约5万h㎡,其中滨海湿地总面积约4万h㎡。滨海湿地中,自然湿地约3.5万h㎡,类型有沿海滩涂、河口滩涂和浅海水域;内陆泻湖;人工湿地约0.5万h㎡,主要集中在北戴河、洋河口、七里海和滦河口等滩涂养殖开发区的鱼虾池。其中北戴河沿海湿地、黄金海岸湿地、滦河口湿地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

(一)北戴河沿海湿地

位于北戴河区沿海地区,面积约3000h㎡,沿海滩涂及沼泽主要集中于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新河入海口,人为破坏程度小,属自然湿地类型。且靠近北戴河风景度假区,是国内外爱鸟人士的重要观鸟基地。适合观测鹤类、鸻鹬类、鹭类、雁鸭类等水鸟。

(二)黄金海岸湿地

位于昌黎县团林林场黄金海岸开发区,面积约2500h㎡,地貌类型有泻湖、海岸沙丘。七里海泻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咸淡水交汇泻湖。目前,七里海地区已有300h㎡沿湖滩涂被开发成养鱼池。黄金海岸沙丘是在海潮和风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原始海岸海丘,高30多米,国内罕见。黄金海岸湿地是鹤类及其它水鸟的重要迁徙停歇地、补食地,是重要的鹤类及水鸟研究观测基地。

(三)滦河口湿地

位于昌黎县境内,以滦河为界与唐山市接壤,面积约2000多公顷,是秦皇岛市最大的河流冲积型滩涂。目前,有600多公顷滩涂被开垦成水稻田、鱼虾池。滦河口滩涂是最早在我国发现的珍稀鸟类黑嘴鸥的四个重要繁殖地之一,也是鹤类及其它水鸟的重要迁徙停歇地、补食地。

秦皇岛沿海湿地具有如下特征:(1)秦皇岛滨海湿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之一。秦皇岛滨海湿地是东北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通道,是鸟类特别是水鸟的重要迁徙停歇地。被国际湿地保护组织命名的“北戴河湿地”吸引了全国近1/3的鸟种在这里繁衍生息。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有近70种,因而是国际公认的世界级观鸟胜地,是目前远东最好的观察迁徙候鸟的地区。秦皇岛市鸟类数量之多在世界上屈指可数。根据几年的调查统计,仅沿海地区就记录了20个目61个科的405种,占全国鸟类的34%。秦皇岛滨海湿地也是许多珍稀水生物和重要经济鱼类繁衍栖息的良好生境。我国重点保护动物——文昌鱼的自然保护地就在该地。(2)秦皇岛滨海湿地具有生态多样性和稀有性。秦皇岛滨海湿地具有现代泻湖湿地、海岸沙丘、浅海滩涂、芦苇沼泽、人工沿海防护林,有我国北方最大的现代咸淡水交汇泻湖和原始海岸沙丘等地质景观。

二、秦皇岛沿海湿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港口和临海产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

港口和临海工程的发展带来排污增加,港口码头及腹地开发需要的围填海工程等使近岸港湾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另外,频繁发生的海洋溢油污染事件,对滨海湿地生物的威胁也日趋严重。如秦皇岛海岸植被类型较少,种类组成贫乏,群落中主要优势植物有10多种。由于海滩采砂、围垦、城市与港口建设,这些植被多遭受破坏。连续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人类开发活动对环境压力加大,适于文昌鱼栖息的生境区域缩小和破碎化,文昌鱼数量和生物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二)陆域开发和产业发展与滨海湿地保护的矛盾突出

随着陆域开发和产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河流入海,造成湿地污染严重,环境不断恶化,已在不同程度上对海洋生物的正常繁殖和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据《2008年秦皇岛市环境状况公报》,秦皇岛滨海湿地的主要污染物为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油类和部分重金属。主要污染物来自沿岸河口、港池、工厂直排口和养殖废水的排放。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较高,石河口、戴河口、汤河口、洋河口、人造河口、新开河口、饮马河口7个河口为排污口,每年向海洋排放大量污水。2008年监测结果显示,洋河下游和饮马河全程处于重污染状态,大部分河段水质为劣Ⅴ类。

(三)湿地面积缩小,同时人工湿地不断扩大,天然湿地不断萎缩

滨海湿地历来就是被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湿地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认识不足,导致湿地面积不断萎缩,形势十分严峻。秦皇岛海岸带开发利用缺乏总体规划的强制指导,人为开发活动强烈,开发水平较低,开发项目单一,主要用于养殖或者建设休疗设施和开发房地产,直接导致湿地面积减少和湿地功能退化。20世纪50年代七里海湖面积约为15k㎡,由于湿地围垦,目前面积仅4k㎡。此外,在新开口潮流通道上修建防潮闸,不仅使湖淤积加剧,潮流通道淤浅,也使湖生境遭受人类活动的严重破坏。

(四)淡水供给量严重不足

大陆径流在河口及近岸海域形成的低盐区是众多海洋生物的产卵场和育幼场,因此,入海径流对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华北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再加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增加,河流中、上游大量截流蓄水或跨流域调水,致使入海径流量显著减少,造成滨海湿地淡水短缺,盐度升高,河口生态环境改变、海洋生物产卵场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

三、秦皇岛沿海湿地的保护管理对策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法律、法规

湿地保护立法起源于《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萨尔召开了国际会议,次日18个国家签署了湿地公约文本。1980年11月在意大利卡利亚里(Cagliari)召开了第1届缔约方大会,规定了国际重要湿地标准。1987年5至6月在加拿大里贾纳召开了缔约方特别大会暨第3届缔约方大会,通过《湿地合理利用指南》。1987年7月在瑞士蒙特勒市(Montreux)召开了第4届缔约方大会,再次修改国际重要湿地标准,决定建立蒙特勒档案,设立湿地保护基金,通过了《实施合理利用概念指南》。1993年6月在日本钏路召开了第5届缔约方大会,通过了《实施合理利用概念补充指南》。1999年5月在哥斯达黎加(CostaRica)召开了第7届缔约方大会,通过了《关于审议法律和机构以促进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把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与河流流域管理相结合的指南》和《关于建立和加强当地社区和本地人参与湿地管理的指南》。2002年11月在西班牙瓦伦西亚(Valencia)召开第8届缔约方大会,通过了《将湿地问题合并入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原则和指南》,并确定第9届缔约方大会于2005年在非洲乌干达举办。

关于湿地保护的地方立法起步于2003年,主要有:《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甘肃省湿地保护条例》、《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和《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河北省沿海湿地分布在沧州、唐山、秦皇岛三市沿海地带,湿地资源比较丰富。河北省也应该及时起草本省的湿地保护条例。中央立法机关也应及时颁布《湿地保护法》。

(二)成立专门的湿地保护机构,做好协调工作,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湿地开发利用政策

作为统一整体的湿地及其生态系统由谁来管和管理者的管理权限没有明确,湿地管理相关部门在湿地管理方面的管辖权过于分散,且没有明确哪个部门能够在湿地管理各部门间予以有效的协调,导致各相关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管辖范围相互交叉、管辖权相互冲突,多头管理与交叉管理现象比较普遍,致使湿地资源与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秦皇岛为沿海开放城市和旅游城市,其沿海湿地保护和开发是慎重的课题。要实现对湿地的科学保护和统一管理,达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秦皇岛市就必须建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由湿地管理机构统一协调、科学管理,遏止人为因素导致天然湿地数量减少的趋势。对于秦皇岛沿海湿地来说,最要紧的不是开发,而是保护、尽最大努力保持其原貌。有关部门应尽快妥善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落实各项保护措施。

(三)制订秦皇岛市沿海湿地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利用沿海湿地与其他的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一样,都需要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宏观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坚持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原则,统筹规划、科学开发,应遵循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通过科学论证,对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重要的岸段建立若干湿地保护区,划定保护区的范围及保护措施。对总体规划内项目,选择最优的综合开发利用平面布局和最优的分期开发规模,以保护生物物种的延续。对沿海湿地的开发项目,都必须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科学论证。论证内容包括:项目的实施是否确实能获得可观的效益;项目是否损害当地和周边社区居民的利益,以及是否对他们真正有利;项目是否符合生态伦理,不产生环境负面影响。一道环绕被称为“世界四大观鸟地之一”的北戴河湿地的大型“休闲走廊”及其附属建筑工程已经开工,却没有得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

(四)建立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或湿地公园,实行典型湿地保护与恢复

对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高和珍稀、濒危物种区域,典型自然景观区和自然历史遗迹区,通过建立保护区或湿地公园的方式,使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良好保护与恢复;同时适当发展旅游,发挥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七里海、滦河口等自然湿地相对集中、破坏程度相对较小的地区,可以先行小范围建立地方级保护区;在北戴河湿地和南戴河、黄金海岸等旅游区的湿地,规划建设具有保护和开发相协调的示范性特色湿地公园;对一些已人工围垦的典型湿地,围垦后又没有利用前景的区域以及由于围垦引发自然灾害的区域进行重点恢复工作。

(五)加强科学研究

湿地科学在国内外都属新兴学科,需要及时地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总结和推广湿地保护、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开展社会、经济、人文等多学科、多课题的综合研究。研究重点放在沿海湿地的生态功能以及对秦皇岛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上。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滨海湿地科学研究,为湿地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服务。秦皇岛市在湿地资源调查、保护区及示范区建设、污水治理、湿地监测、湿地研究、湿地恢复、人员培训、宣传教育、执法手段与队伍建设等方面缺乏专门的资金投入,滨海湿地不能得到很好地保护,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成为湿地保护资金来源的主渠道。

(六)加强湿地保护科研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建立国际交流机制,扩大合作领域;要广泛争取国际援助,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向湿地保护投资,建立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研究的投入机制。

参考文献:

1.彭红丽,王颖.秦皇岛市滨海湿地利用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73-74

2.谷东起,付军,夏东兴.秦皇岛地区滨海湿地类型及其生态脆弱性[J].海岸工程,2005,24(4):35-41

3.储照源,赵静,尚辛亥.秦皇岛沿海湿地的现状与保护建议[J].河北林业科技,2006,(5):52–54

4.刘卫民.秦皇岛观鸟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063-6064

5.王春泽,乔光建.河北省沿海湿地现状评价与保护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7(4):46–49

6.万志前.我国湿地保护立法的若干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6,8:166-167

Abstract: The littoral wetland in Qinhuangdao area is a representative sandy coast wetland, estuarine wetland, lagoonal wetland, shallow sea wetland and artificial wetland. The coastal wetland in Qinhuangdao area had important roals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antagonistic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coastal wetland emerged. The main problems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Littoral wetland in Qinhuangdao area; Utilization; protection

作者简介:

曹晓凡(1979—),男,河南商丘人,法学硕士,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讲师,渤海明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研究方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朴光洙(1956—),男,吉林延边人,法学硕士,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